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径变分辨率光学系统设计与图像重构技术研究
【图文】:
1.2 多孔径光学系统及图像变分辨技术的研究现状1.2.1 多孔径光学系统研究现状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雷达技术也开始兴起,经过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雷达技术已不仅仅只限于军用方面,但是,一直发展到 20 世纪 50 年代所有雷达都是单雷达形态,50 年代后期,通过使用合成孔径技术的雷达有效的提升了角分辨率并很快装备于战略侦察机执行任务。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启发,在 70年代,Meinel 及 Shack 等人率先提出将多孔径技术应用于光学成像系统中提高分辨率的理论[31],,然而受限于彼时其他技术的限制,无法迅速将该理论应用于实际。得益于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支持,在短时间内便搭建了多座地基多孔径实验系统,这一举措为光学多孔径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 1979 年,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某一山顶处建造了一个多镜面望远镜系统(Multiple Mirror Telescope),如图 1-1 所示。
望远镜都有一个直径为 1.8m 的主镜和其配套的副镜。通过将这 6 架小望远镜线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相当于口径为 4.5m 的望远镜所能达到的分辨能力,使为那时世界上第三大光学望远镜,相对于同级别的望远镜,该套设备的价格和难度均较低,但是在经历 19 年的服役后,这台系统的成像精度以及复杂繁琐动调节过程不宜继续使用,再加上亚利桑那大学在大型透镜的生产工艺方面步,使得该系统于 1998 年被拆除并替换成主镜为 6.5m 的单孔径系统。1995 年美国空军成功搭建出名为多孔径望远测试平台(Multipurpose MultipelescopeTestBed,MMTT)的可用于多用途的观测系统[32-34],MMTT 第一次利验手段测试出多孔径光学系统的 PSF,如图 1-2 所示。这套系统由 4 个相同的构成,每个孔径的直径为 200mm,MMTT 使用的光源为激光点光源,整个系终的有效视场角为 0.25°,但是,在实验中发现当视场角度大于 0.029°时,统的成像质量便开始急剧下降,尽管如此,MMTT 系统在当时仍旧是第一个场多孔径望远系统。然而,这套系统仅限于在实验室中做某些测试,并未量产模使用。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39;TP39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博厚;;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处理方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年22期
2 ;我国学者在无标记远场超分辨领域取得突破[J];前沿科学;2017年01期
3 雷铭;孙育杰;李辉;;“超分辨成像”专题前言[J];光学学报;2017年03期
4 王超;张雅琳;姜会林;李英超;江伦;付强;韩龙;;超分辨成像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7年07期
5 李乐;赵凤群;;一种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超分辨方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09期
6 周辉;赵晓枫;阮昊;;光学超分辨技术在高密度光存储中的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年02期
7 郭斌均,庄松林;光学系统超分辨的光源编码技术[J];光学学报;1988年11期
8 E.Brookner;J.M.Howell;孙炳生;;自适应—自适应阵列处理[J];现代雷达;1988年Z1期
9 郭斌均;庄松林;陈持平;;实用高清晰度成像的光源方法[J];光学仪器;1989年04期
10 彭应宁;郑玉宝;;超分辨阵列处理技术[J];现代雷达;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勇;吴乐南;;特定条件下的图像超分辨重建快速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乔延利;叶松;方黎;洪津;方勇华;荀毓龙;;超分辨空间外差光谱成像技术[A];第六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3 孙方稳;陈向东;郭光灿;;量子超分辨成像技术及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包立君;陈忠;;基于频谱结构和方向特性的磁共振图像超分辨重建方法[A];第十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6年
5 王中宝;尹奎英;;基于零空间投影迭代的实孔径扫描雷达方位超分辨方法[A];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6 徐兆超;;超分辨成像荧光染料的机遇、挑战与发展[A];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7年
7 程晓东;曹轩;何彦;;超分辨等离激元散射光成像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8 张素恒;曹德忠;汪凯戈;;基于一阶场关联的超分辨干涉[A];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6年
9 张国权;;激光的超分辨干涉[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姚保利;雷铭;但旦;郜鹏;杨延龙;严绍辉;闵俊伟;叶彤;;超分辨光学成像与光学微操纵技术[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周建越;一个超分辨显微镜申请超90项发明专利[N];苏州日报;2018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高雅丽 本报记者 彭丽;我国新一代超分辨光刻机通过验收[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杨柳青;低功率光学“橡皮擦”实现超分辨成像[N];广东科技报;2018年
4 倪伟 敖阳利;纵有十八般武艺,最爱还是科研[N];中国航天报;2017年
5 首席记者 许琦敏;高端超分辨光学显微镜项目通过验收[N];文汇报;2018年
6 记者 周建越;苏州研制超分辨显微镜 有望打破欧美垄断[N];苏州日报;2014年
7 记者 李大庆;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N];科技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霍强;姚保利:打造探索未知世界的“慧眼”[N];陕西日报;2018年
9 通讯员 马超 朱博晨;李顺恺:坚持不懈比天资聪颖更重要[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0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杨保国;光学超分辨成像精度破极限达4.1纳米[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赫;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原理的结构探测超分辨显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乔伊果;三维立体视觉中深度超分辨与虚拟视图合成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艳春;生成对抗网络的改进方法与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赵泽宇;超分辨定位成像中的大视场照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朱大钊;三维及并行荧光差分超分辨显微方法及系统[D];浙江大学;2018年
6 唐超影;基于压缩感知的时域超分辨率光学成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韩于冰;靶向三种亚细胞结构的活细胞超分辨成像有机荧光探针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赵灵希;弱光探测器的超分辨定位成像性能直接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张海涛;基于多约束信息融合的深度图超分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但旦;结构照明光学超分辨与光切片显微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凤;基于荧光偏振调制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杨松林;高折射率微球超分辨成像规律及降低成像畸变率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3 刘继业;面向图像超分辨的深度网络优化与加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李善闯;多孔径变分辨率光学系统设计与图像重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李靖韬;基于光学闪烁的稀疏重构显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芦瀚楠;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盲超分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王珍;基于集成学习的实例超分辨重建方法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9年
8 连帅龙;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9 毕雨来;视频的分辨率增强技术及GPU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10 姚磊;微波凝视成像方法探寻及其关键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8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1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