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三澳核电厂港池海域泥沙冲淤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01:17
【摘要】:三澳核电厂港口是为核电厂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物资的重要场所,对核电厂的运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许多已建港口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问题,需要通过整治和疏浚来保持足够的水深供船舶通行。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三澳核电厂港口附近海域的地形冲淤,探讨波浪、潮流与工程因素对冲淤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介绍了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的设计方法和制作过程,通过对模型进行不同潮位、测点流速、流向和含沙量的验证后,对核电厂附近海域做地形冲淤验证和暴风潮作用下的航道试挖槽验证,验证结果满足规范要求。(2)分析了厂址附近海域涨急、落急流场,常浪下的港池呈微冲微淤状态,风暴潮作用下使港池出现大范围的淤积,波浪掀沙对该海域泥沙淤积的作用尤为显著。(3)港池内泥沙的冲淤形态与港池内水流流态有关。港池内流场在防波堤和排水明渠的影响下出现环流,环流中心部位流速较慢并逐渐向周边加快,泥沙在港池中心淤积强度最大然后逐渐向周围减弱。(4)常浪作用下港池内的平均淤强为0.26m/a,年淤积量约为40.3万m~3;一周风暴潮作用下港池的淤积量约为23.6万m~3,比工程前减少了35.5万m~3,减淤率为60%,而减少防波堤长度后相应港池内的减淤率达到79%,证明这种带有排水明渠的港池可以提供一种动力作用,防波堤较短时排水对口门的进港泥沙冲击稀释作用较强,对港池防沙减淤效果较好。
【图文】:

核电厂址,水动力特征


图 2-1 三澳核电厂址位置示意图Figure 2-1 Location of Sanao nuclear power plant site2.2 水文条件2.2.1 水动力特征海域水动力特征资料主要来源于浙江省海河测绘院在2010和2015年测的综合水文结果。本文所选潮位观测时段为 2015 年 1 月 11 日至 2015 年 2 月 10 日与2015 年 8 月 14 日至 2015 年 9 月 13 日,并把潮位分为大、中、小潮,从潮位曲线中可认为核电站的港口海域潮汐是属于正规半日潮性质。图 2-2 为 V1~V10水文观测站的分布位置,观测期间,测区日平均潮差约为 4.5m,最大潮差 7.01m,平均的高潮位 2.3 m,平均的低潮位为-1.96 m,平均的涨潮经历时间为 6.17h,平均的落潮历时为 6.25 h。工程区域潮流基本上为往复流,各个测站的大潮、中潮、小潮涨落潮流向大

位置分布,位置分布,最大流速,测点


2 港区海域自然环境流速为 0.82m/s。沙埕港水域(V2、V9),实测最大流速为 1.41m/s。沿浦湾水域(V10),实测最大流速为0.65m/s。北关港水域(V1、V3),实测最大流速为1.08m/s。冬季,厂址北侧断面,实测最大流速为 0.63m/s。厂址断面,实测最大流速为0.64m/s。沙埕港水域,,实测最大流速为 1.21m/s。沿浦湾水域,实测最大流速为0.76m/s。北关港水域,实测最大流速为 0.85m/s。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磊;张雯燕;;通州湾港区一、二港池平面形态方案[J];中国港湾建设;2017年04期

2 王立铎;谷文强;;突堤间港池或挖入式港池宽度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年07期

3 徐巍;梅佳;黄绍亭;潘章静;杨杰;江山;曾范鹏;;我随军舰去远航[J];解放军生活;2016年12期

4 欧阳榕,辛达旺;关于港池减值与重置问题的思考[J];水运管理;2003年03期

5 柳仁锭;金汇港闸下港池的回淤过程[J];泥沙研究;1988年04期

6 喻国华;鲍曙东;;S工程回淤预报与分析[J];海岸工程;1988年04期

7 吴永进;用γ-射线回淤仪定点观测镇江港港池淤积变化过程[J];泥沙研究;1989年03期

8 刘家驹;张镜潮;;淤泥质海岸开敞式港池淤积预报与验证[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9年04期

9 郭德俊;王悦;王炎良;;南京港七坝长城码头港池开挖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17年06期

10 何杰;叶小强;辛文杰;;环抱式单口门港池水体交换能力研究[J];水运工程;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波;唐磊;张鹏程;孙林云;;半封闭港池的风浪与越浪计算[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5年

2 徐志栓;谢成立;王立锋;;内河挖入式港池集约化用地方式探索[A];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3 韩西军;杨树森;;淤泥质海岸环抱式港池定点清淤工程可行性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丁军华;高正荣;黄晋鹏;章卫胜;;开敞海域淤泥质浅滩环抱式港池布置试验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5 吴道文;李伟;徐华;;大型挖入式港池回淤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6 王晓俊;闻云呈;徐华;;长青沙新闸引河港池回淤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7 何杰;辛文杰;;挖入式港池水体交换能力研究[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张磊;徐啸;;非开挖港池航道悬沙回淤率计算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9 孙锡坤;曹英;陆元旦;;宝山港区超大型船舶倒航进出港池的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1999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陈伟庆;;大型船舶进出偏小港池——科伦坡港注意事项[A];2009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海;环抱式港池建设快马加鞭[N];南通日报;2016年

2 记者 李昕;蛟龙号首次进行港池全流程演练[N];中国海洋报;2015年

3 记者 苏晓梅;天津港港池及周边海域指标未见异常[N];天津日报;2015年

4 晓风邋沈霄 杨平;营口港A港池 15# 16#磅房正式投入使用[N];营口日报;2008年

5 张Z

本文编号:2618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18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