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声弛豫方法的混合气体浓度检测

发布时间:2020-05-26 19:55
【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气体浓度检测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大量学者开始研究气体浓度检测的问题。因为通过弛豫声学方法检测混合气体浓度成本低廉,使用期限长,能量损耗小,响应较快,宽范围的测量浓度,能够实时监测等优点,所以与其他浓度检测相比,它展现出了较为突出的优势,被人们所推崇。本论文对声学法测量气体浓度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研究了声速和经典衰减理论,并介绍了它们和弛豫衰减理论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弛豫衰减理论超声波气体浓度的测量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1)基于超声波传播的基本规律,阐明了超声波测混合气体浓度的原理;在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的基础上,包括经典衰减和弛豫衰减,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中多元混合气体浓度分布的重建方法,建立了气体浓度分别与声波传播时间及声强衰减之间的耦合模型。(2)研究分析超声波飞行时间两种测量的方法,分别阐述基于相位差的声波走时测量原理和基于相位拟合的声波走时测量原理,并比较优缺点。(3)在构建出气体浓度分别与声波传播时间及声强衰减之间的耦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求解该问题。实际测量了声波在典型混合气体中的传播衰减时间和声强衰减,并且完成了对三维混合气体浓度场的重建仿真工作。(4)设计搭建了混合气体浓度的测量系统。以FPGA为中央处理单元,以及超声波换能器、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放大滤波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多路选择电路等硬件设备,以及通过VHDL程序的编写,实现了超声波飞行时间和声强衰减参数的测量。实现了核心板与上位机的通信,并分析了测量误差的原因。
【图文】:

传感器布置,传感器,声学传感器,有效角


器位置信息来确定矩阵w中每个元素的值。逡逑图3-1传感器布置逡逑如图3-1所示,我们的实验传感器布置是把n个传感器中心对称的布置在圆逡逑形区域周围。理论上,如果一个传感器作为发射信号换能器,会有n-]个传感器逡逑就收到信号,然而实际测量中,每种声学传感器发射角度e是一定范围内的,也逡逑就是说仅在有效角度之内才能收到声波信号,只能被d个传感器接收。声波的传逡逑播路径数则可以减少为nd/2。逡逑i邋"邋'邋!邋.邋!邋邋i邋……邋邋邋邋-邋邋邋1邋邋—--T-......逡逑!逦:逦i邋1,一邋i逦;逦:逦I逡逑■邋.--T逦;逦1逡逑H'邋一 ̄逦逡逑4-——j邋-i-U—逡逑pi丨-......|邋逦)—4[——-]—L邋j逡逑Wij逡逑^邋■邋-邋r-M-邋::j-邋^邋T邋^逡逑f邋v邋F邋-1邋| ̄邋-f邋f邋■逦:逦W逡逑\邋i逦!:邋I逦;逦/逡逑t一…"r逦y逡逑r*邋邋-?邋^邋邋j邋邋邋*——-*-4-—-?邋■邋■邋邋邋—____i.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逡逑?'iff邋i邋:)逦I逡逑l...丨、卜4、:邋r:.」,K邋i邋I逡逑图3-2网格划分逡逑、在重建过程期间,测量区域需要离散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就是重建图逡逑像中的像素。如图3-2所示,,被测区域被离散成mxm个网格,其中声波的路径逡逑12逡逑

重建过程,测量区,网格划分,传感器


建立系数矩阵是声学重建浓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传感逡逑器位置信息来确定矩阵w中每个元素的值。逡逑图3-1传感器布置逡逑如图3-1所示,我们的实验传感器布置是把n个传感器中心对称的布置在圆逡逑形区域周围。理论上,如果一个传感器作为发射信号换能器,会有n-]个传感器逡逑就收到信号,然而实际测量中,每种声学传感器发射角度e是一定范围内的,也逡逑就是说仅在有效角度之内才能收到声波信号,只能被d个传感器接收。声波的传逡逑播路径数则可以减少为nd/2。逡逑i邋"邋'邋!邋.邋!邋邋i邋……邋邋邋邋-邋邋邋1邋邋—--T-......逡逑!逦:逦i邋1,一邋i逦;逦:逦I逡逑■邋.--T逦;逦1逡逑H'邋一 ̄逦逡逑4-——j邋-i-U—逡逑pi丨-......|邋逦)—4[——-]—L邋j逡逑Wij逡逑^邋■邋-邋r-M-邋::j-邋^邋T邋^逡逑f邋v邋F邋-1邋| ̄邋-f邋f邋■逦:逦W逡逑\邋i逦!:邋I逦;逦/逡逑t一…"r逦y逡逑r*邋邋-?邋^邋邋j邋邋邋*——-*-4-—-?邋■邋■邋邋邋—____i.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逡逑?'iff邋i邋:)逦I逡逑l...丨、卜4、:邋r:.」,K邋i邋I逡逑图3-2网格划分逡逑、在重建过程期间,测量区域需要离散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就是重建图逡逑像中的像素。如图3-2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116;O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承志;;部分离解的SF_6分子中的非线性弛豫[J];激光与红外;1987年04期

