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坪水库右坝肩边坡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前坪水库右坝肩边坡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边坡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数值模拟 FLAC~(3D)
【摘要】:强度折减法是分析边坡稳定性问题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应用和强度折减公式不足,在基于FLAC~(3D)的自编强度折减法程序的基础上,针对强度折减法按同一比例同时折减c和φ的局限,修正了原有程序。系统研究了前坪水库右坝肩边坡稳定性,为前坪水库右坝肩开挖施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前坪水库右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坝肩边坡为悬坡,陡立、基岩裸露,岩性为安山玢岩,表层岩体卸荷带发育,存在坝肩岸坡稳定问题。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易滑移部位主要为坡体表面,潜在滑动面为岩体卸荷带。自然状态下,向临空面有较小的变形,最大值约1.033mm;8度地震烈度工况下最大位移为7.0724mm。坝肩边坡各种工况下位移量均小于10mm,自稳能力较强,不存在滑塌失稳可能。(2)针对强度折减法的不足,按照(c_F)/(F_(trial))~(tanφ)/(βF_(trial))强度折减规律进行了8组(共110次)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修正系数β与程序中所设安全系数上、下限之差临界值(ait1)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一个新的强度折减法公式,对自编强度折减法程序进行了修正,并检验了修正后程序的可靠性。(3)运行修正过的强度折减法程序,计算得岩坡在自然状态下和地震状态下的安全系数。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高边坡安全系数逐步减小,8度地震烈度工况下坝肩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44。分析结果与坝肩高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数值模拟 FLAC~(3D)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64;TV2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5
-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研究现状10-12
- 1.2.2 强度折减法的研究现状12-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
- 1.4 技术路线15-17
- 2 工程概况17-29
- 2.1 库区工程概况17-25
- 2.1.1 地形地貌17
- 2.1.2 地层岩性17-18
- 2.1.3 地质构造18-22
- 2.1.4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22-23
- 2.1.5 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动参数23
- 2.1.6 水文地质条件23-25
- 2.2 研究区概况25-28
- 2.2.1 右坝肩高边坡地质概况25-27
- 2.2.2 各岩体土体工程物理力学指标27-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3 前坪水库右坝肩边坡稳定性分析29-43
- 3.1 计算模型29-30
- 3.1.1 地质模型概化29
- 3.1.2 建立计算模型29-30
- 3.2 计算工况30
- 3.3 计算参数30-31
- 3.4 结果分析31-40
- 3.4.1 位移场分析31-33
- 3.4.2 应力场分析33-38
- 3.4.3 剪应变增量分析38-40
- 3.5 本章小结40-43
- 4 基于FLAC~(3D)的自编强度折减程序的修正43-59
- 4.1 FLAC~(3D)自编强度折减程序43-45
- 4.1.1 强度折减法43
- 4.1.2 自编强度折减法在FLAC~(3D)中的实现43-45
- 4.2 自编强度折减程序的修正45-54
- 4.2.1 安全系数的比较45-47
- 4.2.2 修正自编程序47-54
- 4.3 修正程序的检验54-56
- 4.3.1 计算结果的变化规律54-56
- 4.3.2 修正程序的可靠性和精度56
- 4.4 强度折减法使用建议56-57
- 4.5 本章小结57-59
- 5 基于修正后自编强度折减程序的右坝肩高边坡稳定性分析59-65
- 5.1 折减循环单次终止条件的选取59-60
- 5.2 应用修正程序计算高边坡安全系数60-62
- 5.2.1 安全系数60
- 5.2.2 位移云图60-62
- 5.3 右坝肩高边坡稳定性分析62-65
- 6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结论65-66
- 6.2 问题与展望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7-69
- 致谢69-71
- 参考文献7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有成;李群;陈新泽;唐辉明;;对强度折减法若干问题的讨论[J];岩土力学;2008年04期
2 蔡显杨;许文年;杨学堂;周正军;;重度增加法与强度折减法的应用对比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靳晓兵;杨光华;张玉成;钟志辉;李德吉;史永胜;;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在乐昌峡古滑坡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12年01期
4 魏进兵;高春玉;陈佳伟;;三维强度折减法在边坡抗滑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5 徐晨;苏超;;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三维稳定分析[J];水力发电;2013年04期
6 靳晓光;陈力华;张永兴;;考虑张拉及剪切破坏的强度折减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7 陈国庆;黄润秋;石豫川;许强;;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8 尹骥,杨林德,管飞;强度折减法确定的复合土钉支护整体稳定系数[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1期
9 杨有成;陈新泽;郭凯;;对强度折减法分析非均质边坡稳定性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年01期
10 张为;崔杰;;强度折减法在区域性地震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吴舒界;;变模量强度折减法及其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汉东;薛雷;李维朝;;非均质边坡强度折减法折减范围研究[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薛雷;孙强;秦四清;刘汉东;黄鑫;;非均质边坡强度折减法折减范围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4 马天辉;唐春安;李术才;王汉鹏;梁正召;;八字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强度折减法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健;高永涛;吴顺川;谢玉玲;胡杰;;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改进强度折减法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及其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何润洲;;再议极限平衡与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对比[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程晔;赵明华;曹文贵;;桩基下岩溶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强度折减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9 孔不凡;阮怀宁;;边坡稳定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童有全;李林;;强度折减法在攀钢白云石矿山边坡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杭;基于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边坡强度折减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罗显枫;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可靠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卫兵;考虑岩土材料流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劣化衬砌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卢锋;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既有隧道安全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陈岩;基于强度折减法的水井包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任俊;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强度折减法研究及程序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饶晨曦;基于离散单元强度折减法的矿山顺层高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6 杨晓宇;双强度折减法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7 黄利;基于滑移线理论的条形浅基础极限承载力强度折减法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赵永洪;里坞矿区滑坡综合勘查与分析评价[D];浙江大学;2016年
9 贾聿颉;前坪水库右坝肩边坡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年
10 杨有成;强度折减法在斜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8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95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