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二维简谐势阱中旋转理想玻色气体热力学性质的修正

发布时间:2020-02-25 10:29
【摘要】:利用截断求和方法修正了二维简谐势阱中旋转理想玻色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临界温度的修正表明:旋转框架下的BEC临界温度随旋转频率增大而快速趋近于零,到达势阱特征频率时,基态将会发生从BEC态到强关联非凝聚态的转变;由合成磁场引起的旋转对BEC临界温度的影响则要弱得多.对旋转导致的抗磁性的修正表明:磁化强度随旋转频率和合成磁场的增大而增强.利用截断求和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考虑有限尺度效应的修正结果获得了很好的一致.
【图文】:

旋转框架,截断因子,临界温度,合成磁场


,nmax],选择合适的nmax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理论上,求和的级数项越多计算结果越可靠.图1给出了粒子数N=1000时,无量纲BEC临界温度s訲C=kBTC/(醎ω0)随nmax的变化规律,由图1可以看出,当1/nmax≤0.01,即nmax≥100时,级数开始收敛.当nmax=1000时,级数已经明显收敛于固定的常数,这意味着后面的高阶项是可以忽略的,此时的截断近似结果能够确保计算的可靠性.接下来关于BEC临界温度的计算取nmax=1000,粒子数N=1000,比热和磁化强度等的计算也做类似处理.图1BEC临界温度随截断因子倒数的变化(a)旋转框架;(b)合成磁场Fig.1BECcriticaltemperatureversustheinverseofthemaximumcut-offorderfor(a)rotatingframeand(b)syntheticmagneticfield3.2BEC临界温度和基态粒子凝聚比例图2给出了BEC临界温度随旋转频率和合成磁场的变化关系.由图2(a)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准经典近似可以用来求解旋转框架下的BEC临界温度.由图2(b)可以看出,合成磁场中的BEC临界温度不再是准经典近似所得到的常数,合成磁场的增强将会导致BEC临界温度的缓慢降低,这与外磁场的增大将975

温度曲线,合成磁场,旋转频率,临界温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第34卷导致转变温度下降的结论相一致.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两种旋转方式虽然都能够降低BEC临界温度,但其效率是不同的.通过加大合成磁场来降低BEC临界温度的速度很缓慢,需要很强的磁场才有可能破坏简谐势阱中原本形成的BEC.而旋转框架却能够很快的降低BEC临界温度,也更容易破坏BEC[16].图2BEC临界温度随(a)旋转频率和(b)合成磁场的变化,实线和虚线分别对应截断近似和准经典近似Fig.2BECcriticaltemperatureversus(a)rotationfrequencyand(b)syntheticmagneticfield,thesolidandshortdashedlinescorrespondtothetruncated-summationandsemi-classicalapproximation,respectively图3给出了基态粒子凝聚比例随温度的变化.显然,旋转效应并没有改变凝聚粒子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虽然准经典近似将能量视为连续变量违背了体系的量子化特性,但由于能级间隔不是很大,温度较低时基态粒子容易随温度波动,导致凝聚比例减小,而准经典近似的能级连续性减缓了该过程,因此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仅存在微小的差别.3.3比热由图4给出的比热-温度曲线可以看出,TC附近比热的跃变量趋于零,表明二维系统并不存图3凝聚粒子数随温度的变化(a)旋转框架;(b)合成磁场.实线:截断近似结果;虚线:准经典近似值,参数α=τ=0.5Fig.3Condensatefractionsversusscaledtemperaturefor(a)rotatingframeand(b)syntheticmag-neticfieldwithα=τ=0.5.Solidline:trun-cated-summationapproach;shortdashedline:semi-classicalapproximation在严格意义上的相变.旋转频率和合成磁场强度影响着系统的比热,TC之下,比热随旋转频率和合成磁场的增大,相变逐渐变弱.TC之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热逐渐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良;葛仁福;;一维对称双势阱的共振透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石晓燕;杨武;;关于量子力学中一维势阱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3 卞清;;一维势阱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J];大学物理;2014年03期

4 张玉武,李春芳;粒子穿越方势阱时的反射相位时间研究[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2000年S1期

5 付方正;粒子在近宏观势阱中的状态[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2期

6 张昆实;;量子力学中的势阱问题解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赵雪平;杨宝俊;;固体介质中细胞自动机有限深势阱的量子力学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8 廖京川;许刚;;粒子穿越方势阱时负相位时间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淑灵;杨世平;徐琳;何晓燕;;受驱双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动力学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海雷;杨世平;;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开关特性[J];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尹建武;;一维中心不对称方势阱中束缚态粒子的能级和归一化波函数[A];第十五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德重;陆兴华;黄湖;李师群;;可束缚环形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旋转对称W-型势阱[A];第八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选[C];1998年

3 孙亮;;硅漂移探测器工艺的改进[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4 刘卫东;裴奉奎;王淑云;;多肽分子三维结构能量优化路径的选择[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玉山;简谐势阱中旋转理想量子气体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饶坚;空间非均匀少粒子系统的统计物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建;关于三模近似的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陈欣委;双势阱中梯度磁场作用下费米子的凝聚[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曹冬梅;静电场作用下双势阱分子隧道效应和能级分裂特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毕冬艳;W-型双势阱中量子遂道效应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海雷;三势阱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开关特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北花;一维准精确可解双势阱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彬;三势阱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汪昭;势阱中的混沌及其量子对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段艳涛;均匀与非均匀分布多势阱系统中的能态特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祁鹏堂;双势阱中玻色—费米混合物的隧穿动力学及相变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2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582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b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