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滩右岸地下厂房顶拱深层变形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9 18:47
在世界最大跨度的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开挖过程中,位移监测揭示0+076 m~0+133 m洞段正顶拱距开挖面17~26 m的围岩存在持续、缓慢的"深层变形",变形量级整体达35~55 mm,且0~17 m不同深度测点出现同步等速位移增量,成为了施工期反馈分析最为关注的岩石力学问题。在介绍厂房顶拱位移监测布置和监测成果基础上,通过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的GoCAD插值直观展示了围岩变形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了顶拱围岩变形模式的特殊性;然后,结合FLAC3D数值分析,探讨了洞室群围岩应力集中、破裂扩展和时效变形的分布特征,诠释了"深层变形"的成因机理,并且通过围岩破坏现象和密集准分布式光栅光纤位移监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该洞段顶拱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厂房顶拱上方锚固洞底板浅层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大于岩石启裂强度,浅层岩体的破裂扩展造成了围岩时效变形,使得埋设于锚固洞底板松弛圈的多点位移计安装基座端产生抬动,间接造成多点位移计不同深度测点产生同步等速位移增量,从而表现出所谓的"深层变形"现象。研究成果为顶拱围岩异常监测变形的产生机制提供了合理解释,也为顶拱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白鹤滩右岸地下厂房洞室群FLAC3D模型
右岸地下厂房水平和垂直埋深分别达630~800m、420~540 m,以水平向构造应力占主导。最大主应力一般为22~26 MPa,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达30.99MPa,最大主应力近N-S向,与厂房轴线N10°W呈小角度相交;中间主应力总体倾向河谷2°~11°;最小主应力接近于自重方向。1.3 围岩破坏特征
在水平向构造应力占主导的初始应力条件下,地下洞群开挖导致顶拱和底板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程度一般大于玄武岩的启裂强度40 MPa,因此,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出现了浅表层围岩的片帮和破裂破坏,以及破裂扩展导致的围岩臌胀与时效变形、喷层开裂等现象[6-7]。2 监测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过程微震监测与围岩大变形预警研究[J]. 李彪,徐奴文,戴峰,顾功开,刘科,郭亮,姜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S2)
[2]超大型地下洞室拱圈围岩变形、破坏特性研究[J]. 刘健,朱赵辉,蔡浩,上官瑾,李秀文. 岩土工程学报. 2018(07)
[3]一种新型光纤光栅局部位移计在小应变测量中的应用[J]. 徐东升.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7)
[4]基于GOCAD的岩溶探测地震CT波速参数三维可视化的实现[J]. 毛承英,李海,杨先杰. 西部交通科技. 2017(04)
[5]基于时效变形的脆性围岩最优支护时机研究[J]. 张建海,王仁坤,周钟,郑路,张茹,王璐,谢和平.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0)
[6]高应力下硬岩卸荷破裂: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玄武岩开裂观测实例分析[J]. 江权,樊义林,冯夏庭,李毅,裴书锋,刘国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5)
[7]白鹤滩水电站巨型地下洞室群关键岩石力学问题与工程对策研究[J]. 孟国涛,樊义林,江亚丽,何炜,潘益斌,李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2)
[8]深埋硬岩隧洞围岩板裂化破坏研究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J]. 周辉,卢景景,徐荣超,张传庆,孟凡震. 岩土力学. 2015(10)
[9]高地应力定义及其定性定量判据[J]. 陈菲,何川,邓建辉. 岩土力学. 2015(04)
[10]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思考[J]. 李仲奎,周钟,汤雪峰,廖成刚,侯东奇,幸享林,张志增,刘中港,陈秋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11)
本文编号:3309856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白鹤滩右岸地下厂房洞室群FLAC3D模型
右岸地下厂房水平和垂直埋深分别达630~800m、420~540 m,以水平向构造应力占主导。最大主应力一般为22~26 MPa,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达30.99MPa,最大主应力近N-S向,与厂房轴线N10°W呈小角度相交;中间主应力总体倾向河谷2°~11°;最小主应力接近于自重方向。1.3 围岩破坏特征
在水平向构造应力占主导的初始应力条件下,地下洞群开挖导致顶拱和底板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程度一般大于玄武岩的启裂强度40 MPa,因此,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普遍出现了浅表层围岩的片帮和破裂破坏,以及破裂扩展导致的围岩臌胀与时效变形、喷层开裂等现象[6-7]。2 监测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过程微震监测与围岩大变形预警研究[J]. 李彪,徐奴文,戴峰,顾功开,刘科,郭亮,姜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S2)
[2]超大型地下洞室拱圈围岩变形、破坏特性研究[J]. 刘健,朱赵辉,蔡浩,上官瑾,李秀文. 岩土工程学报. 2018(07)
[3]一种新型光纤光栅局部位移计在小应变测量中的应用[J]. 徐东升. 岩土工程学报. 2017(07)
[4]基于GOCAD的岩溶探测地震CT波速参数三维可视化的实现[J]. 毛承英,李海,杨先杰. 西部交通科技. 2017(04)
[5]基于时效变形的脆性围岩最优支护时机研究[J]. 张建海,王仁坤,周钟,郑路,张茹,王璐,谢和平. 岩土工程学报. 2017(10)
[6]高应力下硬岩卸荷破裂: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玄武岩开裂观测实例分析[J]. 江权,樊义林,冯夏庭,李毅,裴书锋,刘国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5)
[7]白鹤滩水电站巨型地下洞室群关键岩石力学问题与工程对策研究[J]. 孟国涛,樊义林,江亚丽,何炜,潘益斌,李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2)
[8]深埋硬岩隧洞围岩板裂化破坏研究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J]. 周辉,卢景景,徐荣超,张传庆,孟凡震. 岩土力学. 2015(10)
[9]高地应力定义及其定性定量判据[J]. 陈菲,何川,邓建辉. 岩土力学. 2015(04)
[10]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思考[J]. 李仲奎,周钟,汤雪峰,廖成刚,侯东奇,幸享林,张志增,刘中港,陈秋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11)
本文编号:3309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0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