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生态格栅护坡在河道护岸中的稳定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V861
【图文】:
内嵌式生态格栅是生态护坡的一种,生态护坡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护坡技术,包括生态学、工程力学、土壤学和植物学等学科,是一门利用植物和相应工程对边坡进行支护的技术。生态护坡是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即根系锚固作用,起到对边坡表层防护和加固的作用。让边坡既满足表层安全稳定的要求,又可以逐渐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坡方式。内嵌式生态格栅护坡布置的形式是:带通孔的刚性砼预制块铺设于岸坡形成结构稳定的护坡体,刚性砼预制块中部通孔采用土工材料保护土体颗粒抗击水流冲刷,格栅作为土工材料和植物根系的依附物体,可以提高植物和预制块的整体抗冲刷能力,岸坡表面铺撒植物草籽,通过通孔按需长出不同的草坪或水生植物,美化环境,满足水利生态要求。所设计带通孔的刚性砼预制块铺设于岸坡形成结构稳定的护坡体,砼预制块紧挨着铺设。在铺设内嵌式生态格栅前,河道岸坡土体需整平,并以一定的坡度,不应太陡否则不利于稳定,上面的杂草需清理因为铺设砌块需土体较平整。预制块底部表面设计了凸起体用于增加预制块与岸坡的摩擦力,有利于护坡体与岸坡的良好接触和整体稳定性。内嵌式生态格栅预制块由三部分组成,由刚性砼预制块、格栅和土工布组成。内嵌式生态格栅预制块由正六边形砼预制块和塑料格栅组成,利用格栅和土工材料组成组合体通过嵌槽嵌入刚性砼预制块的通孔,组合成一种复合预制块。
内嵌式生态格栅是生态护坡的一种,生态护坡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护坡技术,包括生态学、工程力学、土壤学和植物学等学科,是一门利用植物和相应工程对边坡进行支护的技术。生态护坡是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即根系锚固作用,起到对边坡表层防护和加固的作用。让边坡既满足表层安全稳定的要求,又可以逐渐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坡方式。内嵌式生态格栅护坡布置的形式是:带通孔的刚性砼预制块铺设于岸坡形成结构稳定的护坡体,刚性砼预制块中部通孔采用土工材料保护土体颗粒抗击水流冲刷,格栅作为土工材料和植物根系的依附物体,可以提高植物和预制块的整体抗冲刷能力,岸坡表面铺撒植物草籽,通过通孔按需长出不同的草坪或水生植物,美化环境,满足水利生态要求。所设计带通孔的刚性砼预制块铺设于岸坡形成结构稳定的护坡体,砼预制块紧挨着铺设。在铺设内嵌式生态格栅前,河道岸坡土体需整平,并以一定的坡度,不应太陡否则不利于稳定,上面的杂草需清理因为铺设砌块需土体较平整。预制块底部表面设计了凸起体用于增加预制块与岸坡的摩擦力,有利于护坡体与岸坡的良好接触和整体稳定性。内嵌式生态格栅预制块由三部分组成,由刚性砼预制块、格栅和土工布组成。内嵌式生态格栅预制块由正六边形砼预制块和塑料格栅组成,利用格栅和土工材料组成组合体通过嵌槽嵌入刚性砼预制块的通孔,组合成一种复合预制块。
图 2-3 C20 砼生态护坡大样图Fig2-3 C20 concrete ecological slope态格栅有许多优点:(1)具有良好的抗水流冲刷能力。岸坡土体中植入中部通孔的塑料格栅本身的小孔径长出表面,形成覆盖护坡表面的植物根系的依附物体,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击水流冲刷能力,本护坡型式。(2)具有良好的保土性。护坡型式中土工材料可以保证土体与水流体颗粒的稳定性,对于不同土体可以根据土体的颗分特性选择相应得保岸坡土体不被冲刷。(3)美化环境。护坡施工前,可以在岸坡表面土,配上所需要的植物草籽,按需长出不同的草坪或水生植物,达到美。(4)施工简便、节约投资。格栅护坡体中的格栅、土工材料以及砼产、现场组合安装,无需复杂的现场制作工作,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约栅盲沟统挡土墙排水反滤措施落后,常采用的是土工布外包碎石料,这种形式墙面紧密结合,会造成堵塞以致失去反滤作用;本文研究的是通过工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德升;赖增科;李燕;;高速水流条件下边坡护脚防护型式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年06期
2 张建华;夏岸雄;王涛;;FLAC3D数值模拟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3 周亮;王刚;吕涛;;极限平衡法与FLAC3D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4 杨涛;周德培;马惠民;张忠平;;滑坡稳定性分析的点安全系数法[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5 董育烦;孟永旭;王永明;;土坡等圆心角斜条分法与经典条分法的比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7 张小稳;;一种基于有限元应力场的边坡滑动面搜索方法[J];地下水;2009年03期
8 邓宗伟;冷伍明;李志勇;岳志平;;喷混凝土边坡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有限元时效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4期
9 王璐;宓永宁;郑红;张玉清;;铰接式护坡系统较之传统护坡的优势[J];人民长江;2008年11期
10 胡辉;姚磊华;董梅;;瑞典圆弧法和毕肖普法评价边坡稳定性的比较[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学军;汤国安;;基于DEM坡度坡向算法精度的分析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时卫民;郑颖人;;摩尔—库仑屈服准则的等效变换及其在边坡分析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杰;;再造一条原生态河流[N];浙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玉清;铰接式混凝土砌块护坡稳定性数值分析及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褚铅波;基于FLAC~(3d)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抗滑桩加固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苏利军;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3 孔令法;西藏年楚河干流防洪工程堤岸防护设计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周资斌;基于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的边坡稳定分析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8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8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