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达日河段辫状-分汊河道形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7 14:06
黄河源干流的达日河段是卵砾石河床的辫状-分汊河道,其限制性的单一河段与不稳定的多汊段交替出现,后者的洲滩与汊道变化频繁,研究其形态变化及稳定性具有较重要意义。通过分析1987-2016年Landsat和Google Earth遥感影像,选取6个区域的典型群体沙洲或江心洲,得到河段内汊道数的时空变化过程,其中1987-2004年汊道数波动较小,2004-2016年由于径流量增加使得汊道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空间上汊道数受到河宽和节点的双重约束,节点的纵向间距小于10 km时,节点间距越小,汊道数越少;节点的纵向间距大于10 km,河宽越大,汊道数较多。达日河段的水流切割沙洲和汊道淤积交替进行,使辫状-分汊河段的平面形态变化剧烈且频繁,变化周期小于10 a,但某些最稳定的江心洲可保持30 a不变。
【文章来源】:泥沙研究. 2020,45(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黄河源达日河段的研究区域
采用吉迈水文站1987-2014年实测日均流量资料,分析吉迈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60亿m3。图2给出吉迈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过程,1987-2014年达日河段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1987-2002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55亿m3,2002-2014年径流量在波动中持续攀升,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55亿m3,其中2007-2014年径流量偏大,并在2009年达到最大。图3 吉迈水文站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
图2 吉迈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1960-1990年吉迈水文站历年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如图3所示。黄河源区达日河段汛期主要在每年7-10月,11月至次年6月为枯水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7月和9月出现峰值。因为径流量主要受到降雨的影响,该河段雨季集中在7-9月,3-6月气温逐渐升高,冰雪融水和降雨的增加使径流量和输沙量缓慢增加,11月至次年2月降雨大幅减小和冰冻期的到来使径流量和输沙量保持较小而稳定的状态。吉迈站汛期和枯水期各年代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特征值见表2。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3%,不同年代汛期径流量占比约为63%。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69%,不同年份汛期输沙量占比约为70%,汛期输沙量占比略大于径流量占比。达日河段来水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和输沙量是枯水期的2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30年湘江中下游典型江心洲演变规律[J]. 隆院男,刘晶,李志威,蒋昌波. 泥沙研究. 2017(06)
[2]黄河玛曲砾质网状河段河间湿地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J]. 刘博一,王随继. 地理学报. 2017(07)
[3]中国冲积大河的河型分布与成因[J]. 李志威,刘晶,胡世雄,田世民,潘保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7(02)
[4]黄河源水沙变化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J]. 李志威,王兆印,田世民,张晨笛. 泥沙研究. 2014(03)
[5]Dimension and frequency of bar formation in a braided river[J]. Hsuan-pei AN,Su-chin CHEN,Hsun-chuan CHAN,Yi HS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3(03)
[6]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的几何形态特征[J]. 李志威,王兆印,李艳富,刘乐. 泥沙研究. 2012(04)
[7]典型沙洲形态与河道的关系[J]. 李志威,王兆印,张康. 泥沙研究. 2012(01)
[8]关于河流分类及成因问题的讨论[J]. 钱宁. 地理学报. 1985(01)
本文编号:3389685
【文章来源】:泥沙研究. 2020,45(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黄河源达日河段的研究区域
采用吉迈水文站1987-2014年实测日均流量资料,分析吉迈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60亿m3。图2给出吉迈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过程,1987-2014年达日河段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1987-2002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55亿m3,2002-2014年径流量在波动中持续攀升,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55亿m3,其中2007-2014年径流量偏大,并在2009年达到最大。图3 吉迈水文站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
图2 吉迈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1960-1990年吉迈水文站历年月均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如图3所示。黄河源区达日河段汛期主要在每年7-10月,11月至次年6月为枯水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7月和9月出现峰值。因为径流量主要受到降雨的影响,该河段雨季集中在7-9月,3-6月气温逐渐升高,冰雪融水和降雨的增加使径流量和输沙量缓慢增加,11月至次年2月降雨大幅减小和冰冻期的到来使径流量和输沙量保持较小而稳定的状态。吉迈站汛期和枯水期各年代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特征值见表2。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3%,不同年代汛期径流量占比约为63%。多年平均汛期输沙量占全年的69%,不同年份汛期输沙量占比约为70%,汛期输沙量占比略大于径流量占比。达日河段来水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和输沙量是枯水期的2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30年湘江中下游典型江心洲演变规律[J]. 隆院男,刘晶,李志威,蒋昌波. 泥沙研究. 2017(06)
[2]黄河玛曲砾质网状河段河间湿地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J]. 刘博一,王随继. 地理学报. 2017(07)
[3]中国冲积大河的河型分布与成因[J]. 李志威,刘晶,胡世雄,田世民,潘保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7(02)
[4]黄河源水沙变化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J]. 李志威,王兆印,田世民,张晨笛. 泥沙研究. 2014(03)
[5]Dimension and frequency of bar formation in a braided river[J]. Hsuan-pei AN,Su-chin CHEN,Hsun-chuan CHAN,Yi HS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3(03)
[6]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的几何形态特征[J]. 李志威,王兆印,李艳富,刘乐. 泥沙研究. 2012(04)
[7]典型沙洲形态与河道的关系[J]. 李志威,王兆印,张康. 泥沙研究. 2012(01)
[8]关于河流分类及成因问题的讨论[J]. 钱宁. 地理学报. 1985(01)
本文编号:338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338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