黄河源弯曲河流形态特征及牛轭湖演变规律
【图文】:
图2.1黄河沿程支流的河道平均弯曲度逡逑2.1.2弯曲河流与弯曲河群逡逑通过筛选之后的弯曲河流分布如图2所示。黄河源的地形变化趋势为从东向逡逑西海拔逐渐降低(6254邋m降至2509邋m,邋85高程系统)。扎陵湖-沙曲段,存在众逡逑多山谷,多数支流的源头是山谷限制性河流,但是仍然有少数支流,随着河谷增逡逑宽,河曲带也增宽(河曲带是指弯曲河流自然发展时,河道横向摆动的最大范围),逡逑这些支流在靠近黄河干流时发展成为了弯曲河流,比如东曲、吉曲吉昂等共16逡逑条支流。而从沙曲-兰木错曲部分则存在大量的弯曲河群,遗留了大量的牛轭湖,逡逑水量丰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草原与湿地并存的若尔M盆地。最后一段为兰木错逡逑曲-龙羊峡水库,该段主要是山谷限制性河流,弯曲河流极少。逡逑平原地区由于坡降较小(一般小于千分之一)
大时间尺度下的演化情况。逡逑对黄河42条属于弯曲河流的支流进行统计,将河曲带与河道坡降分析可知,逡逑最大河曲带与最小河曲带,都和河道坡降呈现负相关关系(图2.3)。这是因为当逡逑河道的坡降过大时,水流流速也越大,河流主要进行的是冲刷下切行为,同时坡逡逑降越大,水深越小,水流更难从河岸漫过形成其他通道,河道方向便以坡降方向逡逑为主,弯曲河道更难形成,河曲带也就越小。逡逑1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莺;李耀辉;孙旭映;;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5年04期
2 马守存;保广裕;郭广;杨莲;代青措;郑玲;;1982—2013年黄河源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气象;2018年02期
3 韩东;马琛林;格拉海;;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6年04期
4 谢昌卫,丁永建,刘时银;近50年来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及水文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生态环境;2004年04期
5 王光谦,邵学军;黄河源区水与生态问题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03期
6 余琅宏;;近53年黄河源区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青海气象;2015年04期
7 徐丽华;李梅;谢德体;;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研究进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1期
8 严应存;李凤霞;颜亮东;肖建设;;长江、黄河源区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规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4期
9 ;黄河源区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J];科学大观园;2002年03期
10 张荣刚;靳莉君;芦璐;刘静;;2017年秋季黄河源区连阴雨成因分析[J];人民黄河;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马守存;保广裕;郭广;刘玮;代青措;郑玲;;1982-2013年黄河源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1 卫星气象与生态遥感[C];2018年
3 王根绪;丁永建;王建;刘时银;;近15年来长江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变化与演变格局分析[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牛玉国;张学成;;黄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初析[A];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顾明林;魏巧莲;;黄河源区水文信息化建设措施探讨[A];2018(第六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6 程捷;张绪教;田明中;唐德翔;岳建伟;于文洋;占车生;;黄河源区的地质及生态环境特征[A];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凤霞;常国刚;肖建设;周秉荣;伏洋;;黄河源区湿地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丹颖;刘昌明;牛存稳;;黄河源区PUBs问题研究[A];水问题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文金花;杨时海;;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段小兰;苏凤阁;郝振纯;张磊磊;童凯;;BCSD降尺度方法在分析黄河源区未来气候变化中的应用[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蔺生睿;关于“黄河源区概述”的讨论[N];黄河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赖敏;长江黄河源区生态恶化之“殇”[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记者 王圣志 顾玲 林嵬 訾红旗;黄河:断流会越来越频繁[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朱艳莹;黄河源区土地三成以上退化[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章轲;黄河源区:在暖风中干裂[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罗绍宏 吴安家;黄河源区断流成因初步查明[N];青海日报;2002年
7 记者 禹伟良、马应珊;黄河源区缘何断流?[N];人民日报;2002年
8 通讯员 何萍 刘中策;黄河源区生态在逐年恢复[N];中国气象报;2010年
9 采访人 科学时报记者 王进东 本报记者 王德民;黄河源区冻土缘何退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韩玉峰;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亟需立法保护[N];黄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慧艳;黄河源区高寒草甸草地覆被变化的水文过程与生态功能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孙步功;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CO_2、CH_4通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近32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和植被指数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2 李想;黄河源弯曲河流形态特征及牛轭湖演变规律[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3 田明扬;黄河源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下河流二氧化碳逸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8年
4 徐浩;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地区沙漠化的影响与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7年
5 张建锋;黄河源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周期规律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欢;近60年黄河源区流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高策;基于三次分解集成组合模型的黄河源区降水量预测[D];兰州大学;2017年
8 成业;基于多时空分辨率降水数据的黄河源区径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9 全小龙;基于土壤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对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的判别分析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10 史玉品;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8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1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