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PQCD因子化方法下B_s介子两体非粲强子衰变的次领头阶修正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07:17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2012年7月,ATLAS和CMS实验组发现的希格斯(Higgs)玻色子更标志着标准模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B介子(Bu,d,B,Bc)比较重,有丰富的衰变道可以研究,对这些衰变道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寻找B介子系统的CP破坏以及探寻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信号,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实验上,早期的两个B介子工厂BaBar和Belle实验组收集了大量的B介子(主要为B(u,d)介子)产生和衰变事例,观测到了 B介子系统存在较大的CP破坏,同时测量了很多稀有衰变道的衰变分支比、CP破坏和极化分数等物理可观测量,总的来说实验的测量值和标准模型的预言在误差范围内是符合的很好的,并没有发现明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从2009年开始,随着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投入运行,除了B(u,d)介子以外,越来越多的Bs/Bc介子产生和衰变事例被LHCb实验组收集,一些小分支比的衰变道也已被观测到。未来随着LHCb和Belle-Ⅱ的进一步运行,将把B介子的事例数提高约两个数量级,这将促使B物理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在理论方面,B介子物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为强子矩阵元的计算。由于B介子衰变过程的动力学十分复杂,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完全自恰的方法,但存在几种基于QCD动力学的主流方法:即QCD因子化(QCDF)方法、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法以及软共线有效理论(SCET)。本文基于PQCD因子化方法,对所有Bs0→PP,PV,VV(其中P为轻赝标量介子π,K,η('),V为轻矢量介子ρ,ωK,φ)两体强子衰变做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重点研究在PQCD框架下现在已知的也是主要的几种次领头阶(NLO)修正的影响,主要包括顶角修正、夸克圈修正、色磁企鹅图修正以及Bs→P跃迁形状因子的NLO修正。首先在综述部分,作者简要回顾了 B介子物理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并对一些主流的因子化方法做简要的介绍,同时将重点介绍PQCD因子化方法以及几种主要的NLO修正。论文的第三到第五章为工作部分,作者在次领头阶近似下利用PQCD因子化方法对所有Bs0→PP,PV,VV衰变道的衰变分支比、CP破坏、极化分数以及相对相位等可观测物理量做了系统的计算,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发现:(1)对于不同衰变道的分支比、CP破坏等可观测物理量,NLO修正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已经有实验测量数据的衰变道,例如Bs0→K0K0,K+K-,η'η',π-K*+和Bs0→K0K*0,K±K*(?),π-K*+以及Bs0→K*0K*0,φφ,K*0φ,当我们考虑NLO贡献以后,对其衰变分支比的PQCD理论预言值和实验数据之间的符合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以衰变道Bs0→π-K*+为例,我们定义了理论预言值和实验测量值的比值:R1=B(Bs0→π-K*+)exp/B(Bs0→π-K*+)PQCD。计算结果表明,当考虑NLO的贡献以后,比值由R1LO=0.52增加到R1NLO=0.83。这表明NLO修正可以有效的增强PQCD理论预言值和实验测量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2)对于衰变道Bs0→K+K-,π-K+的CP破坏以及衰变道Bs0→φφ,K*0→φ和K*0K*0的纵向(横向)极化分数fL(⊥)、相对相位(φ‖,φ⊥)等而言,NLO修正的影响不大(小于50%),且NLO下的PQCD理论预言值跟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符合的比较好。以衰变道Bs0→π-K+的直接CP破坏为例,NLO下PQCD的理论计算值为(23.8-6.5+6.4)%。这个结果跟QCDF((20.7-12.8+7.4)%)和SCET((20±25)%)的计算值以及实验数据((27±4)%)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3)对于其余衰变道的分支比、CP破坏等其他可观测物理量,PQCD的理论预言值总的来说跟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未来高精度的实验将帮助我们来区别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在第六章,作者对全文做了总结和展望。对于B(s)介子两体强子衰变的高阶修正的研究仍然是未来重味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PQCD因子化方法而言,随着更多次领头阶修正计算的完成,人们可以不断提高理论预言的精度,为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图文】:

费曼图,树图,费曼图,衰变过程


c夸克衰变过程c→suˉd的树图阶费曼图

树图,费曼图,QCD修正,单圈


树图的单圈QCD修正的典型费曼图,,其中(a,b,c)和(d,e,f)分别对应完Afull=GF√2VcsV ud1 + 2CFαs4π(1 + lnμ2 p2) S2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海平;核物理新义刍见[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2 夏临华;重离子碰撞中的奇异介子产生[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3 萨本豪,王仲奇,苏宗涤,陆中道,周代梅;相对论性核碰撞中Φ介子产生和弦碎裂函数[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02期

4 李希国;;η′介子产生中N~*(1535)的作用(英文)[J];IMP & HIRFL Annual Report;2007年00期

5 王淦昌 ,王祝翔 ,Н.М.维辽索夫 ,丁大钊 ,金荫仁 ,Е.Н.克拉特尼茨卡娅 ,А.А.库兹涅佐夫 ,А.米呼尔 ,阮丁赐 ,А.В.尼基金 ,М.И.索洛维耶夫;用动量为70亿电子伏/c和80亿电子伏/c的π~-介子产生Ξ~-超子[J];物理学报;1961年05期

6 王宏民;许永晗;孙献静;;ep散射中极小x区域的量子饱和现象[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冯兆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K介子产生动力学研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4年03期

8 萨本豪 ,王仲奇;弦碎裂函数的能量依赖性和Φ介子产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3年00期

9 刘玲;杜雨珊;李庆峰;王永佳;;洛伦兹力对重离子碰撞中K介子集体流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王学雷,申小海,杜霖霖,许文娜;未来e~+e~-对撞机上带电top-pion介子产生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玉明;FUCHS Christian;FAESSLER Amand;SRISAWAD Pornrad;阎玉鹏;KOBDAJ Chinorat;;核反应中的σ介子产生[A];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严大程;PQCD因子化方法下B_s介子两体非粲强子衰变的次领头阶修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豆正磊;BESⅢ实验D介子半轻衰变中对a_0(980)的寻找及D~0辐射衰变分支比的测量[D];南京大学;2018年

3 周晨升;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φ介子自旋排列[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年

4 陈小龙;RHIC 200 GeV金核金核对撞中直接与非直接D~0介子产生的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张欣;B介子及重子弱衰变中新物理唯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罗伟;光致π~0介子产生反应和实光子康普顿散射中反冲质子极化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娜;高能碰撞中低横动量区的重介子分布[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杜雨珊;中能重离子碰撞中K介子集体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淼;KN势对中能重离子碰撞中K介子产生影响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4 杨友昌;高能质子—核反应中N~*(1535)激发和η介子产生[D];西南大学;2007年

5 张宏斌;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W玻色子标记的π~0介子产生[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杜书林;Eta_c介子电磁跃迁形状因子的QCD修正[D];西南大学;2017年

7 李升涛;B_c介子衰变过程中ρ-ω混合对CP破缺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

8 罗文钊;LHC ALICE 5.02 TeV质子—质子碰撞π~0介子产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6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56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