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热学在中国的传播(1855-1902)
发布时间:2020-04-29 04:09
【摘要】:19世纪下半叶,来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扮演着科学知识传播者的重要角色,翻译出版了很多著作、创办报刊、开办学堂等,为我国近代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查阅原始文献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法,旨在考察这一时期通过传教士著作传入的热学知识的内容水平、翻译情况、存在的问题、特色、以及影响等。此外,还探讨了传教士著作对清末民初我国物理学教科书编写的影响。本文所做的具体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较为完整的收集和分析了晚清来华传教士翻译出版的物理学著作及报刊,介绍了这些译著的底本信息、原作者、译者、出版背景和缘由等,将其所载热学知识分为热本质、传热学、胀缩知识、量热学、相变等几部分,并对比了中译本与底本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差异。2.考察了传教士对热本质问题的介绍。其中,《博物新编》的作者持热质说观点,《格致启蒙》较早引入了热动说。重点分析这两部著作对热本质的论证,并结合其他著作论述传播特点。研究认为,晚清传入的热学内容很多是陈旧的、不完善的,以现在的认知水平看,还有不少错误,这是当时科学传播的特点之一。3.考察了胀缩知识传播的特点。《物体遇热改易记》是晚清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热学著作,原著是19世纪下半叶西方重要的化学辞典。在掌握一些原始材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原书的作者与底本、内容和特色、翻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次,分析了书中的胀缩实验和计算,指出了实验和计算中存在的不足。此外,还考察了晚清期刊及著作对温度计的介绍,分析了温度计在原理、制作、类型等方面的特点。认为晚清传入的温度计知识非常全面,是当时西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温度计知识对清末民国社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当时民众学习、认识科学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研究表明,像温度计这类简单、实用、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科学知识较那些需要高等数学才能解决的物理难题来说,更适宜在晚清的社会及知识背景下传播。4.考察汉语热学概念和术语的形成及演变情况。热学中如温度、热量、潜热、热值、比热容等核心概念是较难理解的、极易混淆的。早在西方量热学发展初期,将这些概念区分开就用了很长时间。晚清来华传教士最早创立了热学相关译名,曾出现过表述上不合理、不恰当、不一致的情况。对此进行研究有益于了解晚清汉语科学语言形成及统一工作的重要性。5.考察了传教士译书工作的意义和影响。法国教育家阿道夫·迦诺的《基础物理学》在晚清有三个中译本,分别是赫士的“揭要”系列物理教科书、李gU的《形性学要》、伍光建的《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首先介绍《基础物理学》原著的风格和特点,其次考察了李gU的《形性学要》和伍光健《最新中学教科书》使用的底本及在晚清的编辑出版情况。最后以热学为例,分析了中译本与底本在内容和翻译方面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传教士译书对清末国内学者编写教科书的影响。6.文章从内容的来源、内容的时效性、内容的优缺点等三方面概述了传教士译书的特点,并整理了叶企孙、王冰、胡化凯等学者对传教士译书工作的评价。通过与清末译自日本的教科书做对比,认为从大纲内容看两者相差不多,教授的知识范围基本一致。传教士著作不如日译教科书印刷精美、书写规范、层次感强。综上,来华传教士的汉译近代西方科技书籍的工作促进了晚清科学思想的启蒙,对中国物理教育的诞生和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深远。
【图文】:
图 2.1 《读西学书法》书影 图 2.2 《西学书目表》书影2.2 传教士自编的著作教禁解除后,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在撰写科技著作时,采用自编方式的如合信编著了《博物新编》,1855 年出版。丁韪良编著了《格物入门》和物测算》(也称《物理学算法》),出版时间也较早,在近代科技传播中占要的地位。后期有傅兰雅编著《热学图说》和《热学须知》,其余则主要为士翻译而成。这五部著作都在晚清西学东渐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博物最早涉及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内容篇幅有限,介绍的知识不能反映出科体系,没有标题、结构模糊,论证方法单一,不容易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格物入门》介绍的内容比较丰富,将各部分分卷列出,标题清晰,问答体曾作为京师大学堂的理科教材,在晚清颇为著名。该书应是丁韪良参考大量
图 2.1 《读西学书法》书影 图 2.2 《西学书目表》书影2.2 传教士自编的著作教禁解除后,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在撰写科技著作时,采用自编方式的如合信编著了《博物新编》,1855 年出版。丁韪良编著了《格物入门》和物测算》(也称《物理学算法》),出版时间也较早,在近代科技传播中占要的地位。后期有傅兰雅编著《热学图说》和《热学须知》,,其余则主要为士翻译而成。这五部著作都在晚清西学东渐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博物最早涉及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内容篇幅有限,介绍的知识不能反映出科体系,没有标题、结构模糊,论证方法单一,不容易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格物入门》介绍的内容比较丰富,将各部分分卷列出,标题清晰,问答体曾作为京师大学堂的理科教材,在晚清颇为著名。该书应是丁韪良参考大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51-09
本文编号:2644207
【图文】:
图 2.1 《读西学书法》书影 图 2.2 《西学书目表》书影2.2 传教士自编的著作教禁解除后,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在撰写科技著作时,采用自编方式的如合信编著了《博物新编》,1855 年出版。丁韪良编著了《格物入门》和物测算》(也称《物理学算法》),出版时间也较早,在近代科技传播中占要的地位。后期有傅兰雅编著《热学图说》和《热学须知》,其余则主要为士翻译而成。这五部著作都在晚清西学东渐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博物最早涉及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内容篇幅有限,介绍的知识不能反映出科体系,没有标题、结构模糊,论证方法单一,不容易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格物入门》介绍的内容比较丰富,将各部分分卷列出,标题清晰,问答体曾作为京师大学堂的理科教材,在晚清颇为著名。该书应是丁韪良参考大量
图 2.1 《读西学书法》书影 图 2.2 《西学书目表》书影2.2 传教士自编的著作教禁解除后,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在撰写科技著作时,采用自编方式的如合信编著了《博物新编》,1855 年出版。丁韪良编著了《格物入门》和物测算》(也称《物理学算法》),出版时间也较早,在近代科技传播中占要的地位。后期有傅兰雅编著《热学图说》和《热学须知》,,其余则主要为士翻译而成。这五部著作都在晚清西学东渐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博物最早涉及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内容篇幅有限,介绍的知识不能反映出科体系,没有标题、结构模糊,论证方法单一,不容易理解其内在的逻辑。《格物入门》介绍的内容比较丰富,将各部分分卷列出,标题清晰,问答体曾作为京师大学堂的理科教材,在晚清颇为著名。该书应是丁韪良参考大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51-09
本文编号:2644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4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