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基于二维数值模拟的库区急弯分汊河段演变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7:42

  本文关键词:基于二维数值模拟的库区急弯分汊河段演变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弯分汊河段 现场测量 水槽试验 二维数值模拟 演变规律


【摘要】:急弯分汊河段水沙运动规律较为复杂,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典型的弯道河段航道条件发生了新变化,部分河段航道条件恶化,碍航问题比较突出,制约着航运发展。黄花城为三峡库区典型的急弯分汊河段。三峡蓄水以来,库区水流条件变化较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成为库区内淤积形势最为严重的河段之一。本文通过对黄花城近十年重点淤积区域,淤积幅度,水位变化及分流比变化的分析,对该河段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总结,其演变过程呈现以下特点:1.三峡水库蓄水后,黄花城水道处于常年回水区,水位大幅抬高,流速减缓,呈累积性淤积。2.洪水期分汊河段分流比发生明显变化,非主流带的弯曲开阔地带泥沙大量淤积。3.蓄水后水位抬升,水流趋直,左汊道形成缓流区,造成左汊道大幅淤积;在汇流区,水流间相互作用导致江心洲尾部水流能量减小,泥沙淤落。4.黄花城左汊入口沿洲头区域淤积不明显,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基于平面二维水沙动力学模型,对库区急弯分汊河段演变规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由于目前三峡水库库区航道内淤积了大量细颗粒泥沙,实际淤积现象与传统认识和研究并不一致,因此,本文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及水槽试验初步探索了库区细颗粒泥沙的运动特点,摒弃了传统通过以含沙量与挟沙力的大小关系判断冲淤的模式,直接通过流速大小进行冲淤判断。根据水流流速大小,将细沙运动划分为淤积区、输沙区和冲刷区,即:当流速v0.5m/s时发生淤积;当v1.1 m/s时发生冲刷;当0.5?v?1.10 m/s时,既不淤积也不冲刷。本文根据该方法推导出三峡库区泥泥沙运动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通过数学模型计算验证证实了该方程的合理性,并应用于库区急弯分汊河段二维水沙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给出了黄花城河段预测20年的累计淤积量、典型横断面的淤积过程、沿程淤积强度、深泓线的发展过程及淤积厚度等值线图,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黄花城淤积主要部位仍然是左汊,且重点淤积部位逐渐向左汊出口转移,右汊淤积发展则相对缓慢。该河段将仍然保持淤积状态,但整体淤积速度将放缓直至平衡。
【关键词】:急弯分汊河段 现场测量 水槽试验 二维数值模拟 演变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1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三峡库区概况10-11
  • 1.2 急弯分汊河流特性分析11-14
  • 1.2.1 急弯分汊河流特点11-13
  • 1.2.2 河床演变影响因素13-14
  • 1.2.3 研究意义14
  • 1.3 研究方法比较与选取14-19
  • 1.3.1 常用研究方法14-15
  • 1.3.2 数学模型比较15-16
  • 1.3.3 数值计算方法16-18
  • 1.3.4 二维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18-19
  • 1.4 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库区泥沙输移特性研究21-42
  • 2.1 库区泥沙输移特点21-22
  • 2.2 现场测量22-28
  • 2.2.1 现场测量主要内容23
  • 2.2.2 测量断面布置23-24
  • 2.2.3 测量位置水位概况24-25
  • 2.2.4 现场测量结果分析25-28
  • 2.3 冲淤流速分布水槽试验研究28-41
  • 2.3.1 试验设备28-31
  • 2.3.2 试验设计31-35
  •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35-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42-60
  • 3.1 二维水流模型的建立42-45
  • 3.1.1 水流控制方程42-44
  • 3.1.2 求解方法44
  • 3.1.3 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44-45
  • 3.2 二维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的建立45-49
  • 3.2.1 三峡库区泥沙运动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的推导45-48
  • 3.2.2 三峡库区泥沙运动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的求解48-49
  • 3.2.3 三峡库区泥沙冲淤计算模式49
  • 3.3 模型验证49-58
  • 3.3.1 计算区域49-50
  • 3.3.2 有关计算参数的选取及确定50-52
  • 3.3.3 水流模型验证52-55
  • 3.3.4 泥沙模型验证55-58
  • 3.4 本章小结58-60
  • 第四章 库区急弯分汊河段近期演变规律60-69
  • 4.1 库区典型急弯分汊河段概况60-61
  • 4.2 河段冲淤变化特点61-67
  • 4.2.1 典型断面变化61-65
  • 4.2.2 淤积特性变化65-66
  • 4.2.3 淤积量统计66-67
  • 4.3 航道条件变化67-68
  • 4.3.1 水位变化67
  • 4.3.2 分流比变化67
  • 4.3.3 航道维护变化67-68
  • 4.4 近期演变规律总结68
  • 4.5 本章小结68-69
  • 第五章 库区急弯分汊河段河势演变数值分析69-82
  • 5.1 计算条件选取69-71
  • 5.2 计算结果分析71-80
  • 5.2.1 计算典型流场71-72
  • 5.2.2 累计淤积量72-73
  • 5.2.3 沿程淤积强度分布73-75
  • 5.2.4 深泓线的变化75
  • 5.2.5 典型横断面的淤积分布75-77
  • 5.2.6 黄花城河段淤积分布图77-80
  • 5.3 演变规律分析及趋势预测80
  • 5.4 本章小结80-8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2-84
  • 6.1 结论82-83
  • 6.2 展望83-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9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与的科研项目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玲玲;张为;葛华;;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演变机理及发展趋势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1年05期

2 黄金池,万兆惠;多沙河流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3 方宗岱;;河型分析及其在河道整治上的应用[J];水利学报;1964年01期

4 周建军,林秉南,张仁;三峡水库减淤增容调度方式研究——双汛限水位调度方案[J];水利学报;2000年10期

5 赵明登,郑邦民;三维对流扩散方程的混合有限分析解[J];水利学报;1995年09期

6 赵志舟;吕娜;;长江上游急弯分汊河段通航整治汊道选择[J];水运工程;2009年10期

7 王涛;刘勇;胡小庆;张t,

本文编号:723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723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0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