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旋流洞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3:48
介绍了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无压及有压竖井旋流洞应用的研究实例,说明竖井旋流洞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可供设计及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文章来源】:西北水电. 202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闸室段推荐方案体型图
(1) 旋流洞上平段的底坡1∶8、1∶9、1∶10及1∶12的研究表明,底坡较缓时,沿涡室四周的水面较平稳,但上平段末端的部分水流容易形成跌流,流态较差;而坡比为1∶9时(见图1),涡室水面较平稳、水流旋转良好。(2) 溢洪洞仅涡室起旋器底部有较小的负压,如设计及校核洪水时,最小压力分别为-0.6 m及-1.4 m,可通过在起旋器中加设通气孔掺气解决;其余部位各工况压力均为正压。
图3 闸室段推荐方案体型图(1) 生态放水洞进口段采用短有压洞设计,库水位3 240.00m时,试验实测生态放水洞的泄量为 153 m3/s,较相应的设计值150 m3/s大2.0%,满足设计要求。库水位为3 240.00 m及其以下库水位时,泄流能力由短有压洞工作门孔口尺寸控制;库水位高于3 240.00 m时,泄流能力由短有压洞工作门开度控制,满足设计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溪古水电站无压竖井旋流洞试验研究[J]. 卫勇,刘菁,焦娟. 西北水电. 2015(06)
[2]竖井旋流泄洪洞的水力设计[J]. 卫勇,匙召君,常晓琴. 水力发电学报. 2007(03)
[3]超临界流旋涡竖井式溢洪道设计研究[J]. 董兴林,高季章,钟永江. 水力发电. 1996(01)
[4]导流洞改为旋涡式竖井溢洪道综合研究[J]. 董兴林,高季章,鲁慎吾,钟永江. 水力发电. 1995(03)
[5]渡槽进出口渐变段的优化设计与电算[J]. 卫勇.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1995(01)
本文编号:3389660
【文章来源】:西北水电. 202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闸室段推荐方案体型图
(1) 旋流洞上平段的底坡1∶8、1∶9、1∶10及1∶12的研究表明,底坡较缓时,沿涡室四周的水面较平稳,但上平段末端的部分水流容易形成跌流,流态较差;而坡比为1∶9时(见图1),涡室水面较平稳、水流旋转良好。(2) 溢洪洞仅涡室起旋器底部有较小的负压,如设计及校核洪水时,最小压力分别为-0.6 m及-1.4 m,可通过在起旋器中加设通气孔掺气解决;其余部位各工况压力均为正压。
图3 闸室段推荐方案体型图(1) 生态放水洞进口段采用短有压洞设计,库水位3 240.00m时,试验实测生态放水洞的泄量为 153 m3/s,较相应的设计值150 m3/s大2.0%,满足设计要求。库水位为3 240.00 m及其以下库水位时,泄流能力由短有压洞工作门孔口尺寸控制;库水位高于3 240.00 m时,泄流能力由短有压洞工作门开度控制,满足设计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溪古水电站无压竖井旋流洞试验研究[J]. 卫勇,刘菁,焦娟. 西北水电. 2015(06)
[2]竖井旋流泄洪洞的水力设计[J]. 卫勇,匙召君,常晓琴. 水力发电学报. 2007(03)
[3]超临界流旋涡竖井式溢洪道设计研究[J]. 董兴林,高季章,钟永江. 水力发电. 1996(01)
[4]导流洞改为旋涡式竖井溢洪道综合研究[J]. 董兴林,高季章,鲁慎吾,钟永江. 水力发电. 1995(03)
[5]渡槽进出口渐变段的优化设计与电算[J]. 卫勇.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1995(01)
本文编号:3389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8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