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2:41
【摘要】:泥沙淤积是制约水库长期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不仅直接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及防洪、灌溉等功能的发挥,同时由于水库淤积引发的水质污染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一直以来人们对水库淤积的研究从未间断,如淤积量估算、泥沙分布形态、泥沙特性和泥沙运动状态等,但对东北河道型水库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柴河水库为例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对河底淤积泥沙取样的试验,分析泥沙的物理特性,结合数学模型研究水库淤积状态及分布规律,校核库容曲线,以期为柴河水库的合理运行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东北地区河道型水库提供参考,具有实际意义。水库淤积与泥沙重力特性、几何特性和泥沙运动状态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采用声波钻机对库区典型断面展开现场取样,将取出的淤积泥沙样品进行土工试验和泥沙沉降试验,分别对泥沙的干容重、颗粒级配和沉速进行分析。应用Mike21软件,运用其中的水动力模块和泥沙输移模块,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库区长系列年运行的河床高程变化和淤积分布,结合Surfer软件对断面淤积形态和库容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库区表层淤积物干重度和粗沙含量沿水流方向递减,干重度与泥沙粒径随淤积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干重度随粒径增大而增大。(2)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加,库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淤积,河道比降减小,淤积主要集中在弯道附近,并向下游延伸,直至淤滞在坝前(9#断面)附近,淤积厚度最大达1.27m。(3)从淤积形态上看,水库纵向淤积形态处于带状淤积和三角洲状淤积之间,弯道和滩地位置淤积较多;横断面淤积状态:宽阔河段表现为主槽淤积,其余位置为沿湿周均匀淤积。(4)水库库容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同时入库沙量也减少,淤积速率变缓,水库设计洪水位相应库容为4.62×10~8m~3,较建库初期减少了0.18×10~8m~3,并对未来10年库区淤积状况进行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5
【图文】:
图 1-1 柴河堡站水沙量年际变化图Figure 1-1 The amount of sediment Chaihepu Sta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柴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通过土工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泥沙的性、库区泥沙淤积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采用高频声波钻机取样,分析柴河水库淤积泥沙物理特性分析;(2) 基于现有库区水下实测地形资料、水文资料以及本次试验结果,建立二维学模型,模拟河段内泥沙运动,分析泥沙淤积形态及分布规律;(3) 利用 Surfer 软件分析水库淤积状态,计算泥沙淤积量,校核库容曲线。
第二章 淤积泥沙物理特性试验分析 实测取样及处理方法.1 取样点分布分析水库淤积泥沙物理特性,水下采样麻烦,尤其测定干重度需取原状实测资料甚少。柴河水库自 1974 年运行至今,由于泥沙淤积使库容逐水库有效库容长期得不到校正。本章将分析柴河水库淤积泥沙干重度及布规律,测得不同粒径泥沙的单颗粒沉速,便于下文的泥沙运动数值模淤积分析计算的研究。库区水下取样工作操作复杂且难度较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取样。5 年对大坝至上游河段内 80 个断面的水下地形测量,通过分析比较各断选择淤积严重、断面起伏较大的区域,其中部分断面取样遭到破坏,最6 个断面作为典型断面,共有 9 个取样点,如图 2-1 所示,取样点分布满论的基本要求。
本文编号:2720808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5
【图文】:
图 1-1 柴河堡站水沙量年际变化图Figure 1-1 The amount of sediment Chaihepu Station interannual variation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 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柴河水库泥沙淤积问题,通过土工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泥沙的性、库区泥沙淤积规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采用高频声波钻机取样,分析柴河水库淤积泥沙物理特性分析;(2) 基于现有库区水下实测地形资料、水文资料以及本次试验结果,建立二维学模型,模拟河段内泥沙运动,分析泥沙淤积形态及分布规律;(3) 利用 Surfer 软件分析水库淤积状态,计算泥沙淤积量,校核库容曲线。
第二章 淤积泥沙物理特性试验分析 实测取样及处理方法.1 取样点分布分析水库淤积泥沙物理特性,水下采样麻烦,尤其测定干重度需取原状实测资料甚少。柴河水库自 1974 年运行至今,由于泥沙淤积使库容逐水库有效库容长期得不到校正。本章将分析柴河水库淤积泥沙干重度及布规律,测得不同粒径泥沙的单颗粒沉速,便于下文的泥沙运动数值模淤积分析计算的研究。库区水下取样工作操作复杂且难度较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取样。5 年对大坝至上游河段内 80 个断面的水下地形测量,通过分析比较各断选择淤积严重、断面起伏较大的区域,其中部分断面取样遭到破坏,最6 个断面作为典型断面,共有 9 个取样点,如图 2-1 所示,取样点分布满论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杰;杨胜发;付旭辉;肖毅;;三峡水库运行初期的泥沙淤积特点[J];水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2 王婷;张俊华;马怀宝;郜国明;;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探讨[J];水利学报;2013年06期
3 袁晶;许全喜;童辉;;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库区泥沙淤积特性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2期
4 蔺秋生;李荣辉;戴小琳;郑桂平;;陆水水库近期泥沙淤积规律分析[J];人民长江;2011年10期
5 孙东坡;靳高阳;李向阳;陈建;;MIKE21在黄河下游洪水演算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黄河;2009年11期
6 陈稚聪;刘洪春;黑鹏飞;;长江重庆九龙坡河段泥沙淤积规律初步分析[J];泥沙研究;2009年04期
7 赵建春;李九发;李占海;戴志军;赵军凯;;长江口南汇嘴潮滩短期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4期
8 潘雪峰;张鹰;;基于GIS的长江口北港冲淤演变及河道特征可视化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3期
9 张娜;代文良;朱辉;李俊;;三峡水库淤积物初期干容重试验初步分析[J];人民长江;2006年12期
10 田海涛;张振克;李彦明;孟红明;;中国内地水库淤积的差异性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72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2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