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钠金属等离激元:制备,特性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09 10:56
【摘要】:几十年来,低损耗等离激元材料由于在光电器件、光检测和亚衍射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钠具有较低的金属损耗,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优良的等离激元材料。但是,由于其高化学反应活性,很少被人们研究。我们通过简单的旋涂工艺制备出基于钠的等离激元结构,实现了低的光学损耗。同时我们采用独特的三维二氧化钛(TiO2)/金(Au)多孔结构研究了基于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通过实验解释了不同波段入射光对等离激元光催化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将超光滑的石英衬底旋涂、退火和自清洁处理的步骤,制备得到的钠膜(与石英沉底接触)表现出极低的光学损耗,并且相对于标准银镜,反射率100%,这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作为直接的证明,我们测量了基于钠的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播长度,在1180 nm波长激发下,传播长度超过100 μm。优异的等离激元性能与高度可扩展的制造工艺相结合,使得金属钠成为有前途的候选材料,可作为超越传统贵金属的低损耗等离激元材料。2.选用具有低光学损耗的非贵金属钠作为反射式等离激元滤波器。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参数以及精细控制离子束的物理刻蚀,实现了周期性的钠纳米结构,最低测量反射率约15%以及半高宽约20 nm,与贵金属结构相当。全波段数值模拟表明,有利于窄带结构色过滤的尖锐光学模式可归因于杂化腔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为了展示完整的结构色图谱,我们通过梯度调控周期和孔直径,在实验中实现了一系列钠纳米盘。测量的角分辨反射光谱展示出滤波器不仅是窄带而且在可见光范围内也是角度不敏感的。我们的钠基反射等离激元颜色滤光片可为成像、显示和传感应用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3.采用三维TiO2-Au多孔结构探究了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的机理。从紫外到近红外的高效测量吸收率展示了宽谱吸收能力和光催化能力,其中直接带隙跃迁、等离激元敏化作用以及等离激元光热效应都有利于光催化反应。通过对光的不同波段进行过滤,实验表明,等离激元增强和等离激元光热效应可以促进光催化降解RhB的速率提升30%以上。我们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对波长选择的等离激元增强光催化过程的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83.1;O441
【图文】:

等离激元,信息处理速度,相位空间,大带宽


一1.1引言逡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信息处理的速度随着微电子和纳米电子器件尺寸的减小逡逑速增长。然而,研究人员在使用这种缩放方法达到几十吉赫兹以上速度时面临逡逑着困难,相比之下,光子学能够提供太赫兹范围内的带宽[1]。传统的光子元件,逡逑如光纤,由于衍射极限限制,需要的物理尺寸与光的波长(大约一微米)在一个逡逑量级。纳米尺度电子器件和微米尺度光子元件在物理尺寸上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逡逑器件之间的不兼容性。等离激元融合了光子学提供的高带宽和纳米电子学提供的逡逑纳米集成,将光子能量与自由电子气体耦合,形成一种亚波长振荡模式。由于等逡逑离激元器件能够突破亚波长限制,因此等离激元成为纳米光子学研究领域的基础逡逑(图].1邋)邋[2]0逡逑PH/-'逡逑

蝴蝶,扫描电子显微镜,截面图,颜色设计


为了减小光学特性对入射角的依赖性,在基于高吸收媒介的纳米腔中使逡逑用折射率高、千涉效应强的材料来减少对结构的折射,金属纳米结构中的相位补逡逑偿和局域共振被广泛研究[36]。我们利用图1.4的反射式颜色设计来阐述原理[37丨逡逑5逡逑

