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自旋-轨道耦合旋量超冷原子气体的新奇量子态

发布时间:2020-07-04 05:44
【摘要】:自1995年实现以来,超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已被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是研究相互作用量子多体系统的理想平台。利用外部激光和磁场可以方便地对超冷凝聚体进行时空调制。从理论上讲,该低温系统的基态和动力学性质可以被平均场理论很好的描述。近年来,由于可能存在各种类型的新型拓扑缺陷,包括矢量孤子、涡旋晶格、狄拉克单极子以及斯格明子等,具有自旋自由度的超冷多组分旋量BEC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精确的外场可控性,特别是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奇异囚禁势的实验实现,极大促进了人们对这些新奇拓扑态的研究。探索其基本性质并找到控制它们运动的有效方法,成为了该领域当前最重要的理论课题之一。本论文立足于当前该领域对旋量BEC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通过对平均场Gross-Pitaeviskii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具有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自旋F=1旋量BEC的新奇量子态及其性质。主要探讨了具有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耦合的自旋F=1旋量BEC中的磁化矢量孤子、环形阱中旋量BEC的基态性质以及共心耦合双环势阱中反铁磁旋量BEC的奇异量子态,揭示了外场参数对系统态结构及性质的影响,从密度分布、相位分布、磁化率、拓扑荷密度及自旋纹理等方面呈现了系统新奇量子态及态间转换,得到了一些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研究结果。具体内容如下:1、自旋-轨道耦合旋量BEC的磁化矢量孤子利用多重尺度微扰法研究了具有自旋-轨道耦合和塞曼耦合的自旋F=1旋量BEC中磁化矢量孤子的性质。我们解析推导了系统的基态能量本征值和对应的本征矢,它们可以被外场参数进行有效调控,构成研究非线性激发的基础。通过把耦合的GrossPitaeviskii方程约化成一维标准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得到了系统的解析矢量亮孤子解和暗孤子解。这些解代表正质量或负质量孤子主要取决于标准薛定谔方程的有效色散和非线性系数的乘积。对于在能量极小值附近给定的动量,展示了移动亮孤子和暗孤子的结构。最后,利用系统的自旋极化讨论了矢量孤子的磁化特征以及自旋-轨道耦合和拉曼耦合所起的作用。2、环形势中自旋-轨道耦合旋量BEC的基态量子相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环形阱中具有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自旋F=1旋量BEC的基态性质。通过调控外场参数可在系统三个组分中诱导出一些新奇的量子态,例如项链态,持续流以及涡旋态等。研究发现,项链态的数目会随着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各向异性能够被用来控制系统的基态结构。由外部场诱导的凝聚体的旋转会使得三组分密度分布出现非对称性,并且倾向于把项链态转变成持续流。环形势阱的半径也是一个可以用来控制项链态的新自由度。另外,项链态和涡旋态之间的转变(中间经历持续流态)可以通过控制原子之间的密度-密度相互作用和自旋交换相互作用的比值来实现。3、共心耦合双环势阱中自旋-轨道耦合旋量BEC的新奇量子态研究了共心耦合双环势阱中具有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自旋F=1反铁磁BEC的新奇量子态。由于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出现,一类新颖的具有双环结构的项链型新奇态在该系统中被揭示出来。项链态的花瓣数目随着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当考虑凝聚体的旋转时,随着旋转频率的增加,凝聚体可被拖拽到双环阱的外侧凹槽中,使得实现内环出现项链态而外环出现持续流的奇异态成为可能。在特定的原子间有效相互作用下,一旦环形势阱中两个凹槽被持续流布居,隐涡旋可能出现在阱的中间区域和两个凹槽之间的势垒中。另外,我们揭示随着增加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具有层状结构的可视化涡旋也可以在该系统中被激发出来。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旋量BEC的超流性质,研究了该耦合复杂非线性系统中的拓扑激发结构,探讨了自旋-轨道耦合、拉曼耦合、塞曼耦合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系统超流性及系统量子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环形外势中旋量BEC的新奇量子态结构,展示了该系统的奇异超流性质。同时,对该系统非线性拓扑激发的探索和研究,为构建诸如超流约瑟夫森结和原子干涉仪等基于冷原子系统的量子精密测量器件奠定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1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桂林;用非相对论求自旋-轨道耦合能[J];大学物理;1987年06期

2 金星南;∧超核中∧粒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问题[J];物理学进展;1988年03期

3 施建青,曾跃武;有限核自旋-轨道耦合势的自洽研究[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4 R.Shankar ,刘金海;电子自旋-轨道耦合能的一种计算方法[J];大学物理;1986年05期

5 李慧;王玉良;吴世永;;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共轭导电聚合物电子结构性质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5期

6 ;自旋-轨道耦合对碳纳米管量子点Kondo效应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9年06期

7 文林;梁毅;周晶;余鹏;夏雷;牛连斌;张晓斐;;线性塞曼劈裂对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亮孤子动力学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9年08期

8 李光源;铅原子6p7p组态Slater-Gondon参数和自旋-轨道耦合系数的计算[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9 孙丽萍;孙连亮;迟锋;;介观环中有Dresselhause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持续自旋流[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江鸣,湛家军;C_dI_2:V~(2+)的零场分裂的研究[J];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晓婷;徐海峰;闫冰;;SrH分子中的自旋-轨道耦合与非绝热耦合[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朱遵略;周丹;王鑫鑫;施德恒;孙金锋;;关于PN~+离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核价相关修正和标量相对论修正对光谱计算影响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杜亚平;;稀土化合物超细纳米结构的合成和性质研究[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王永成;甘延珍;王环江;金燕子;;Fe~+催化N_2O与CH_4制取甲醇循环反应的理论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娉;自旋-轨道耦合旋量超冷原子气体的新奇量子态[D];西北大学;2019年

2 周黎红;超冷费米气体中的分子态和新奇的超流态[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3 李吉;自旋—轨道耦合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新奇量子态[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Kashif Ammar Yasir;具有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腔—光力复合系统[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5 张岩;F(~2P)+H_2及其同位素反应的非绝热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沈晨屹;Sr_3Ru_2O_7和LaFeAs_(1-x)P_xO体系热电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杨爱春;Ⅳ族非晶半导体薄膜的磁性与电输运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孙启响;若干分子体系的电子激发态性质和碰撞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瑞;含碳和锗的双原子分子及其离子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陈梦南;时间周期驱动下凝聚态系统的拓扑量子态及其输运性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娅雯;高频驱动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空时布洛赫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晓莉;气相中Ti、U活化CH_3CN和HCN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吴勇;Ir(111)表面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及其稳定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彩红;三势垒异质结与受限量子波导体系中噪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易;自旋轨道耦合体系中的守恒流[D];复旦大学;2009年

6 崔丹丹;气相中Ti,Zr,Hf活化CH_4分子中C-H键的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宁宁;自旋轨道耦合电子传递的RKKY相互作用[D];吉林大学;2007年

8 秦莉兰;非周期半导体多层异质结中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猛;有机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迁移过程及其磁场效应[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10 周书雨;过渡金属氮杂卟啉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0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40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