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直流电晕放电和催化剂反电晕的等离子体发生法

发布时间:2018-05-23 14:37

  本文选题:电晕放电 + 反电晕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7年06期


【摘要】:为实现等离子体和催化材料的紧密结合,构建了电晕放电极、辅助电极、催化材料和接地极组成的反电晕放电体系。采用伏安特性、图像分析、发射光谱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研究反电晕放电过程和等离子体特性。结果表明:基于直流电晕放电,在颗粒层或蜂窝表面和孔道中发生二次放电,产生了反电晕等离子体;发生反电晕时,电流显著增大,在相同电压条件下,反电晕电流是典型的电晕放电电流的2倍以上;反电晕放电区域主要是N2的第二正系激发态物质,波长为337.13 nm和357.69 nm的发射光谱强度较大;反电晕改变了放电区域的流场,产生的离子风速度超过1.0 m/s;辅助网电极限制了蜂窝表面和孔道的流光向火花放电发展,实现稳定的反电晕放电。
[Abstract]:A reverse corona discharge system composed of corona discharge electrode, auxiliary electrode, catalytic material and ground electrode wa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plasma and catalytic material. Voltammetry, image analysis,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d 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verse corona discharge process and plasma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DC corona discharge, secondary discharge occurs in the granular layer or honeycomb surface and pore, and the reverse corona plasma is produced, and the current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voltage. The anticorona current is more than twice that of the typical corona discharge current, the anticorona discharge region is mainly the second positive excited state of N2, and the emission spectra at wavelength of 337.13 nm and 357.69 nm are larger, and the reverse corona changes the flow field in the discharge region. The ion wind velocity is more than 1.0 m / s, and the auxiliary grid electrode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treamer on the honeycomb surface and pore to spark discharge, and realizes stable reverse corona discharge.
【作者单位】: 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6232;2150704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10196;2016A030307009)~~
【分类号】:O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洪岩;苏醒芳;;电除尘节能运行[J];科技风;2010年15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John m leach;;电除尘器最小反电晕的脉冲重复频率动态调节运算的研究(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吴葆京;;高压硅整流设备若干电气问题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邱江新;郭俊;谢小杰;郑国强;;反电晕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袁兆梅;张治国;;静电除尘用三相电源V—I特性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璐;;电除尘器临界反电晕控制技术在我厂应用节能效果显著[A];全国火电200MW级机组协作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添胜;;珠海电厂电除尘T/R装置运行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9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为学;曹锋;方爱民;;电除尘扑集高比阻粉尘最新研究成果[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德轩;;电站锅炉高铝飞灰的电收尘特性[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牛继红;许飞跃;刘永红;李仁贵;郑国强;;电除尘节能改造技术在600MW机组上的实际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高香林;胡满银;白振光;刘松涛;;电除尘器阴极收尘潜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周庆;安稳电厂电除尘“换脑”省电30%[N];中国电力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胜男;基于反电晕抑制的电除尘器电源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邹霖;静电除尘器反电晕机理与反凝聚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玉林;电除尘性能优化和节能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陈颖悟;电除尘控制系统设计与节能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姜彬;静电除尘三相高压电源智能控制器的研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翔;用于电除尘器的直流叠加高频脉冲电源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5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925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