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强互惠激励下跨界流域一级水权分散优化配置模型
本文关键词:政府强互惠激励下跨界流域一级水权分散优化配置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 政府强互惠 分散优化 一级水权配置 漳河流域
【摘要】:我国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问题较严重,一级水权集中配置方案因其过于理想化而实施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冲突。提出应在规划和决策的前期给予各类主体充分的利益表达机会,创新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构建政府强互惠激励政策协调下的多用水主体分散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将分散优化与集中优化进行对比,分析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协调机制对提高跨界流域水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方案的可操作性的作用;基于分散优化的基本模型,加入政府强互惠节水激励政策,通过节水激励水价这一因子代替原分散优化模型的自利因子,构建一般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和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一级水权分散优化模型;以漳河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中,主体的自利性使得流域整体利益受损,尤其是在来水极少的年份;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能够兼顾流域宏观和微观的利益。来水量对于跨界流域一级水权配置模式有重要影响,来水量充裕时,政府可放手用水主体进行自主治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来水量短缺时,政府必须注意改变管理模式,对不同用水主体实施差异化政策激励,加强主体的节水动力;来水量越少,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分散优化配置模式优势越明显。由于既充分考虑各用水主体的利益又能体现流域统一管理理念,因此,政府强互惠激励下的跨界流域一级水权分散优化配置模式在当前流域统一管理和区域分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下避免了权力冲突。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研究所;水利部海委漳河上游管理局;
【关键词】: 跨界流域水资源冲突 政府强互惠 分散优化 一级水权配置 漳河流域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跨界水资源冲突微观行为宏观调控研究”(编号:10CGL0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保障经济、生态和国家安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编号:12&ZD2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跨界水资源冲突微观行为宏观调控研究”(编号:2012B09114)
【分类号】:TV213.4
【正文快照】: 我国被联合国列为贫水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水体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更加剧了水资源供求失衡的状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强化了用水个体、组织及地方政府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水资源准公共物品的属性,经济主体按照自利原则的用水决策行为,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来;水权及其作用探讨[J];中国水利;2000年12期
2 邵建;浅析水权与水权交易[J];治淮;2001年07期
3 郑伟军,付英华,于佳明;浅谈对水权与水市场的认识[J];山东水利;2002年08期
4 房建;用转移水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基本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年01期
5 刘斌;关于水权的概念辨析[J];中国水利;2003年01期
6 水权制度框架研究课题组;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J];水利发展研究;2004年07期
7 张江汀;山西省水权转换发展思路初探[J];山西水利;2004年05期
8 王亦兵;论水权理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J];山西水利;2005年03期
9 燕福民;水权的法律思考及对构建陕西水权制度的启示[J];陕西水利;2005年03期
10 汪中华,林洪孝,贾和增;水权与水权配置机会相关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鸿飞;;论作为财产权的水权[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樊继兵;;论如何运用“水权和水市场”理论采取经济手段优化配置资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王春元;徐青;;环境水权实证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菁;张毅华;;关于日本水权定额设定与审查的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志良;;水权与环境保护[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许开华;王胜伟;;水权若干问题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刘书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权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李晶;王晓娟;胡昌明;;水权不同阶段对比分析[A];2005中国水利发展报告[C];2005年
10 金海统;;水权究竟是什么?[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贾志成;水权转换,一招解两难[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童国庆;澳大利亚水权制度对建立黄河水权制度的启示[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生效有;内蒙古:黄河水权转换实现双赢[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周刚炎;水权水市场促进开源节流[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国;内蒙古:水权转换催生制度创新[N];中国水利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国;做好水权转换的四点启示[N];中国水利报;2007年
7 唐聆燕 作者单位 州政府办公室;对元谋县水权水市场改革的思考[N];楚雄日报(汉);2007年
8 齐典功;水权四票运转 水价跟票入户[N];武威日报;2007年
9 记者 徐立峰;打好水权水价改革和以电控水这场硬仗[N];武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孙波 罗博;宁夏:水权转换破解工业用水瓶颈[N];经济参考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磊;河水资源的产权管理与运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靳雪;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戎丽丽;水权质量与水资源经济效率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向辉;我国水权转换模式及转换价值评估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段永红;中国水市场培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关全力;新疆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梁武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水力发电权转让及损益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孔珂;黄河应急调水补偿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论中国水权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飘;初探水权流转的障碍及其对策[D];浙江大学;2005年
3 许旭;论资格水权与实时水权的权利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黄俊铭;水权动态转换平台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琰洁;水权动态转换模式及价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吕崧;水权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丽萍;水权价格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8 杜伟;水权及水权交易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苗兴皓;水权问题与工程水权分配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韩学军;潍坊市水权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88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