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岩体结构面特性的如美水电站右岸高边坡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09:55
【摘要】: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是高山峡谷区水电站建设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如美水电站,位于西藏境内的澜沧江昌都以下河段,是流域规划的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5级,上游梯级为班达水电站,下游梯级为邦多水电站,目前该工程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如美电站右岸岸坡高达千余米,开挖边坡665m,坝顶以上永久边坡高达350m,地质环境复杂,主要表现为:结构面发育、风化卸荷强烈、碎裂松动岩体分布广。本文依托导师科研项目,综合利用现场地质调查、地质资料收集、室内(原位)试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以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运动学分析、边坡稳定性概率分级(SSPC)方法等为理论基础,对如美电站右岸坝肩高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调查、数理统计、平硐数字成像解译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边坡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将岩体结构面分为确定性结构面和随机结构面。其中,确定性结构面主要包括地表长大裂隙、错动带及平硐揭露的小断层;随机结构面主要发育有3组,呈“两陡一缓”的发育特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了如美水电站边坡岩体结构面分级标准,右岸边坡主要发育Ⅲ、Ⅳ、Ⅴ级结构面。(2)结合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现场岩体大剪试验,采用数理统计、优定斜率法、Heok-Brown估算等方法,综合确定给出了如美水电站不同岩体质量等级、不同风化卸荷状态对应的右岸边坡岩石、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确定了硬性结构面、软弱结构面等不同类型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3)将岩体块度指数RBI引入边坡岩体结构分类,基于钻孔、平硐内岩体块度指数RBI的统计,对边坡岩体结构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如美水电站右岸坝肩边坡岩体结构主要为次块状结构、镶嵌结构。(4)基于PD6、PDZ08、PDZ10等3个平硐详细地质编录,结合室内试验、现场声波测试,分别采用BQ法、RMR法、CSMR法进行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分级结果表明:边坡岩体质量主要为Ⅲ级、Ⅳ级,BQ法、CSMR两种方法相关性较好。(5)基于PD6、PD2、PDZ10、PDZ42平硐地质编录数据,考虑结构面连通率,采用运动学分析对边坡稳定性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6区域边坡,当结构面连通率45%时,边坡以楔形体和倾倒破坏为主;连通率45%时,边坡以倾倒破坏为主。PD2区域边坡,连通率≥30%时,边坡以倾倒破坏为主;连通率30%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PDZ10区域边坡,结构面连通率为40%、50%、70%、100%时,边坡以倾倒破坏为主,其他情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PDZ42区域边坡,结构面连通率≥40%时,边坡以倾倒破坏为主;其他连通率情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6)结合运动学分析,基于赤平投影确定了各破坏模式下的边坡最大稳定坡角MSSA;在系统研究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概化出了边坡典型地质模型,结合边坡已有变形破坏迹象调查及分析,预测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倾倒、滑移-拉裂。(7)将考虑破坏模式的SSPC方法引入到如美水电工程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并将边坡破坏模式分为构造控制型和非构造控制型两类。结合水电工程边坡勘察特点,优化各指标选取方法,建立了基于平硐地质资料的水电工程边坡SSPC评价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破坏模式以沿陡倾角结构面倾倒为主,不存在非构造控制型的破坏,所得结果与运动学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将考虑破坏模式的SSPC方法引入水电工程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中,提出了基于平硐地质资料的水电工程边坡SSPC评价方法。(2)改进了原始SSPC方法岩石抗压强度、风化程度等评价指标的选取及确定方法,根据平硐声波测试结果实现了定量化评价边坡岩体风化程度,克服了相关指标选取的主观性,对临界坡高公式进行了优化并应用于如美电站右岸坝肩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3)基于平硐声波测试与现场岩体变形试验成果,通过Hoek-Brown准则反演确定了如美水电站边坡岩体GSI值与地震波波速的关系,丰富了SSPC方法中关于GSI取值的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223
【图文】:

交通图,美水,交通图,电站


2.1 工程概况,位于西藏境内的澜沧江昌都以下河段,是流域规上游梯级为班达水电站,下游梯级为邦多水电站段。坝址(参考坐标:东经 98°19′12″,北纬 29°分别为 48km,390km,1350km。坝址区内无铁路达机场 246km,主要对外交通为公路。电站坝址附近路等通过,总体交通条件较好(图 2.1),但库区站控制流域面积 7.94 万 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 亿 m3,采用堤坝式开发。初拟水库正常蓄水位 2容 39.6 亿 m3,最大坝高约 315m,装机 2100MW标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该工程等级)型。

