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长江下游潮流界变动段三益桥边滩与浅滩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9 14:33
  潮流界变动段的边滩与浅滩演变关联性强,同时受径潮流水动力、供沙来源及人类活动等多重影响,是航道治理与疏浚维护的重点河段。通过对三益桥河段1976—2017年期间河床冲淤、汊道分流比、三益桥边滩及浅滩演变过程的分析,明确三益桥边滩及浅滩演变的驱动机制。2012年以来三益桥边滩12.5 m水深以浅滩体体积为增大态势,大水年份边滩以淤积为主,设计航槽及深槽以冲刷为主,中水年份边滩淤积厚度小于深槽。上游五峰山弯道河势稳定,具有阻隔上游和畅洲河段河势、汊道分流比调整等传递作用,三益桥边滩淤涨(长)与上游和畅洲河段河势及汊道分流比调整的关系不显著,主要与流域来流流量大小及过程、上游河道冲刷供沙等相关。洪季三益桥上浅区碍航程度大于枯季,汛前中水流量(大通水文站流量介于26 000~34 000 m3/s之间)持续天数长的年份碍航程度大于大洪水年份同时期;因此,流量过程决定边滩与浅滩的冲淤分布,中水流量持续时间长短及供沙量大小决定三益桥边滩淤积量及浅滩碍航淤积量。 

【文章来源】:水科学进展. 2020,3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长江下游潮流界变动段三益桥边滩与浅滩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三益桥边滩及浅滩体积变化

河段,河势,长江,地理位置


落成洲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潮汐河段内(图1(a)),为弯曲分汊河型(图1(b)),其上游为和畅洲汊道,中间由五峰山弯道连接。三益桥边滩位于落成洲河段进口段的左岸(图1(c)),与落成洲心滩形成对峙的边心滩格局。落成洲河段已实施了两期的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内容为落成洲洲头护滩工程(实施年份为2011—2012年);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内容为落成洲头部潜堤(长度为1 700 m)、潜堤左侧和右侧各2条丁坝、落成洲左缘3条丁坝。二期工程落成洲河段的工程于2015年6月开始施工,2016年1月铺排施工完成,2016年3月头部潜堤施工完成,2016年9月右汊丁坝及护底带施工完成,至2017年5月工程全部竣工,并进入运行维护期。1.2 资料来源及分析内容

航道,浅滩,水深,条件


图6(a)为1976—2017年期间三益桥浅滩段12.5 m水深航道条件变化,分析表明:1976—2002年期间,三益桥浅区12.5 m水深的航道条件变幅较大,大水年份碍航程度大,12.5 m槽以断开为主,如1998年和1999年。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三益桥浅区的航道条件显著改善,12.5 m槽逐渐贯通,最大宽度达500 m以上。2012—2014年期间,三益桥浅区航道条件相对较差,主要与2012年大水有关。随着二期工程效果的逐步发挥,三益桥边滩尾部冲刷上提,下浅区的航道条件显著改善,航宽不足的区域已上提至三益桥边滩的中上段(称为上浅区),航道宽度小于350 m(航道规划宽度为350 m)。2017年8月三益桥边滩上浅区设计航槽内12.5 m槽有效宽度仅7 m,需进行疏浚维持航道畅通,2017年的年疏浚量为102.3万m3(图6(b))。2.3.2 三益桥边滩与浅滩演变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水沙条件下靖江边滩演变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闻云呈,徐华,夏云峰,张世钊.  人民长江. 2018(S1)
[2]三峡水库下游分汊河道滩槽调整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响应[J]. 韩剑桥,张为,袁晶,赵瑾琼.  水科学进展. 2018(02)
[3]长江中下游阻隔性河段作用机理[J]. 由星莹,唐金武,张小峰,杨云平,翁朝晖,孙昭华.  地理学报. 2017(05)
[4]长江河口悬沙颗粒特征变化趋势及成因[J]. 杨云平,张明进,樊咏阳,李义天,刘万利.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6(06)
[5]长江江都嘶马段岸崩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J]. 胡秀艳,姚炳魁,朱常坤.  地质学刊. 2016(02)
[6]淮河入汇对口岸直水道深水航道整治效果影响的数值计算[J]. 张明进.  水运工程. 2016(03)
[7]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中下游航道影响分析[J]. 唐金武,由星莹,李义天,侯卫国.  水力发电学报. 2014(01)
[8]东流水道左岸边滩演变特征及其对航道条件影响分析[J]. 刘洪春,张伟,李文全,万鹏.  水运工程. 2013(08)
[9]长江口潮区和潮流界面变化及对工程响应[J]. 杨云平,李义天,韩剑桥,王冬.  泥沙研究. 2012(06)
[10]长江下游三益桥浅水区段河床演变与整治[J]. 雷雪婷,袁达全,陈飞.  人民长江. 2012(S2)



本文编号:3089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089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