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湍流边界层减阻的参数优化研究
【图文】:
自二十世纪中叶,,Corrsin 和 Kistler[4]利用实验与理论推导的方法发现切变湍流边界层中存在着间歇性特征,由此引导人们继续对湍流边界层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经过大量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在湍流内存在着一些三维流体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总存在着一些远大于当地最小流体结构尺度的结构,这些流体结构中至少有某一变量(速度,密度,温度等)是与其自身或其余变量有着高度相关性的[5],通俗地讲,湍流边界层内除了存在一些小尺度的涡结构做无规则运动外,还有着一些有序的做重复性运动的大尺度结构,这些结构称为相干结构(拟序结构)。相干结构的发现为近现代湍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突破口。同时也间接表明,对湍流边界层的控制就是研究如何扰乱湍流内的这些大尺度相干结构,为湍流控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自人们认识到湍流边界层的相干结构,经过十年的研究积累,流动显示技术、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以及一些高端前沿流体测量技术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湍流边界层的内部结构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和直接数值模拟(DNS)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方便了人们对湍流边界层内分层结构特性以及流场信息的总体性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5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露予;陆昌根;赵玲慧;;近壁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形成的动力学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2 葛辉良,暴雪梅,王忠康,何祚镛,王育生;利用线阵估计湍流边界层起伏压力模型参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李国彦,李雄雄,陈剑鸣;固粒穿过液体湍流边界层的运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4 王晋军,连淇祥;后向台阶湍流边界层分离、再附及发展[J];航空学报;1994年04期
5 周恒,熊忠民;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起因的研究[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4年09期
6 崔杰;湍流边界层速度分布的显式表示[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4年02期
7 沈天耀,赵建福;穿层固粒在湍流边界层内的运动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8 赵建福,林建忠,沈天耀;二维旋转湍流边界层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1期
9 魏庆鼎;湍流边界层分离的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10 吴国钏,赖杰;轴对称湍流边界层接近分离时的特性[J];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佘振苏;;湍流边界层的李群分析解与工程湍流新模型的展望[A];第十五届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MMM-XV 2016)[C];2016年
2 王国华;陶建军;郑晓静;;风沙湍流边界层理论初探[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毕卫涛;吴斌;佘振苏;Hussain Fazle;;可压缩湍流边界层温度场的多层结构对称性与不变性[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朱兴坤;于长平;李新亮;;壁温对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的影响规律研究[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吴斌;毕卫涛;张又升;佘振苏;;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平均场的多层结构对称性[A];第八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汪利;陆夕云;;可压缩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数值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7 伍宏亮;周其斗;;湍流边界层流噪声的频域方法研究[A];第十届武汉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8 毕志献;张占峰;;圆锥高超声速湍流边界层非对称转捩试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9 庞业珍;俞孟萨;;非均衡湍流边界层脉动压力测试[A];201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3年
10 符松;钱炜祺;章光华;;用非线性涡粘性模式计算三维湍流边界层[A];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逖;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边界层干扰及射流式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王博;激波/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流场组织结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赵慧;近壁面颗粒绕流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吴凡;湍流与颗粒相互作用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骁飞;粗糙壁面上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流动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杨绍琼;壁湍流相干结构及其沟槽被动控制的PIV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高小明;湍流边界层控制对流动及换热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汪利;可压缩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韦安阳;湍流边界层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常跃峰;湍流边界层沟槽壁面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燕飞;通过不同长度流向狭缝周期性吹气实现湍流边界层减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陈增鹏;基于拟序结构识别的湍流边界层闭环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王恒;基于壁面压力脉动的湍流边界层闭环减阻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彭倩;基于等离子体激励器控制湍流边界层减阻的参数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刘宇;固体颗粒在两相湍流边界层内的运动特性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6 叶明生;激波—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的直接数值模拟[D];天津大学;2017年
7 杨宇;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结构间歇性检测和控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永超;基于等离子体驱动器控制湍流边界层的参数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张彬;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罗志久;平板和沟槽面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的大涡模拟[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9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59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