效果图,美水,枢纽布置,坝址区


图 2.2 如美水电站坝址区概貌及枢纽布置效果图图 2.3 枢纽区右岸坝肩边坡平面图2.2 地形地貌工程区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坝址所处河段河道弯曲,呈“S”型(图2.4),水流湍急,转弯段发育险滩,在中坝址河段,河流从上游容松沟口一带以S20oE 流向急转为 S84oE,约 1.5km 后流向转为 S12oE,以此流向流出坝址河段。

河流,全貌,右岸,河段


坝址所处河段河道弯曲,呈“S”型(图2.4),水流湍急,转弯段发育险滩,在中坝址河段,河流从上游容松沟口一带以S20oE 流向急转为 S84oE,约 1.5km 后流向转为 S12oE,以此流向流出坝址河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猛;;单点法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J];山西建筑;2009年01期

2 尹健;吉廷宏;;水对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弱化作用分析[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3 余济禹 ,阮征;现场岩体抗剪强度试验数据采集处理设备的研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88年04期

4 贺建明;肖长富;;岩体结构面试验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5期

5 李锡润,金银东,易南概;现场实测岩体声衰减探讨[J];应用声学;1989年04期

6 黄苹苹;岩体可爆性的模糊综合评判分级法[J];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1989年04期

7 潘别桐;岩体结构面的变形习性及应用[J];四川水力发电;1989年04期

8 颜荣贵;陈奚生;;小铁山岩体的CSIR分类与支护预计[J];湖南有色金属;1989年06期

9 刘克远;邵宗平;;二滩水电站岩体力学特性研究[J];水电站设计;1989年01期

10 肖建勋;程远帆;王利丰;;岩体结构面连通率研究进展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将忠;;声波传播速度、衰减系数与岩体结构面的关系[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与分析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2 左勖;胡炜;胡树林;;地下水封洞库岩体结构面采样与应用[A];石油天然气勘察技术中心站第二十二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3 井兰如;;岩体结构面随机网络及其在离散单元法、渗流计算以及块体分析理论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汪小刚;贾志欣;;岩体结构面网络计算机模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5 李林;;兰尖铁矿岩体结构面的分维分析及强度特性研究[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6 杜景灿;陈祖煜;弥洪亮;汪小刚;贾志欣;;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王辉;钱海涛;;节理化岩体结构面分布密度的确定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杜景灿;陈祖煜;弥宏亮;汪小刚;贾志欣;杨镇;李新强;;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的计算机模拟[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夏熙伦;;三峡工程岩体结构面剪切流变试验研究[A];三峡工程坝址区工程地质与岩石力学研究文集(下册)[C];1992年

10 吴传清;陆达远;常晓林;赖国伟;;岩体结构面宏观抗剪强度的随机场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飞宏;基于岩体结构面特性的如美水电站右岸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李天涛;基于能量耗散的强震岩体震裂损伤特性及其孕灾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3 韩贤权;从地面Lidar点云准确提取岩体结构面的可靠方法[D];武汉大学;2014年

4 王宇涛;基于RHT本构的岩体爆破破碎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5 米德才;浅埋大跨度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7 张宜虎;岩体等效水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8 章广成;复杂裂隙岩体等效力学参数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郭牡丹;基于岩体结构面特征的三维网络模拟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10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欢;深埋岩体非均质时效破裂机制及细观演化机理[D];长江科学院;2017年

2 李棋;台阶型岩体结构面的剪切特性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18年

3 李文豪;破碎岩体的强度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秦枭;岩体结构面参数的摄影测量解译及三维网络建模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5 李鹏宇;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旋转拟合确定渗透张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6 许强;基于颗粒离散元的锯齿型岩体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D];绍兴文理学院;2017年

7 付建康;窝前滑坡成因及运动碰撞碎裂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周雪菲;基于数值流形法的缺陷岩体中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9 曹卫东;焦家金矿地下采场围岩质量分级及稳定性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10 宋s

本文编号:2753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53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