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恒定流作用下抛石丁坝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V863
【部分图文】:
前无论是基于恒定流还是非恒定流,针对丁坝的研究成果都十分丰富,究都是基于物理模型和理论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软发展,不论是恒定流还是非恒定流作用下,也产生了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近水沙运动及水毁机理、坝体结构周围三维水流结构的研究等成果。是,针对丁坝可靠度及使用寿命的预测研究却只是基于恒定流条件下,定流作用下这一最接近天然情况的研究却是空白。因此,本文在实验室恒定流作用下丁坝水力特性及水毁机理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前期试验数据定流作用下丁坝的可靠度及使用寿命预测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本章对试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水槽概化模型设计型试验进行正态概化设计,模型试验地点是在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程技术研究中心航道整治试验大厅的矩形玻璃水槽中进行,该矩形玻璃30m,宽 2m,高 1m,如图 3-1。
山区河流的丁坝布置一般采用正挑和下挑,故模型试验采用挑角为 90o和 120o。对不同的坝头形状做对比研究,取三种坝头形状:圆弧直头、圆弧勾头、扇形勾头,如图 3-3。(4)坝体材料粒径确定实际工程中坝体材料粒径的确定是依据《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10.6.2.1 公图 3-3 坝体断面示意图图 3-4 坝头形状示意图
(4)坝体材料粒径确定实际工程中坝体材料粒径的确定是依据《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10.6.2.1 公式计算,即d=0.04V2(3.2)式中d——块石的等容粒径(m);V——建筑物处表面流速(m/s)。模型丁坝需保证和原型起动相似,故采用天然材料,粒径将根据流速比尺公式 = 确定出模型坝体块石的起动流速后,由公式(3.2)确定出模型坝体块石粒径。经计算粒径范围为 0.6cm—1.2cm。(5)材料及粒径确定通过前期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表明,对于动床试验,天然石英砂作为模型沙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动床试验当中来模拟床面变形[71]。因此,为了使实验结果和天图 3-4 坝头形状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强;;回淤和沉降严重的护岸抛石的质量检验方法[J];水运工程;2017年S1期
2 徐健;郭素明;;3GPS定位抛石技术的工程应用[J];港口科技;2016年01期
3 刘常全;;长臂挖掘机抛石船应用及优势分析[J];水运工程;2014年11期
4 马一;张俊锋;;航道工程水下抛石计量控制分析[J];水运工程;2014年11期
5 赵丽晓;石泰;;库区坝坡水下抛石施工方法探讨[J];河北水利;2015年05期
6 宋金峰;;抛石强夯地基加固研究[J];科学家;2017年07期
7 孟邵锋;孔祥平;;水下抛石护岸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河南科技;2013年08期
8 徐海涛;;长江护岸工程中机械抛石的施工应用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6期
9 方文俊;王勇斌;;浅谈码头抛石施工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5期
10 陶家长;陈辉;谢兰敏;;堤岸抛石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12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海忠;抛石爆破挤淤筑堤的机理及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周援衡;波浪与抛石防波堤相互作用及其砂质海床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玄;抛石作用下沙枕土工袋破坏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任晶轩;非恒定流作用下抛石丁坝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3 李振国;外海沉管隧道基础抛石夯平施工工艺及补充定额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魏金;桥墩周围抛石落距及其脉动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德华;水下抛石着床形态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增志;抛石防波堤稳定性的离散单元法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7 任增金;抛石防波堤内波浪运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楼杰;抛石强夯地基加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赵喆浩;疏港公路抛石路堤施工计算机辅助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瞿凌锋;山区河流散抛石坝防冲毁措施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65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6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