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DCSK的混沌数字调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4:40
【摘要】:差分混沌移位键控(Differential Chaos Shift Keying,DCSK)采用非相干解调的方式,在保留了混沌信号良好特性的基础上,无需信道估计和扩频码同步,实现成本低,对多径衰落环境鲁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采用传输参考(Transmitted-Reference,T-R)的方式,一半的时间和功率传输混沌参考信号,系统存在数据速率低、能量消耗高、数据保密性低、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低的缺陷。为寻求上述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对基于DCSK的混沌数字调制系统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混沌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混沌数字调制系统的调制解调原理,采用高斯近似法(Gaussian Approximation,GA)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研究DCSK系统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该系统找准切入点。(2)为提高DCSK系统的比特传输速率和保密性,研究基于置乱矩阵的短参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Short Reference DCSK Based on Scrambling Matrix, SMSR-DCSK)。在短参考传输的基础上,基于前向移位矩阵设计了—种结构简单并且具有正交性的置乱矩阵,打乱混沌序列的顺序,从而降低混沌参考信号与信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高斯近似法推导出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和瑞利(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系统误比特率公式,并依此进行最优化性能参数的求解。采用Monte Carlo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分析功率和参考序列长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完成与典型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比较。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与DCSK和SR-DCSK系统相比,SMSR-DCSK系统在保密性和BER性能方面均有明显提升。(3)为提高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DCSK(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CSK,OFDM-DCSK)系统的BER性能,研究重复扩频序列的降噪OFDM-DCSK系统(OFDM-DCSK System with Repeated Spreading Sequence and Noise Reduction,RSNR-OFDM-DCSK)。该系统以最佳方式分配参考子载波和数据子载波,并通过分集实现降噪。其中在参考子载波上发送DCSK调制信号,同时产生的重复的扩展序列经调制后在数据子载波上发送。采用高斯近似法和Monte Carlo仿真研究在AWGN信道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系统性能,分析FFT点数、半扩频因子β、数据载波数M、DCSK载波数N、信噪比Eb/No对系统的BER性能的影响。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与DCSK、OFDM-DCSK相比,RSNR-OFDM-DCSK系统能大幅度改善BER性能。
【图文】:

移位键控,混沌通信,差分,移动性


特能量、移动性不支持以及这在当前的CMOS技术中很难实现的宽带延迟线的逡逑使用[25],越来越多的研宄用来克服DCSK的弱点。对DCSK系统的国内外主要逡逑研究可大致可分为图1-2所示的几个部分,下面将依次进行介绍。逡逑3逡逑

移位键控,数据保密性,混沌通信,非恒定


CSK逦COOK逦DCSK逡逑图1-1混沌通信分类逡逑1996年,Kolumban首次提出差分混沌移位键控系统,实际上,,在基于混沌逡逑的调制方案中,DCSK是研宄最广泛的基于混沌的通信系统之一『23列。然而,逡逑DCSK存在着严重缺点:数据保密性降低、数据速率低、能量消耗高、非恒定比逡逑特能量、移动性不支持以及这在当前的CMOS技术中很难实现的宽带延迟线的逡逑使用[25],越来越多的研宄用来克服DCSK的弱点。对DCSK系统的国内外主要逡逑研究可大致可分为图1-2所示的几个部分,下面将依次进行介绍。逡逑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11.3;O41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刚;;数字调制样式效率分析及选取方法[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3期

2 薛荣华;格状编码调制——高效数字调制新方法[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1988年00期

3 陈华兴;徐国安;;浅谈比特率、符号率与数字调制[J];视听;2009年11期

4 林青,高万峰,王莹,张尔扬;DDS在数字调制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1年02期

5 彭翔,丁宏庆;多制式数字调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1999年04期

6 陈晓毅,姚庆栋,刘小成;高效数字调制VMSK的错觉[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11期

7 王丹;万巧;韩利夫;;DCSK混沌数字调制方法及性能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年11期

8 蔡兴奋;雷红;;基于MATLAB数字调制与解调的设计与仿真实现[J];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9 李红岩;赵艳杰;张丽娜;;基于CPLD的QDPSK数字调制码变换器的设计[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桑和,罗武;通用数字调制变频模块的实现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知劲;胡俊伟;;基于小波系数稀疏性的数字调制样式识别[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信号处理在海洋[C];2013年

2 朱锦;范平志;;几种数字调制解调方式的性能比较与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月娴;刘凡凡;葛临东;;基于谱特征的中频数字调制盲识别[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大海;张健;;一种软件无线电遥测信号产生系统[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尚俊娜;李挺;;基于相位信息的MSK软件解调新方法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秦雅娟;刘元安;;编码32DAPSK信号的解调新方法[A];2004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崔凯兴;曲征;孙宗鑫;;单边带水声语音通信研究进展[A];中国声学学会2017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华;基于DCSK的混沌数字调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2 姚振静;超声扩频测距脉冲编码激励与渡越时间估计[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文珂;基于DCSK的混沌数字调制系统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李宏坤;无线通信数字调制模式识别算法研究与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2015年

3 张雅勤;64QAM高阶数字调制的解调系统研究及其FPGA实现[D];深圳大学;2016年

4 王少男;基于DCSK的混沌数字调制系统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5 解岩;基于ARM和DDS的数字信号源方案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段少波;数字调制信号参数估计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郭引川;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SANGOUGA Abdellatif;[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郭明卫;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建模及其线性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赵鹏飞;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平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4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04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