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矢量介子协变手征有效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20:01
【摘要】: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是以夸克胶子为基本自由度的规范场论——量子色动力学(QCD),对高能过程的描述十分成功。但用QCD直接进行非微扰解析计算十分困难,人们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途径,比如格点数值计算、夸克模型和有效场论。其中,基于QCD低能对称性的手征有效场论可使我们在场论框架下系统、解析地研究强子物理,并在诸如π-π散射等轻介子物理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重子参与的过程中,由于其质量标度接近手征破缺能标(1GeV),微扰圈图会贡献破坏手征幂次规则的成分。针对此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各种处理方案如非相对论的重重子框架、红外正规化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这些方案都有各自的缺点,且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尤其是重重子方案被指在临近阈值过程中计算完全不收敛。最近有学者采用了如下建议:在相对论框架下采用扩展在壳减除方案(EOMS)来消除大质量项的干扰。该方案被用到众多单重子问题中,取得很大成功。因为矢量场质量也很大,同样有手征幂次规则的破坏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在自旋为1的矢量场手征有效场论中应用EOMS方案以探索其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寻找更简单直接的方案。对于含矢量场内线的Goldstone玻色子自能而言,计算显示,EOMS消除了破坏手征幂次规则的贡献。进一步分析发现,真正破坏手征幂次规则的成分实际上都是定域的,由此本文尝试更简洁的方案:在量子场论中著名的MS????减除方案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直接将大质量项带来的破坏手征幂次规则的定域贡献从圈图中提取出来减除掉,从而得到保证手征幂次规则的有限贡献。我们将此方案称为扩展的MS????,EMS????,并用于其它圈图的计算。与EOMS以及其它早期方案相比,该方案不引入任何新的理论操作,不做额外的理论结构修改(如重场近似、额外的正规化操作等),仅仅在相对论框架下采用最常用的维度正规化来分离发散,然后分离出大质量标度引起的破坏手征幂次规则的定域项,通过标准的定域抵消项来减除掉,非定域的手征贡献不需做任何修改。在我们看来,这个特点将使得手征微扰计算的收敛性更好,没有额外的因素干扰,向着重强子手征有效理论的满意处理方案又迈进一步。在诸多物理问题的研究计算来检验和发展此方案自然是下一步研究重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7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丽丽;张婷婷;陈建兴;;矢量介子主导模型及其应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李家智;李子邦;;矢量介子为主与小x区EMC效应[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3 李培廉;;关于重中性矢量介子质量的一个经验公式[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4 吴晓立;王喜庆;姜向东;;γ~0、γ~(0′)及δ~0、δ~(0′)矢量介子的轻子衰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1年04期

5 余功明;李云德;;重离子碰撞中的轻矢量介子光生过程(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4年02期

6 陈常加;矢量介子φ的动力学模型及耦合常数f_(φK■)~2,f_(ωK■)~2与f_(ρK■)~2的值[J];物理学报;1965年12期

7 秦旦华,高崇寿;关于Zweig规则的中间矢量粒子模型[J];科学通报;1980年04期

8 何祚庥;“亚基本粒子”的电荷和矢量介子的电磁衰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6年02期

9 倪青;;七九年诺贝尔物理奖——规范理论的重大胜利[J];曲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陈建兴;夏环宇;张立梅;;轻介子的辐射衰变[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丁;曹李刚;马中玉;;相对论连续无规位相近似研究流和库仑相互作用对核巨共振激发的影响[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2 詹金峰;刘永录;黄明球;;八重态奇异重子电磁形状因子偶极公式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6册(核物理分卷、计算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谢亚平;色偶极子模型下矢量介子产生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米爱军;中子星的状态方程和性质以及非对称核物质中的核子超流性[D];兰州大学;2008年

3 余功明;极端相对论核—核碰撞中的双轻子、光子和轻矢量介子产生[D];云南大学;2016年

4 于帅鹏;D介子衰变到矢量介子的分支比和极化的测量及D介子辐射衰变的寻找[D];山东大学;2013年

5 李翠;BESⅢ上粲偶素衰变到γωφ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郭毅;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中双电子的产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付海冰;光锥求和规则在B介子衰变到赝标或矢量介子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8 姚海波;可重整化理论的扩展[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矢量介子协变手征有效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雨晴;BES-Ⅲ上η'→γγη的实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郭长环;重味介子的径向激发态与轻矢量介子的强耦合[D];烟台大学;2018年

4 赵高高;极端边缘碰撞中矢量介子的产生[D];云南大学;2017年

5 郝燕楠;重到轻轴矢量介子跃迁形状因子及半轻衰变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6 尹叶梅;奇异数为-2的重子-重子相互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8年

7 程晨;轴矢量介子a_1(1260)在πp散射中的产生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年

8 胡月;D到轴矢量介子跃迁形状因子的计算及其在相关半轻衰变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学俊;用手征幺正法研究ρ_3(1990)、Z(3930)和X(4160)[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邱健;基于赝标介子—矢量介子及轻矢量介子—粲重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产生态[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5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05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6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