2 葛庭燧;固体内耗的概况和新近发展[J];物理;1988年01期

3 汪健,华士英,裘祖文,沈家(马总);用~(13)C NMR弛豫研究星形聚苯乙烯在溶液中的分子运动(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年05期

4 刘清亮,余华明,鲁非,朱清仁;弛豫速率法研究镨磺基水杨酸络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分子构象[J];中国稀土学报;1988年01期

5 俞槐根,宓菊华;部分弛豫核磁共振法(PRFT-NMR)在高分子研究中的一些应用[J];化学世界;1988年06期

6 邹南之;;组份调制结构超声电子弛豫吸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7 胡丽娜;张春芝;岳远征;边秀房;;研究玻璃转变本质的新起点——玻璃态的慢β弛豫[J];科学通报;2010年02期

8 王天琪;俞重远;刘玉敏;芦鹏飞;;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形状量子点的应变能及弛豫度变化[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9 闻平;;玻璃形成体系中的β弛豫[J];物理学报;2017年17期

10 赵路阳;侯育冬;朱满康;王超;严辉;;退火处理对0.5PZN-0.5PZT陶瓷弛豫性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朝辉;许平;;多量子弛豫的直接测量[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2 赵兴宇;樊小辉;黄以能;;玻璃化转变的分子串模型空间弛豫模式的计算机模拟[A];第十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2年

3 杜广庆;陈烽;杨青;司金海;侯洵;;飞秒激光激发固体薄膜超快热弛豫特性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黄以能;;普适弛豫的一种新模型[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五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5 林承锋;麦宗敬;张朝钦;于淑君;黄圣言;;核磁共振弛豫研究:使用甲醇检测亚锰(Ⅱ)金属离子化合物[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段子青;许桂生;王晓锋;杨丹凤;;高居里温度弛豫基铁电单晶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7 王娜;吴学邦;刘长松;;PMMA/PVDF高分子共混物链段弛豫行为的力学谱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8 吴学邦;王华光;刘长松;朱震刚;;非晶聚合物Sub-Rouse弛豫模式的力学谱研究[A];第十届全国固体内耗与力学谱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2年

9 袁立曦;葛庭燧;;晶粒间界弛豫的温度谱和频率谱的对比研究[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四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陈建伟;赵静;李悦;张浩;罗豪u&;;基于弛豫铁电单晶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研究[A];2017年光学技术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梅;西安交大取得弛豫铁电理论及技术研究多项突破[N];陕西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隆文;铁电/弛豫铁电储能陶瓷的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罗鹏;金属玻璃态弛豫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3 金波;SOI基锗硅弛豫研究及绝缘体上应变硅材料制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5年

4 朱明;混合气体浓度检测的弛豫声学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董超;等离子体中温度弛豫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薛荣洁;高压对金属玻璃性能的影响和金属玻璃β弛豫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7 谢琳;典型钡基铁电及弛豫铁电体电子显微学及第一性原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杜峗;复杂孔隙介质中的热弛豫模型及地震岩石物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高燕琴;复杂玻璃形成氢键液体中超慢弛豫动力学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0 陈泽明;小分子玻璃体系结构弛豫非线性特征的焓弛豫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清;基于声弛豫方法的混合气体浓度检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张雪;全光学原子磁力仪无自旋交换弛豫机制影响因子仿真与优化[D];吉林大学;2019年

3 李彩云;基于声速谱的气体成分传感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孙启静;不同弛豫特征与金属玻璃性质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梦;刚性分子混合体系中二级弛豫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李向前;刚性分子玻璃形成体中二级弛豫的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王亚茹;BiMO_3(M=Y,Fe,Al)掺杂BaTiO_3陶瓷弛豫行为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8 张敏妍;晶体表面重构和弛豫的理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楚亚萍;硅基应变与弛豫材料的缺陷控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鲍晨炜;长弛豫LF-NMR仪器系统构建与应用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2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682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8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