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CMOS太赫兹探测器研究及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15 03:33
【摘要】:太赫兹波因其安全性、透视性、信息承载量大等特性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太赫兹探测器则是太赫兹技术的核心。CMOS太赫兹探测器因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等优势,是目前太赫兹探测器研究中的热点。本文结合实验室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源漏非对称结构的新型CMOS太赫兹探测器,从原理、仿真、流片及实验表征上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对探测器阵列放大电路进行了设计和优化。论文研究成果包含下面三个方面:1.利用标准0.18μm工艺制备了基于源漏非对称结构的新型CMOS太赫兹探测器。仿真结果表明,减少栅端与源端LDD之间重叠面积可有效降低栅源寄生电容CGS,提高探测器性能。通过在标准工艺中的NSD掩膜版中增加Block区域,制备了源漏非对称结构探测器,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的电压响应RV 比标准对称探测器提高了 155%,噪声等效功率NEP降低了70%。2.对制备的太赫兹探测器进行了频率特性表征,并基于该探测器搭建了双透镜太赫兹成像系统。研究了成像系统分辨率和源不均匀性对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探测器在250GHz和650GHz之间均有较高响应,搭建的成像系统分辨率大约为3mm。3.设计了用于探测器阵列的放大电路并进行优化。针对太赫兹探测器阵列结构,设计片上40dB放大器并进行面积优化,大量节省了芯片面积。在阵列结构中,将放大器的第一级放大电路置入像素单元,第二第三级放大电路行共用;设计译码器控制像素单元的输入输出。仿真结果显示:放大器增益、相位裕度以及等效输入噪声分别为40dB、63.72°和16.56nV/Hz0.5@1KHz,满足设计指标。
【图文】:

对比图,太赫兹,探测器,线阵


将放大电路、ADC等集成与一体,因此这一类CMOS太赫兹探测器得到了迅速逡逑发展。逡逑图1-2是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太赫兹探测器单管及线阵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逡逑可以看到CMOS太赫兹探测器的NEP可以低至20pW///z°_5,性能已远超热辐逡逑射计、高莱管以及热释电探测器,并且十分接近肖特基管太赫兹探测器。而在阵逡逑列方面,热辐射计性能最佳,CMOS探测器的阵列设计还有待研究和发展。然而逡逑工作在室温下以及工艺上的优势,己经使得CMOS太赫兹探测器拥有了无限广逡逑阔的发展前景。逡逑lOxlO"6"!逦rlOxlO'6逡逑厶逡逑6逦-6逦Micro-bolometer逡逑1x10邋-;逦1x10逦aFPA逡逑a邋Single邋detector逡逑^邋100xl0'9-r逦?逦100x103逡逑工逦■邋Single邋detector逡逑g邋10xl09.f逦▲逦?逦。逦lOxlO'9逡逑2邋?邋Single邋detector逡逑窆邋1x10';逦IxlO*逡逑a邋?逦^逦?邋Single邋detector逡逑100xl01?r逦?逦m逦A逦^逦lOOxlO12邋#G0lay(:el1逡逑A逦■厶■邋J逦A逡逑-12逦▲邋-12逡逑10x10邋-I逦逦逦,,逦.逦1逦.逦[10x10逡逑2006逦2008逦2010逦2012逦2014逦2016逡逑Year逡逑图1-2各类型太赫兹探测器单管及线阵性能对比图逡逑1.3本文主要内容逡逑本文主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CMOS太赫兹探测器

原理图,电压响应,实物,原理图


其中是探测器漏端输出信号的电压,则是探测器接收到的入射信号功逡逑率。逡逑图2-2是电压响应/V测量原理及实物图,整个测量系统包括一台可以提供稳逡逑定直流电压的电压源,THz信号源,-台提供斩波信号的信号发生器,一台能起逡逑到混频作用的倍频器,一台用于读取输出电压数据的锁相放大器,一台太赫兹频逡逑段的功率计以及可以电动控制的位移台。逡逑(a)逦(b)逡逑图2-2电压响应^测量的(a)原理图和(b)实物图逡逑电压响应K测量的具体步骤如下:逡逑(1)首先由信号发生器提供方波调制信号,频率可以选取大于1KHZ以抑制逡逑i/y噪声,利用功率计测量源端出射的信号总功率,记为Ptctai: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俊;李志宏;裴常进;李云居;王友宝;郭冰;曾晟;连刚;颜胜权;甘林;谌阳平;马田丽;韩治宇;李鑫悦;周勇;苏毅;李东辉;柳卫平;;BGO探测器温度特性测量[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2 龚琰民;;制作红外探测器阵列的一种新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HgCdTe[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7年01期

3 石明金;;新型高密度红外肖特基电荷耦合探测器阵列[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7年03期

4 翟应田;云南大学与香港大学合作建立梁王山宇宙线观测站论证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5 陈瑞胜;;三维波形在显象管上叠加[J];激光与红外;1988年02期

6 戎瑞;;1987年探测器市场和技术[J];激光与红外;1988年08期

7 P·KennedyMcEwen;边原;;焦面探测器阵列的信号处理器[J];应用光学;1988年01期

8 谢亮;新型硅化铂探测器[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09期

9 徐国森;20元长波HgCdTe光导探测器列阵[J];激光与红外;1989年03期

10 丰金凤;;1989年探测器发展趋势[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鸿;陈鸿飞;邹积清;施伟红;张录;宁宝俊;田大宇;;硅条带探测器阵列在空间粒子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陆海东;王维;张淑骅;郭方敏;越方禹;沈建华;;64元量子点探测器阵列的微光读出及嵌入式集成[A];国防光电子论坛第二届新型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马攀;戴建荣;Jie She;;探测器阵列大野测量时散射体积缺损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齐林;邓小武;陈立新;黄晓延;;2-D半导体探测器阵列方向性响应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常劲帆;王铮;李秋菊;张研;;LHAASO地面粒子探测器阵列前端电子学初步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映潭;樊瑞睿;王艳凤;何越峰;张清民;孙志嘉;;dE-E粒子分辨探测器的研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情报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C];2017年

7 苏弘;;多路小幅度快信号甄别器[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徐子森;;多层螺旋CT技术新进展[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王明甲;张淑骅;郭方敏;;一种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的微光读出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松林;诸永泰;靳根明;殷旭;陈克良;江中和;王晓秋;徐瑚珊;田文栋;李祖玉;吴和宇;卢俊;魏志勇;;兰州多重探测器阵列-MUDAL[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丁佳;LHAASO首批探测器投入观测[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程唯珈;科学七日[N];中国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胜;ITER软X射线诊断系统电磁兼容(EMC)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刘想靓;应用于弱光探测的微波动态电感探测器及其阵列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3 金伟;中高层大气OH层析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赵飞宇;基于钙钛矿材料的高性能光敏探测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5 范鹏;先进核医学影像探测器的位置和能量性能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6 崔坤;静止轨道超大规模凝视型相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7年

7 曹U

本文编号:2664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64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