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介电硅超材料的电磁感应透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31.2
【图文】:
[21],将原子的三个能级标记为|1>、|2>和|3>,如图1-1所示。图1-1 用于EIT测量的三能级原子系统的不同模型(a)阶梯型(b)Λ型(c)V型[22]
合光ΩC时,两个能级发生强烈耦合,促使激发态能级|3>劈裂成为图1-2(b)所示的|+>和|->两个缀饰态能级。因此,在弱探测光ΩP的作用下,原子由基态能级|1>向高能级跃迁的过程就会产生|1>→|+>和|1>→|->两种可能的跃迁途径。两个不同的跃迁途径之间发生了相消性的量子干涉,导致了原子系统在共振频率处对探测光的吸收显著减少,从而产生EIT现象。图1-2(a)Λ型三能级原子系统能级示意图,(b)Λ型三能级原子系统对应的缀饰态能级图[22]另一种解释EIT效应的方法采用的是量子干涉的概念[22,26-28]。这种理论认为基态能级|1>到激发态能级态|3>的跃迁可能包含两条不同的跃迁通道,即弱探测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隽若瑜;;光学耦合腔的类电磁感应透明情况研究[J];电子世界;2017年02期
2 黄奕;梁兰菊;金飚兵;;双层超导超构材料模拟电磁感应透明现象[J];低温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3 胡小会;侯邦品;;五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多重电磁感应透明[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4 龚尚庆,徐至展;电磁感应透明的非线性理论[J];中国激光;1996年04期
5 怀思然;丁亚琼;;超构材料类电磁感应透明现象的实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6 杨希华,孙真荣,丁良恩,王祖赓;若干参数对瞬态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J];量子光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衍亮,张循利,孙真荣,丁良恩,王祖赓;Y型四能级中的双电磁感应透明和超窄吸收[J];光学学报;2004年04期
8 胡正峰,杜春光,李代军,李师群;超冷玻色气体中电磁感应透明和慢光现象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效应[J];量子光学学报;2002年S1期
9 龚尚庆,徐至展,张文琦,张正泉;相干驱动场的线宽对电磁感应透明的影响[J];光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杨希华;不同能量抽运场作用下瞬态电磁感应透明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春光;荆庆丽;;通过电磁感应透明实现量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2 杜春光;李师群;;电磁感应透明系统的光学非线性及其控制[A];第十一届基础光学与光物理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李志向;张国权;;电磁感应透明对掺镨硅酸钇晶体的双折射调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4 陈群峰;蒋蔚;张永生;郭光灿;;光泵辅助的电磁感应透明[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一谋;严冬;田雪冬;崔淬砺;吴金辉;;超冷里德堡原子电磁感应透明:超越弱场近似的超级原子模型[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6 李路明;彭翔;刘成;郭宏;陈徐宗;;铯蒸汽中的光存储现象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牛金艳;傅盘铭;吴令安;;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六波混频[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胡正峰;杜春光;李代军;李师群;;超冷玻色气体中电磁感应透明和慢光现象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效应[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9 杜春光;李师群;;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相干控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10 芦小刚;缪兴绪;白金海;裴丽娅;王梦;高艳磊;吴令安;傅盘铭;王如泉;左战春;;电磁感应透明和Autler-Townes分裂的时域区分基准[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东;表面等离子体超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2 成红;外磁场中铷原子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8年
3 徐忠孝;基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的量子记忆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焦月春;外场调控的里德堡原子电磁感应透明及量子关联特性[D];山西大学;2017年
5 朱磊;电磁感应透明超介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郑军;电磁感应介质的量子干涉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姜坤;金属表面等离激元超构材料中共振耦合与相干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姚文杰;纳米异质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及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郁春潮;基于量子点的超快极化全光开关及慢光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翟召辉;掺镨硅酸钇晶体中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光脉冲存储与处理[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梦瑶;基于全介电硅超材料的电磁感应透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房媛媛;铷原子蒸汽中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反向光存储[D];吉林大学;2018年
3 李祥儒;电磁感应透明窗口宽度压缩[D];吉林大学;2018年
4 李喜梅;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相位控制高效四波混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晓芸;基于衰变缀饰态方法的多能级电磁感应透明及Autler-Townes分裂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秦岭;超构材料中电磁感应透明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王文益;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连续波四波混频现象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曾宽宏;半导体量子点电磁感应透明介质中的空间光孤子性质[D];湘潭大学;2013年
9 曾锐玺;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量子点分子薄膜波传输特性[D];浙江大学;2017年
10 杨庆禹;固体中双慢光存储及频率转换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5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3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