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感潮河段河床演变对流域水沙和潮汐变化的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147;P731.23
【图文】:
河段及其独特性河段概念: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交汇、相互作用的区域闭状,河水与海水交汇成为淡咸水;受海洋潮汐影响每天明显周期变化,涨潮流上溯达到的上界称为潮流界(涨潮波影响的河流水位涨落的上界称为潮区界(海流引起径流)。从潮区界至潮流界为近口段,以该段受潮汐影响明显,地貌以单一河道为主,因此人们又称之为感潮河段。从潮具有双向水流,即下泄的河川径流和上溯的潮流;河面展河口沙岛和河道分汊。狭义的或者习惯意义上的河口就三角洲前缘坡折为口外海滨段,以海流作用为主,波浪和次;地貌以水下三角洲或浅滩为主(图 1-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上述定义,长江河口段从江阴潮流界(平均位置距离口门 260km)至口门拦门沙浅滩外边界(平均位置在水深-10 m 线处,大致为佘山-牛皮礁-大戟山一线)。但是,习惯上人们将徐六泾至入海口 50 号灯浮之间的河段称为长江口,全长 167km,口门从苏北嘴迄南至南汇嘴,宽 90km。鉴于习惯,本文将从大通潮区界(平均位置在安徽省大通以下 20km 处,距离口门 672km)至徐六经(平均位置距离口门 80 km)作为长江感潮河段,全长 537 km。根据流向和水位变化,长江河口感潮河段可细分为枯季潮区界(大通)、洪季潮区界(芜湖)、枯季潮流界(镇江)、洪季潮流界(江阴)、枯季盐水入侵界(徐六泾)五个界面(图1- 2,沈焕庭和张超,2000;沈焕庭等,200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间上,受流域和海洋水文的周期性影响,感潮河段水文既有流域的周期性海洋水文的周期性。其流域周期性主要表现为径流量、水位、流速、悬沙浓年际和季节变化,其海洋水文的周期性主要表现为流量、水位、流速、悬沙的每天涨落潮、每月大小潮等周期变化。二是空间上,从上游向下游,水文期性变化受流域的影响由强变弱,受海洋的影响由弱变强。以长江感潮河段为例,从上游向下游的大通、芜湖、南京、镇江等 4 个站的动力明显呈现出上述两个特征。第一,四个站水位都有季节性的变化,也有潮、大小潮周期变化(图 1-3)。第二,从上向下,水文的季节变化幅度减小,潮、大小潮变化幅度增加。比如大通站多年月平均水位 8.46m(1950-2014),水位一般在 7 月份,最高水位 14.79 m(1954 年 8 月 1 日),最低水位在(1961 年 2 月 3 日),为 1.29 m(表 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鹤;李九发;朱文武;程和琴;;近期长江河口冲淤演变过程研究[J];海洋学报;2015年03期
2 谢卫明;何青;章可奇;王宪业;;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潮滩地貌研究中的应用[J];泥沙研究;2015年01期
3 杨云平;李义天;XUE Guoqiang;;长江入海水沙通量与三角洲演变模式关系[J];水力发电学报;2014年02期
4 江磊;陈立;孙宇飞;闫霞;;宜昌至杨家脑河段初期冲刷发展过程与趋势的分析[J];泥沙研究;2012年06期
5 许全喜;童辉;;近5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规律研究[J];水文;2012年05期
6 徐国宾;杨志达;;基于最小熵产生与耗散结构和混沌理论的河床演变分析[J];水利学报;2012年08期
7 许全喜;;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库淤积和坝下冲刷研究[J];人民长江;2012年07期
8 丁建国;张文兴;徐明;王永东;;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左右汊分流比变化分析[J];江苏水利;2011年07期
9 陈立;周银军;闫霞;罗优;;三峡下游不同类型分汊河段冲刷调整特点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3期
10 卢金友;张细兵;黄悦;;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岸线利用影响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屈贵贤;长江下游大通—江阴段近五十年河床演变特征及其原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鹏;长江供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变化和三角洲敏感区部淤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茂田;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沙与现代河床地貌耦合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兴杰;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及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韩卓雄;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演变机理及航道治理措施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53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5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