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大清河水利工程变迁及对雄安新区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10 21:25
【摘要】:本研究针对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对于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流域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时期流域水利工程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以及与社会的关系,进而阐述现有水利工程应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要求,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查阅书籍收集资料,对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流域以白洋淀为调蓄核心的上、中、下游各工程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调度的方式、对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不足。(2)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探究建国前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的发展脉络。建国前流域水利工程的主要建设过程开始于宋代,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宋代开始到明代末年,属于对流域水系环境进行局部工程改造的阶段。该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目的是为社会经济提供稳定发展空间,特点体现在宋代“塘泺防线”建立后,流域洼淀蓄水面积持续减小,唐堤的修建顺应社会发展方向而得以保留,成为今后千里堤发展的起点。明代东道口堤与唐堤相接,使千里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从清代开始到建国前,属于着眼于流域、整体工程建设阶段。该阶段工程措施以筑堤为主,工程发展以千里堤、新安北堤的基本成型以及东、西二淀的分离为标志。堤防建设的意义是通过对平原区径流进行调控,稳定了社会、农业生产格局,也促进了津保航运的发展。(3)根据多年来有关大清河的研究资料,探究建国后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是大清河流域工程体系完善和形成的阶段。该阶段在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开辟泄洪通道、完善堤防和枢纽工程,目的是为调控径流,治理水患,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到上世纪70年代,大清河流域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该工程体系通过对洪水与水量的调控,支撑着雄安新区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保障。(4)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要求,从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等方面分析目前水利工程体系在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探究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V87
【图文】:

大型水库,西大洋水库,水库


图 2-1 大型水库位置示意图Figure 2-1 Schematic Map of Large Reservoir Location(1)王快水库王快水库 1958 年在沙河上游开始修建,有防洪、灌溉和发电功能,总库容 1 m3,防洪库容 10.82 亿 m3,兴利库容 6.52 亿 m3,设计洪水位 208.4m,校核 214.4m。目前水库防洪标准为 1500 年一遇,曾拦蓄了 1959 年、1963 年、1976 78 年、1996 年等年份的洪水,起到了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目前水库存在的题是水库标准偏低,大坝下游坡度过陡、抗滑稳定不达标,坝基和溢洪道堰体漏问题、部分管理设施老化等。(2)西大洋水库西大洋水库 1958 年在唐河上开始修建,功能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总.58 亿 m3,调洪库容 8.79 亿 m3,兴利库容 5.15 亿 m3,设计洪水位 147.53m,水位 152.96m。目前水库的防洪标准是 500 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 年一遇洪。西大洋水库建库以来除 1963 年外再未遇到特大洪水,此外还拦蓄了 1979 年、等年份的洪水。目前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状保坝标准偏低,而且主坝下游坡稳定性不达标,副坝坝体质量较低,存在渗漏问题等。

示意图,白洋淀,洪水调度,示意图


图 2-2 白洋淀中小型洪水调度示意图Figure 2-2 Schematic Diagram of Small and Medium Flood Dispatching in Baiyangdian枣林庄水利枢纽是白洋淀出口唯一的控制性工程,具有调洪、蓄水、灌溉和航综合作用,与千里堤共同承担着保护津浦铁路、京九铁路、华北油田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该枢纽始建于 1965 年,1970 年建成。由二十五孔泄、四孔节制闸、100吨级船闸和赵北口溢流堰等建筑物组成。设计泄洪能力2700m中四孔闸 460m3/s,二十五孔闸 1840m3/s,溢流堰 400m3/s,相应十方院水位 10.5核水位 11.35m,相应泄量 4140m3/s,其中四孔闸 620m3/s,二十五孔闸 2520m

示意图,北河,示意图,唐河


12图 2-3 北河淀分洪示意图Figure 2-3 Flood diversion schematic map of Beihedian南支方面:潴龙河、陈村分洪道:潴龙河设计标准为 20 年一遇,现状行洪能力:北郭村1500m3/s,陈村以下为 1000m3/s,陈村分洪道 800m3/s。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潴龙河河道存在险工,且河道内作物、房屋等阻水建筑物较多。唐河、唐河新道:唐河原来与清水河、府河、漕河合流汇入藻杂淀。1966 年为解决藻杂淀洪水壅阻顶托问题对唐河下口进行改道治理,将清水河纳入唐河,开辟了唐河新道。其中,西大洋水库至东石桥段称唐河,左、右堤均为四级堤防;东石桥至韩村闸段称新唐河。唐河新道设计流量为 2000m3/s,如图 2-4,现状行洪能力为:东石桥至牛角 2000 m3/s,牛角以下至入淀口为 2500m3/s。赵王新河:赵王新河由枣林庄分洪道、赵王新河与赵王新渠三段组成,过水能力为1800~2000m3/s。枣林庄闸下保证水位8.88m,王村闸上8.29m,相应流量1800 m3/s。当枣林庄泄量超过 700 m3/s 时,扒开赵王新河下口任庄子堤埝向东淀分洪。赵王新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内堤埝、高杆作物阻碍行洪;堤身存在干裂、沉陷现象;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灿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王硕;;国外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水利;2013年03期

3 吴佳驹;王霄;;浅谈美国水资源状况及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03期

4 石超艺;;历史时期大清河南系的变迁研究——兼谈与白洋淀湖群的演变关系[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02期

5 夏军;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6 梅锦山;;中国防洪规划与建设[J];中国水利;2010年20期

7 倪文进;;中国农村水利发展状况与科技需求[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8 姜亦华;;日本的水资源管理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8期

9 张所续;罗小民;王世义;;俄罗斯水资源管理[J];西部资源;2008年04期

10 娄鹏;刘建;;东京下水道的可持续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N];河北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洪文婷;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盖亮;晚清大清河津保段治水兴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周辰;新中国时期保定地区大清河水系治理研究(1949-1979)[D];河北大学;2016年

3 李建良;民国时期河北水患防治研究(1912-1937)[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8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88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