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水泵流道式导叶的设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11-10 22:30
   多级离心泵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结合节能减排的切实需求,离心泵的水力性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离心泵中的级间导叶的性能对水泵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级间导叶中的流道式导叶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利用数值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分别对比研究了径向式导叶与流道式导叶的性能差异,并对流道式导叶进行设计及结构优化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将某多级离心泵的叶轮及级间导叶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其水力性能分析发现,径向式导叶损失的根源是在正反导叶的过渡区域出现的漩涡等现象;(2)对流道式导叶进行初始设计,对比两种不同导叶叶片角分布的模型并确定了较优设计模型,验证了流道式导叶较径向式导叶的优势,在设计点处效率提高了5.9%,扬程提高了8.0%;经过对弯道处的流道型线的研究,发现加大工质在弯道处的流动区域,减缓了弯道处流动面积的增大趋势,改善了设计点与大流量工况下的流动;(3)探讨了导叶与叶轮出口和进口的间隙对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较优值,随后讨论了导叶出口叶片角对下级叶轮的影响,为了保证叶轮进口正冲角,导叶出口角应当适当大;经过对导叶进口型线研究,发现导叶进口宽度减小对设计点和小流量工况区域的性能有适当提升但是降低大流量工况下的效率;考虑到密封流道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对导叶进口进行斜切处理,提高了效率并弥补了减小流道进口宽度的缺点,最终手动优化结果相对最初设计在设计点效率提升了1.5%,扬程提高了2.2%;(4)对手动优化模型参数化拟合后确定了待优化参数,并生成足量的数据库;通过编程对比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的拟合结果,选择BP神经网络建立近似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在保证设计扬程的条件下针对效率进行单目标优化,得到最佳的设计叶型。确定了导叶叶片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导叶叶片数越小对流动越有利,同时优化结果对叶片角分布做出定性指导,优化后的模型在设计点效率提高了0.4%,扬程满足设计需求,研究结果为多级离心泵导叶设计与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V13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多级离心泵及导叶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1 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在叶轮机械设计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导叶水力性能仿真与结构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2.1 数值模拟理论概述
        2.1.1 计算流体力学
        2.1.2 控制方程
        2.1.3 湍流模型
        2.1.4 空间离散和时间离散
    2.2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2.2.1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
        2.2.2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2.3 遗传算法概述
    2.4 本章总结
3 流道式导叶设计及手动优化
    3.1 概述
    3.2 叶轮与径向式导叶数值模拟
        3.2.1 离心泵整级建模
        3.2.2 网格划分
        3.2.3 计算设置
        3.2.4 网格无关性验证
        3.2.5 特性曲线分析
        3.2.6 内流场分析
    3.3 流道式导叶初步设计
        3.3.1 设计参数
        3.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3 特性曲线分析
        3.3.4 内流场分析
    3.4 流道式导叶弯道处流道型线优化
        3.4.1 优化模型
        3.4.2 特性曲线分析
        3.4.3 内流场分析
    3.5 本章总结
4 流道式导叶与叶轮的匹配特性
    4.1 概述
    4.2 导叶与叶轮出口径向间隙匹配
        4.2.1 特性曲线分析
        4.2.2 内流场分析
    4.3 导叶与叶轮进口轴向间隙匹配
        4.3.1 特性曲线分析
        4.3.2 内流场分析
        4.3.3 导叶出口角分析
    4.4 不同进口流道型线对比
        4.4.1 不同进口流道型线模型
        4.4.2 特性曲线分析
        4.4.3 内流场分析
    4.5 不同进口方式对比
        4.5.1 不同进口模型
        4.5.2 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4.5.3 特性曲线分析
        4.5.4 内流场分析
    4.6 本章总结
5 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
    5.1 概述
    5.2 流道式导叶参数化拟合
        5.2.1 拟合参数选取
        5.2.2 参数化拟合结果
    5.3 生成数据库与优化
        5.3.1 生成数据库
        5.3.2 建立近似模型
        5.3.3 遗传算法优化
    5.4 优化结果
    5.5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皮尔逊相关系数
附录B 优化前后参数对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瑞;陈立志;王喆;;空间导叶的优化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7年03期

2 张阳;冀春俊;孙卉;刘雷;张守立;朱少辉;林琳;;径向导叶与空间导叶的优劣分析与试验[J];热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3 何玉杰;李辉;李跃;叶欢;任志明;;不同导叶叶片数对离心泵径向力的影响[J];化工设备与管道;2016年04期

4 鲜恒超;;水轮发电机组导叶故障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J];低碳世界;2014年05期

5 徐媛晖;张启华;施卫东;陆伟刚;王川;周岭;;基于数值模拟的新型轴向导叶性能分析[J];流体机械;2014年09期

6 肖若富;孙卉;杨魏;刘伟超;王福军;;水泵水轮机预开导叶的优化分析[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7 肖若富;孙卉;刘伟超;王福军;;预开导叶下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其压力脉动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8 张鑫太;张阳;高国红;匡中华;刘洋;仲作文;;混流泵径向正导叶的水力设计[J];水泵技术;2012年03期

9 彭煜民;袁丰江;;抽水蓄能机组单导叶控制不同步故障分析与处理[J];水力发电;2011年09期

10 张华杰;张雪;;可转导叶在轴流风机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杰;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带导叶离心泵性能优化及非定常流动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2 孙琦;离心压缩机节能型进口导叶调节装置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雒伟伟;基于流动控制的无导叶对转涡轮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马鹏飞;双向轴流泵的优化设计及内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阳君;带导叶离心泵非定常流动对特性曲线驼峰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4年

6 乔加飞;对转涡轮气动优化设计及其热斑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潘波;涡轮可调导叶端壁泄漏损失控制方法及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张超;燃气透平导叶气热耦合实验与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石丽建;轴流泵水力模型优化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10 刘锦涛;基于非线性局部时均化模型的水泵水轮机“S”区稳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祎;针对压气机导叶角控制的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张雪薇;水泵流道式导叶的设计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栾勇;斜流风机后置导叶设计及其内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红红;离心泵导叶内失速流动特性及其产生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常晓巍;不同导叶包角旋流器产生的螺旋流流速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雪莲;导叶几何参数对井用潜水泵性能的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7 秦斌钰;空间导叶与矢量喷管结构参数匹配对泵喷推力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8 龙世灿;水泵水轮机“S”区流动特性及预开导叶布置方案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9 胡晓东;导叶扩散段参数对核主泵水力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10 刘满;快堆钠泵水动力性能分析与导叶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8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2878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