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强声源的多电极阵列聚束特性
本文选题:等离子体强声源 + 多电极 ; 参考:《高压物理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分析了水下等离子体强声源的冲击波产生特性,利用激波产生时刻与触发开关导通时刻之间时间间隔的一致性,提出了基于激波叠加的多电极阵列聚束的可行方案。建立了水下等离子体强声源的多电极阵列聚束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同放电时序下的多电极阵列聚束声场分布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激波的多电极阵列聚束方案可有效进行相干叠加,通过控制多电极阵列的阵元放电时序可灵活改变阵列聚束区域的指向性,有效提高指定区域的聚束波声压级。研究结果对认识水下强声冲击波的叠加规律和优化水下强声源的多电极阵列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hock wave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ound source for underwater plasma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sistency of time interval between shock wave generation time and trigger switch conduction time, a feasible multi-electrode array bunching scheme based on shock wave superposition is proposed. The multi-electrode array bunching model of underwater plasma strong sound source is established. The acoustic fiel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electrode array bunching are obtained by simulation calculation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time seri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electrode array bunching scheme based on shock wave can be used for coherent superposition effectively, and the directivity of the array bunching region can be changed flexibly by controlling the array element discharge timing of the multi-electrode array.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of spotlight wave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in the specified area.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superposition rule of underwater strong acoustic shock wave an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multi-electrode array for underwater strong sound source.
【作者单位】: 空军工程大学防空反导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水下强声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31015) 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W018105)
【分类号】:O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泽民;曾新吾;;水声聚焦相控阵列及其声场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9期
2 王晓东;王君琳;李平;;相控阵高强度聚焦超声的研究进展[J];物理;2007年10期
3 马再如;冯国英;陈建国;朱启华;曾小明;刘文兵;周寿桓;;多个超短脉冲相干叠加构成窄带平顶长脉冲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4 沈建国;相控声源与声束的形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1期
5 裴彦良;刘保华;王揆洋;刘晨光;李西双;;智能控制复合相干电火花震源技术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东;陈宝伟;李海森;周天;;基于Kasami编码的多波束多焦点发射聚焦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2 付荣耀;孙鹞鸿;高迎慧;严萍;;一种高压脉冲电源设计与实验[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年06期
3 张洪欣;孙坤平;赵安邦;周彬;崔化超;马骏;;组合式水下等离子体声源控制平台设计[J];海洋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4 刘亚慧;张杰;;凹球面型换能器的原理及声场模拟[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胡栋;王强;肖琨;刘富君;;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相控阵超声检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刘刚;尹军刚;;肿瘤治疗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换能器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疗设备;2012年09期
7 宋志明;王黎;周小红;罗林;;超声相控阵技术中的声场仿真[J];压电与声光;2012年04期
8 刘婧;靳世久;陈世利;孙芳;张聪颖;;高集成度超声相控发射电路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9 裴彦良;王揆洋;闫克平;连艳红;贾永刚;胡永明;;深水浅地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测系统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10 孙武军;张弥左;李文龙;尹军刚;李智华;菅喜岐;;高强度聚焦超声换能器温度场的数值仿真[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吕瑞;于开平;魏英杰;曹伟;张嘉钟;王京华;;超空泡航行体的增益自适应变结构控制设计[J];兵工学报;2010年03期
2 曹伟;魏英杰;王聪;邹振祝;黄文虎;;超空泡技术现状、问题与应用[J];力学进展;2006年04期
3 颜开;褚学森;许晟;冯光;;超空泡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J];船舶力学;2006年04期
4 杨鲲,孙艳军,隋海琛,邢存良,田春和;声纳和浅剖在渤西管线物探调查中的应用[J];水道港口;2003年01期
5 蒋海昆,马胜利,张流,曹文海,侯海峰;含障碍体平直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群体微破裂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6 陈运泰,吴忠良,李世愚;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7 孙进忠,郭铁栓,唐文榜,赵鸿儒;我国超声地震模型试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8 魏恒源;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华南地震;1996年04期
9 王云峰;高分辨率空气枪阵列及子波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琳;邓勇;陈文娟;曾绍群;骆清铭;;多电极阵列上神经元自发放电序列的时间编码[J];自然科学进展;2007年10期
2 曹宇;刘建国;曾晓雁;;微笔-激光直写组合加工制备多电极阵列系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耿;周炜;骆清铭;;多电极阵列记录的神经网络电信号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朱芙蓉;生物脑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953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195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