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条件对反倾斜坡变形的影响及开挖变形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09:03
我国环青藏高原东麓坡度陡降带内地势高陡,峡谷交错,该地区涵盖了我国主要的水电能源部署,快速河流侵蚀、高地应力场、强烈构造活动背景条件下,催生了大量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危害着这些能源工程及临近区县安全,反倾斜坡倾倒问题便是其中一种。自然条件下反倾斜坡倾倒破坏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人类工程开挖诱发下,这个演化过程大大缩短,使得原本暂趋稳定的坡体出现变形破坏。目前,专门针对反倾斜坡开挖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而开挖对反倾斜坡的影响与对顺向坡、切向坡等其他结构坡体是存在差异的,故所得结论适用性非常有限。针对开挖反倾斜坡,本文搜集了多个与开挖有关的倾倒斜坡实例,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开挖条件下的反倾斜坡倾倒发育规律,提出倾倒优势条件;依据统计规律建模,设置数值试验探讨不同开挖因子对反倾斜坡变形响应的影响,并以灰色关联法为手段,分析了各开挖因子的敏感性;然后以典型开挖反倾斜坡案例为对象,对前文统计规律及数值试验所得结论进行举例及印证。本文针对开挖反倾斜坡,以工程地质分析、岩体力学为指导,结合统计学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统计了国内40个典型开挖反倾斜坡案例(先开...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典型反向坡倾倒体变形现象
反倾斜坡分析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 2-2 倾倒破坏的广义分类国内学者则更侧重地质的角度研究倾倒破坏,对于单块式和多块式倾倒究对象的尺度差异,前者多划属危岩(崩塌)分类的倾倒式危岩,如乌风营水电站高陡危岩体,而后者则多以“倾倒变形体”被广泛研究。区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倾倒变形体发育规律研究[J]. 陆文博,晏鄂川,邹浩,张世殊.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08)
[2]我国西南某水电站右岸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J]. 张世殊,郭松峰,祁生文,施裕兵,赵小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S2)
[3]岩质反倾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方法研究[J]. 陈从新,郑允,孙朝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1)
[4]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力学分析[J]. 刘海军,赵建军,巨能攀. 岩土力学. 2016(S1)
[5]层状反倾边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明霞,董联杰. 计算力学学报. 2015(06)
[6]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 王立伟,谢谟文,尹彦礼,刘翔宇. 人民黄河. 2014(04)
[7]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节理有限元模拟计算[J]. 王宇,李晓,王梦瑶,黎明,田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S2)
[8]黏性材料细观与宏观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J]. 周博,汪华斌,赵文锋,李纪伟,郑必灿. 岩土力学. 2012(10)
[9]反倾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的改进[J]. 卢海峰,刘泉声,陈从新. 岩土力学. 2012(02)
[10]开挖岩体边坡卸荷带宽度的计算方法[J]. 陈洪凯,易丽云,唐红梅,何晓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西部水电工程倾倒变形体岩体质量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D]. 邹浩.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D]. 谢良甫.中国地质大学 2015
[3]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大规模开挖的地质—力学响应研究[D]. 刘明.成都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倾倒变形斜坡中折断带岩体碎裂结构特征及其抗剪力学性质研究[D]. 谭洵.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澜沧江苗尾水电站三颗石河左岸边坡倾倒岩体蓄水变形响应研究[D]. 谭盛宇.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坝肩倾倒岩体开挖变形响应研究[D]. 贺宇航.成都理工大学 2015
[4]不同开挖条件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 吴昊宇.成都理工大学 2015
[5]均质等厚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机理研究[D]. 蔡静森.中国地质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0392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典型反向坡倾倒体变形现象
反倾斜坡分析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 2-2 倾倒破坏的广义分类国内学者则更侧重地质的角度研究倾倒破坏,对于单块式和多块式倾倒究对象的尺度差异,前者多划属危岩(崩塌)分类的倾倒式危岩,如乌风营水电站高陡危岩体,而后者则多以“倾倒变形体”被广泛研究。区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倾倒变形体发育规律研究[J]. 陆文博,晏鄂川,邹浩,张世殊.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7(08)
[2]我国西南某水电站右岸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理[J]. 张世殊,郭松峰,祁生文,施裕兵,赵小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S2)
[3]岩质反倾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方法研究[J]. 陈从新,郑允,孙朝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1)
[4]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力学分析[J]. 刘海军,赵建军,巨能攀. 岩土力学. 2016(S1)
[5]层状反倾边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明霞,董联杰. 计算力学学报. 2015(06)
[6]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分析[J]. 王立伟,谢谟文,尹彦礼,刘翔宇. 人民黄河. 2014(04)
[7]反倾岩质边坡变形破坏的节理有限元模拟计算[J]. 王宇,李晓,王梦瑶,黎明,田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S2)
[8]黏性材料细观与宏观力学参数相关性研究[J]. 周博,汪华斌,赵文锋,李纪伟,郑必灿. 岩土力学. 2012(10)
[9]反倾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的改进[J]. 卢海峰,刘泉声,陈从新. 岩土力学. 2012(02)
[10]开挖岩体边坡卸荷带宽度的计算方法[J]. 陈洪凯,易丽云,唐红梅,何晓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西部水电工程倾倒变形体岩体质量评价体系与应用研究[D]. 邹浩.中国地质大学 2016
[2]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D]. 谢良甫.中国地质大学 2015
[3]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边坡大规模开挖的地质—力学响应研究[D]. 刘明.成都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倾倒变形斜坡中折断带岩体碎裂结构特征及其抗剪力学性质研究[D]. 谭洵.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澜沧江苗尾水电站三颗石河左岸边坡倾倒岩体蓄水变形响应研究[D]. 谭盛宇.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澜沧江苗尾水电站坝肩倾倒岩体开挖变形响应研究[D]. 贺宇航.成都理工大学 2015
[4]不同开挖条件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D]. 吴昊宇.成都理工大学 2015
[5]均质等厚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机理研究[D]. 蔡静森.中国地质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40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24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