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随机骨料投放的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10:06
【摘要】:堆石混凝土是一种由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堆石体从而形成致密结构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因其整体性好、强度高,常用于大体积结构中。以往的试验研究中,因堆石混凝土体积过大,无法制作足尺试件分析其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本文将混凝土随机骨料细观模型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中,将堆石混凝土视为由堆石体、自密实混凝土及二者之间的粘结界面层组成的三相介质复合材料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极坐标法与圆内接多边形法联合编写程序,生成二维凸多边形骨料模型;利用瓦拉文公式计算全级配混凝土各粒径等级的骨料个数,并利用蒙特卡罗法进行凸多边形骨料的随机投放过程,保证骨料在投放区域内不相交、不重合;依照此方法建立双边缺口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剪切数值模拟,缺口处形成主、次两条断裂带,与数字散斑试验破坏形态一致,证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适用于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分析;通过三组立方体与棱柱体二维模型对比分析,验证混凝土尺寸效应的存在。(2)利用投放算法进行堆石混凝土二维骨料模型的建立,通过三点弯曲模拟分析,研究堆石混凝土破坏过程,细观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较好,误差在5%以内;在四点剪切模拟中,沿自密实混凝土区域形成连续贯通的剪切破坏带;建立不同堆石率的堆石混凝土模型,对比模拟结果可知,当堆石率为55%时,堆石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延性好,整体力学性能较好,为工程应用提供设计理论参考。(3)基于三维凸壳原理,自主开发简化的增量算法程序,实现堆石混凝土三维随机骨料的模型;对模型进行立方体抗压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内部破坏由自密实混凝土与堆石体交界处先产生,并向自密实混凝土内扩散,堆石混凝土存在尺寸效应;利用串联、并联模型计算堆石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以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堆石率、堆石体弹性模量为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堆石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解析解进行拟合,并与试验结果、不同参数的模拟结果分别进行对比,误差在3%左右,验证堆石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解析解正确、可靠,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图文】:

自密实混凝土,堆石体,堆石,混凝土


可以不经振捣而自动流平来充填模型的混凝土材料。关于自研究报道是 1988 年日本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在东京大学进行的冈村甫教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讲学并于 1997 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的论文中定义此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1998 量已占其混凝土总用量的 6%。目前,日本土木学会已出版关于自的设计与施工导则。在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这混凝土,使工期从 2.5 年缩短为 2 年。凝土(Rock-Filled Concrete,简称 RFC)在 2003 年由清华大学金是在自密实混凝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大体积混凝土施施工技术是将一定粒径的堆石直接入仓,形成有空隙的堆石体,然堆石体中,自密实混凝土利用其自身重力和高流动性能,,自动填充经过凝结、固化之后,形成密实性强、整体性好、强度高的堆石。实际工程中,堆石体骨料粒径一般大于 300mm,最高可达 1m

堆石,施工工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优化。堆石体形成的稳定骨架结构,保证了结构整体稳定性,使混凝土强抗裂能力;)堆石混凝土中大粒径骨料相对体积大、棱角多,增加了与自密实混凝石棱角与自密实混凝土的有效咬合,提高了堆石混凝土的层间抗剪能力除层间结合面凿毛工序;)自密实混凝土的自流动性可以大量减少人工振捣工序,提升施工过程效地减少混凝土生产和浇筑量,避免人工振捣时产生的误差,有效降低工艺。此外,该工艺也减少和消除了温控和层间处理等措施。不同的施工作业面,根据堆石体和自密实混凝土施工顺序的不同,堆石划分为常规堆石混凝土和抛石型堆石混凝土两种方式,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4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韶华;施佳嘉;崔召;;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人民长江;2019年S1期

2 李珩;;堆石混凝土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王生茂;;石沟水库堆石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与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年03期

4 李良;;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水库施工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年40期

5 范鹏飞;;堆石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及温控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年09期

6 王鹏程;王志明;;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年18期

7 钟志刚;周元顺;;花垣县吉辽河水库堆石混凝土坝主要设计参数的检测试验[J];湖南水利水电;2017年04期

8 查演;陈文斌;;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大坝尾留续建工程中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17年04期

9 查演;陈文斌;谭剑波;;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J];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08期

10 张智宏;;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水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年4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国红;陈成;段吉鸿;曾园园;付俊峰;;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堆石率对密实度的影响试验研究[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柳新根;张玉莉;石艳军;文丽;;堆石混凝土用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研究[A];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2017)——第14次全国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吴澎;金峰;芦志强;于忠涛;黄绵松;姚永丽;;水运工程堆石混凝土技术应用探析[A];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4 陈长久;安雪晖;周虎;金峰;黄绵松;申若竹;;大中型堆石混凝土工程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的探讨[A];高坝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秦根泉;梁必块;;堆石混凝土大型试块对比试验及检测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6年

6 曹中升;齐界夷;张家涛;;向家坝大型沉井群混凝土施工技术[A];第二届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与工程装备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0年

7 汤健;上官志毅;段红林;;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拉里么水库建设中的应用[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4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陈金辉;;浅析堆石混凝土的单元工程质量评定[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洪亮;堆石混凝土技术为企业打开绿色高效节能大门[N];中国水利报;2012年

2 周虎;堆石混凝土技术 提效省费新工艺[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贾志成;堆石混凝土技术助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邱军;堆石混凝土技术[N];中国水利报;2008年

5 周虎;堆石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条件[N];中国水利报;2009年

6 孙全祥;堆石混凝土技术在武夷山市防洪堤工程中的应用[N];中国水利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洪亮;用技术标准铺就发展之路[N];中国水利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郭纯 蔡媛嫒;“面对未来,我们有信心”[N];中国水利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科技创新推进水利发展[N];闽北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静琳 徐倩;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N];黄河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乔楠;堆石混凝土施工管理中视觉信息的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黄绵松;堆石混凝土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谢越韬;自密实混凝土填充性能及堆石混凝土界面微观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冬;基于随机骨料投放的堆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王倩芸;堆石混凝土结构施工冷缝抗剪性能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3 冷盛阳;堆石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分析及裂缝控制[D];重庆大学;2018年

4 王晓平;堆石混凝土热学参数试验及温度应力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5 高继阳;堆石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及温控措施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

6 凌俊;堆石混凝土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7 秦晓艳;加筋高边坡变形与稳定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8 朱忠锋;堆石混凝土徐变性能的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9 王硕;堆石混凝土线膨胀系数试验及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2年

10 曾园园;堆石混凝土质量检测与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5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645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