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运行条件下马家沟滑坡—抗滑桩体系多场特征与演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09:05
水库滑坡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控及科学评价是保障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与安全运行的迫切需求。在水库运行条件下,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使得滑坡渗流场发生周期性变化,进而引起应力场、位移场等多场的动态响应,改变滑坡稳定性及其变形演化进程。抗滑桩作为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已大量应用于库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对已经植入抗滑桩的滑坡,库水位周期性波动还会影响抗滑桩等防治结构的抗滑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在研究水库滑坡变形演化规律和多场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滑坡-抗滑桩体系的多场特征和演化机理,为滑坡治理设计和体系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目前在三峡库区已有工程实例表明,在库水位周期性的波动作用下,已植入抗滑桩治理的滑坡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采用抗滑桩治理后的滑坡,中前部滑体易受库水作用发生变形,从而导致抗滑桩的桩前抗力减小,直接影响抗滑桩的防治效果。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自2003年水库初次蓄水后发生明显变形,在后缘出现大规模的拉裂缝,但在2007年采取抗滑桩措施治理后,滑坡变形并未停止,抗滑桩没有起到有效的抗滑作用。为了探究马家沟滑坡抗滑桩治理工程失效的原因,获取滑坡-抗滑桩体系变形演化规律,揭示体系的变形演...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马家沟滑坡地理位置图
自 2003 年三峡库区首次蓄水至 135m 后的三个月以后开始在滑坡后缘出现大规模的拉裂缝。根据滑坡现场测测绘和.9m,前后缘宽度分别为 150m 和 210m。滑坡前缘剪出口程 280m。滑坡主滑方向为 291°,滑动方向基本与长江的支貌图见图 2-2。根据滑坡工程地质勘察确定的滑坡边界范围约为 9.68×104m2,滑坡最深层滑带深度约 30 米左右,初步为 251.68×104m3。图 2-1 马家沟滑坡地理位置图
马家沟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的阶段分析[J]. 易庆林,张明玉,文凯,徐鑫,尚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降低滑坡地下水位的充气截排水法最佳充气压力研究[J]. 余文飞,孙红月,沈佳轶,吴梦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4)
[3]超孔隙水压诱发特大型近水平崩坡积层滑坡破坏研究[J]. 周云涛,陈洪凯,张勇,蔡强,程英建,梁炯.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5)
[4]库水位变化对观音坪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 张岩,陈国庆,张国峰,潘皇宋,何舰.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4)
[5]三峡库区白家包阶跃型滑坡动态变形特征与机理[J]. 卢书强,张国栋,易庆林,易武,黄海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6(03)
[6]库水位变化下滑坡渗流机制与稳定性分析[J]. 张旭,谭卓英,周春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4)
[7]抗滑桩岩拱效应与合理桩间距分析[J]. 张骞,李术才,张乾青,李利平,徐飞,杨尚阳. 岩土工程学报. 2014(S2)
[8]考虑滑床不同地基系数的抗滑桩受力特征研究[J]. 詹红志,王亮清,王昌硕,张楠. 岩土力学. 2014(S2)
[9]库水下降联合降雨作用下树坪滑坡流固耦合分析[J]. 王力,王世梅,向玲.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6)
[10]抗滑桩加固斜坡坡面位移场特征及演化模型试验研究[J]. 马俊伟,唐辉明,胡新丽,雍睿,徐聪,夏浩,鲁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滑坡虹吸排水空气积累控制及其工程应用[D]. 蔡岳良.浙江大学 2016
[2]库岸边坡多场光纤监测技术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 孙义杰.南京大学 2015
[3]库水作用下滑坡—抗滑桩体系变形时效规律与长期稳定性研究[D]. 孙淼军.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 董捷.重庆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三峡库区动水压力型滑坡水平排水管布设方案优化研究[D]. 王亮.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改进支持向量机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参数反演中的应用[D]. 王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典型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土拱形成机理研究[D]. 吴建川.中国地质大学 2013
[4]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土拱效应数值研究[D]. 范付松.中国地质大学 2012
[5]库水作用下滑坡变形演化规律研究[D]. 王朋伟.中国地质大学 2012
[6]悬臂桩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樊友全.重庆大学 2010
[7]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及其有限元模拟研究[D]. 郑学鑫.河海大学 2007
[8]被动桩与土相互作用及抗滑桩加固设计研究[D]. 王勇智.长沙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863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马家沟滑坡地理位置图
自 2003 年三峡库区首次蓄水至 135m 后的三个月以后开始在滑坡后缘出现大规模的拉裂缝。根据滑坡现场测测绘和.9m,前后缘宽度分别为 150m 和 210m。滑坡前缘剪出口程 280m。滑坡主滑方向为 291°,滑动方向基本与长江的支貌图见图 2-2。根据滑坡工程地质勘察确定的滑坡边界范围约为 9.68×104m2,滑坡最深层滑带深度约 30 米左右,初步为 251.68×104m3。图 2-1 马家沟滑坡地理位置图
马家沟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的阶段分析[J]. 易庆林,张明玉,文凯,徐鑫,尚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降低滑坡地下水位的充气截排水法最佳充气压力研究[J]. 余文飞,孙红月,沈佳轶,吴梦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4)
[3]超孔隙水压诱发特大型近水平崩坡积层滑坡破坏研究[J]. 周云涛,陈洪凯,张勇,蔡强,程英建,梁炯.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5)
[4]库水位变化对观音坪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J]. 张岩,陈国庆,张国峰,潘皇宋,何舰. 工程地质学报. 2016(04)
[5]三峡库区白家包阶跃型滑坡动态变形特征与机理[J]. 卢书强,张国栋,易庆林,易武,黄海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6(03)
[6]库水位变化下滑坡渗流机制与稳定性分析[J]. 张旭,谭卓英,周春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4)
[7]抗滑桩岩拱效应与合理桩间距分析[J]. 张骞,李术才,张乾青,李利平,徐飞,杨尚阳. 岩土工程学报. 2014(S2)
[8]考虑滑床不同地基系数的抗滑桩受力特征研究[J]. 詹红志,王亮清,王昌硕,张楠. 岩土力学. 2014(S2)
[9]库水下降联合降雨作用下树坪滑坡流固耦合分析[J]. 王力,王世梅,向玲.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6)
[10]抗滑桩加固斜坡坡面位移场特征及演化模型试验研究[J]. 马俊伟,唐辉明,胡新丽,雍睿,徐聪,夏浩,鲁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滑坡虹吸排水空气积累控制及其工程应用[D]. 蔡岳良.浙江大学 2016
[2]库岸边坡多场光纤监测技术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 孙义杰.南京大学 2015
[3]库水作用下滑坡—抗滑桩体系变形时效规律与长期稳定性研究[D]. 孙淼军.中国地质大学 2015
[4]悬臂桩三维土拱效应及嵌固段地基反力研究[D]. 董捷.重庆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三峡库区动水压力型滑坡水平排水管布设方案优化研究[D]. 王亮.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改进支持向量机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参数反演中的应用[D]. 王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典型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土拱形成机理研究[D]. 吴建川.中国地质大学 2013
[4]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土拱效应数值研究[D]. 范付松.中国地质大学 2012
[5]库水作用下滑坡变形演化规律研究[D]. 王朋伟.中国地质大学 2012
[6]悬臂桩土拱效应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樊友全.重庆大学 2010
[7]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及其有限元模拟研究[D]. 郑学鑫.河海大学 2007
[8]被动桩与土相互作用及抗滑桩加固设计研究[D]. 王勇智.长沙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0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