器件,共振波长,折射角,介电


邋逦m.y逡逑图1.4逦(a)反射式F-P颜色滤波器原理图;(b)不同SisN4厚度(d邋=邋108,80和54邋rnn)逡逑时,实验测得的CMY颜色滤波器的反射光谱;(c)CMY颜色器件的SEM和光学照片,器件尺逡逑寸约邋2邋cmX2邋cm丨37|逡逑图1.4a描述了利用F-P共振的原理图氮化硅(Si3N4)和银(Ag)分别作为逡逑腔体媒介和反射镜。在结构色颜色滤波器设计中,银作为金属镜被广泛选用,因逡逑为其在可见光频率下具有低的吸收损耗。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腔长度(d)来产逡逑生F-P共振,其波长与红色、绿色或蓝色(RGB)的颜色相对应,其互补色青色、逡逑品红或黄色(CMY)可以很容易地在反射光中获得。图1.4b展示了不同Si3N4厚逡逑度(C:邋108nm、M:邋8(him和Y:邋54nm)来制备CMY滤波器的实验测量反射光谱逡逑图,同时顶部(20邋nm)和底部(150邋nm)银层的厚度是相同的。样品的横截面逡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和光学图像如图1.4.C所示。逡逑■IM邋1逦m逡逑b邋?逦逡逑IIWl—B?逡逑?逦d邋,邋<f逦___邋逦逡逑■逡逑?逦:逦m邋i逡逑Incident邋angle邋(deg)逡逑图1.5逦(a)邋F-P腔结构原理图,入射和折射角分别为?,和&:逦(b)模拟(曲线)和实验逡逑(点)结果表明,器件的共振波长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变化,这里器件的介电腔材料分别为逡逑Si02、SisN4和ZnSe。(c-e)邋ZnSe腔的CMY颜色滤波器光学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雨宸;王俊俏;牧凯军;范春珍;梁二军;;基于超材料实现等离激元诱导透明[J];光散射学报;2017年03期

2 王茜;;等离激元共振的实验表征及其应用概述[J];通讯世界;2017年02期

3 王冬利;曾长淦;;量子等离激元管中窥豹[J];低温物理学报;2019年01期

4 李晓卿;;天体物理中等离激元[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3期

5 刘昶时,武光明,陈萦,刘芬,赵汝权;Si-SiO_2及其在电离辐照下的等离激元[J];核技术;1997年02期

6 尹海峰;向功周;岳莉;张红;;硅烯量子点的等离激元激发[J];物理化学学报;2015年01期

7 夏春雷;;钠纳米团簇的光吸收和体等离激元:理论分析(英文)[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程传喜;郝东山;;Compton散射下横等离激元与对等离子体作用特性[J];光学技术;2016年01期

9 衡航;;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在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年07期

10 刘勇;刘三秋;;横等离激元与对等离子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孙秀冬;;金属纳米线对中磁等离激元与电介质多层膜表面波耦合作用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梓维;方哲宇;;等离激元热电子对二硫化钼单层的电掺杂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刘晓云;霍燕燕;王明红;高赛赛;张超;宁廷银;姜守振;满宝元;;基于Fano共振的二维等离激元尺[A];第六届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4 肖宜明;张丫丫;张超;徐文;;中空金属纳米球等离激元以及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杨京寰;;铁电复合材料实现超快可调超材料等离激元感应透明[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6 龙冉;熊宇杰;;利用金属纳米晶体等离激元效应实现光驱动有机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七分会:纳米催化[C];2016年

7 田翠峰;马聪;方吉祥;;等离激元纳米间隙的模板法调控及SERS特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8 严蕾;王芳卫;孟胜;;等离激元诱导的水分解动力学[A];第三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9 张超;张瑞;江嵩;张力;高洪营;张晓磊;陈留国;廖源;徐文;董振超;;石墨表面卟啉分子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新海;顾本源;王雪华;;半导体双量子阱结构中等离激元性质研究[A];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Nano-system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庆庆;等离激元波导中模式调控与应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林远海;金属光子结构与超快等离激元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3 刘垄;金属等离激元微结构的光俘获操纵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4 张弛;基于等离激元结构的光学谐波产生、荧光发射及光学调制器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5 郑耘;二维等离激元纳米结构近场光学耦合现象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6 刘飞飞;杂化型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器件及其光物理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7 李汝江;基于二维材料等离激元的传播和散射理论[D];浙江大学;2018年

8 吴仍来;纳米电子体系中的等离激元[D];湖南大学;2015年

9 严蕾;等离激元诱导光催化反应的微观机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10 秦将;超快等离激元动力学及其控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宝杰;等离激元涡旋场的生成与调控[D];南京大学;2019年

2 于健宇;钠金属等离激元:制备,特性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9年

3 李丽君;关于等离激元微结构的广义电路理论与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李若木;大面积柔性镁等离激元的制备及可调控性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常诗尧;纳米尺度等离激元近场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6 陈佳伟;介质/金属-核/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腔模与荧光分子耦合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7 朱立昊;等离激元结构在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3年

8 李絮;基于等离激元的微纳光学器件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马平平;非对称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振荡和诱导透明现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谭颖玲;三维金属颗粒等离激元黑体材料[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47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47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