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横向应力传感器
本文关键词: 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子晶体光纤 应力 出处:《光学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设计了一种采用双芯结构光子晶体光纤(PCF)作为光波导的横向应力传感器。通过建立SPR耦合波模型和PCF结构的形变模型,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基模共振峰的偏移量与横向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振峰波长的偏移量与所施加应力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对PCF的截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选择适当的空气孔层数、直径和周期,可获得较高的测量灵敏度。该研究可为基于SPR的PCF横向应力传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effect. A transversal stress sensor using two-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as optical waveguide is designed. The SPR coupled wave model and the deformation model of PCF structure are established. The full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set of the fundamental mode resonance peak and the transverse stress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ation of the wavelength of the resonance peak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pplied stress. The cross-section structure of PCF is optimized. High sensitivity can be obtained by selecting appropriate air hole layer number, diameter and period.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PCF transverse stress sensor based on SPR.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4268)
【分类号】:TN253;TP212
【正文快照】: 1引言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与入射光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电磁模式。若选择适 当的入射光波长和入射角,使SPP与倏逝波的频率相等,就会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1-4]。当SPR效应产生时,入射光被强烈吸收,反射光或透射光的能量急剧下降,并在反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彪,徐迈,陈明,马少杰,夏玉学;光子晶体光纤的原理和应用[J];光机电信息;2003年07期
2 马东梅;;特种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和模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鹏;;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研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4 冀玉领;张聪;周桂耀;李曙光;侯蓝田;;双模光子晶体光纤的模间干涉效应[J];激光杂志;2010年01期
5 龙梅;刘子丽;;光子晶体光纤及其研究现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栋;陈琰;;光子晶体光纤研究[J];信息技术;2010年10期
7 张蔺蔺;郑风振;刘笑东;;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天津科技;2010年06期
8 牛静霞;李静;;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9 李书婷;;光子晶体光纤的理论模型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李艳秋;;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模式特性[J];光谱实验室;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琦;张舒怡;钱小石;徐飞;陆延青;;光子晶体光纤中的模式干涉[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王智;任国斌;娄淑琴;简水生;;光子晶体光纤器件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3 崔亮;李小英;赵宁波;;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频谱可控关联光子[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4 姜源源;易丽清;魏泳涛;冯国英;;正方形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刘小龙;张霞;黄永清;郑龙;王亚苗;任晓敏;;光子晶体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衬底的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张靓;陈亚孚;吕景文;;光线量子论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δ势垒机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7 倪屹;王青;张磊;彭江得;;采用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参量放大的理论模拟[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8 陈国夫;赵卫;丁广雷;赵鑫;杨植;王屹山;;掺稀土光子晶体光纤高功率、超短激光产生与放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唐宇;王洪;;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及其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杨伯君;姚立;;利用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光子纠缠对[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传武;光子晶体光纤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明;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优化设计及其孤子自频移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李荧;光子晶体光纤中级联四波混频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姜凌红;保偏光子晶体光纤及其相关偏振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4 吴铭;光子晶体光纤制造工艺与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季玲玲;光子晶体光纤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智华;光子晶体光纤双芯耦合及传感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郭铁英;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面向其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宏雷;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实用化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闫贺;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史青;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2 白蒙;气孔随机排布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斌;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吕理想;基于经验公式的光子晶体光纤设计[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李书婷;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D];西北大学;2008年
6 宋德君;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可调谐脉冲产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常丽华;太赫兹波段光子晶体光纤传感特性[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黄玉纯;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特性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訾剑臣;几种新型结构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偏振器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李慧;光子晶体光纤偏振特性及其滤波器设计[D];燕山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50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45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