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轻标量介子光生过程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9:59
【摘要】: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实验手段和理论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强子不是基本粒子,盖尔曼和茨威格分别独立提出了强子由更基本的夸克组成。传统的夸克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实验上发现的大多数强子,尤其是对于赝标介子和矢量介子,该模型给出的预言与实验吻合地很好;但对于包含1)_0、(6_0在内的一些标量介子,其内部的夸克组分还存在很多争论,因此通过多夸克态、分子态、胶球态、混杂态等在内的满足QCD基本原则的模型予以解释是必要的。为此人们也发展了多种非微扰方法:格点规范理论、QCD求和规则、Dyson-Schwinger方程等等,但是利用它们求解都相对不易,因此进一步发展低能区的唯象理论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首先对基本粒子发现的历史、以及在其基础之上建立的相关物理模型及理论做简要的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部分包括:首先基于有效拉氏量方法,对(6_1(1260)轴矢量介子在散射中的产生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主要考虑了介子-共振态模型的产生机制,由(6_1(1260)介子产生过程中各个不同顶点相互作用的有效拉氏量出发,根据其得到对应的顶角因子,根据相应的费曼规则写出其对应的二体过程的散射振幅,得到该过程的散射截面。并在其基础上做出推广,允许二体过程末态的(6_1(1260)衰变为3个介子,给出此时(6_1(1260)的不变质量分布、微分散射截面dσ/dt、散射截面σ的预言。之后,利用与前述类似的方法,详细研究了1)_0(980)和1)_0(1500)标量介子的光生过程,先后得到了→1)_0二体过程的微分散射截面dσ/dt、→1)_0→~0???~0?三体过程中间1)_0介子共振态的总不变质量分布、以及区分中间转移动量平方不同大小下的不变质量分布,并分别与实验测量值作比较。根据计算1)_0(1500)的产生仅由t道过程就可以较好的描述,这可能意味着其主要成分不是胶球;但对于1)_0(980)的光产生,只考虑t道产生机制时尽管可以解释微分散射截面的实验值,但其给出的不变质量分布明显与实验不符,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忽略来自其它反应道的贡献,未来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不同反应道的贡献大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572.33
【图文】:

示意图,重子十重态,八重态,赝标介子


图 1.1 强子的 SU(3)分类示意图:(a)重子八重态 (b)赝标介子八重态(c)重子十重态当把八重态理论被提出时,重子十重态中的 粒子还没有被发现,通过 SU(3)对称性可知该粒子的重量约为 1680 MeV。1964 年,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在实验中发现了 粒子。

强子,结构示意图,胶球态,具体性


图 1.2 强子结构示意图[13]本文所要研究的 ( )介子作为可能的动力学生成态、 ( )作为可能的胶球态以及 (Ё )作为可能的分子态,它们都属于新强子态的研究范畴。它们的具体性质将在下文中予以介绍。

示意图,轨迹,示意图,强子


Regge轨迹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兴;宋长红;杨德章;杜淼;;U(3)×U(3)线性σ模型下赝标量介子的衰变常数和标量介子的质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郭奉坤;平荣刚;沈彭年;姜焕清;邹冰松;;S波Kπ散射以及动力学产生标量介子(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11期

3 张启仁;;原子核的表面能与标量介子的质量[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79年01期

4 张启仁;;标量介子场与原子核的平均性质[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0年05期

5 王明中;郑希特;汪克林;冼鼎昌;章正刚;;相对论性层子模型中的标量介子波函数[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79年04期

6 白景芝,陈光培,陈宏芳,陈少敏,陈申见,陈雅青,陈宇,陈元柏,成正东,程宝森,崔化传,崔象宗,丁慧良,丁维阎,杜志珍,范晓聆,方建,高翠山,高美丽,高树琦,高文绣,顾建辉,顾树棣,顾维新,顾以藩,过雅南,郭愚益,韩缨,韩世温,何炬,何瑁,何可人,胡贵云,?;J/ψ衰变中f_0(975)的实验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5年04期

7 戴连荣;王昌波;刘京;袁琳;;进一步探讨H粒子的结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余友文,张宗烨;标量介子场对(ΩΩ)_(0~+)态生成截面的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12期

9 张春霆;;同位标量介子共振态的质量谱[J];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4年03期

10 高崇寿;SU_3群八重态理论和强相互作用粒子的分类[J];物理学报;196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戴元本;吴岳良;;QCD动力学自发对称破缺作为复合Higgs粒子的标量和膺标量介子质量谱[A];The Continuum Field Approach of Studying Confinement and Deconfinement Phase Transition--Proceedings of CCAST(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4年

2 袁小华;;dd→αK~+K~-反应截面在ANKE/COSY上的测量[A];二00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资生;马中玉;蔡敦九;;真空关联的核物质饱和性质[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伯林;轻介子部分子分布振幅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2 孙艳军;双粲偶素和P波粒子的遍举产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孙振田;ψ(3686)和J/ψ→γη’K~+K~-的分波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吕齐放;强子态产生、衰变和质量谱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瀚洋;轻标量介子光生过程的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张清雅;P波粲偶素的标量介子对衰变[D];西南大学;2019年

3 刘佳;标量介子混合角及其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建华;重到轻赝标量介子跃迁形状因子及遍举衰变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杜昌乔;中性标量介子结构与φ介子电磁辐射衰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豫;标量介子f_0(980)光生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段丹丹;域能附近质子—质子反应中f_0(980)标量介子产生[D];西南大学;2009年

8 徐小慧;轻标量介子的QCD夸克模型[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婷婷;标量介子f_0(1370)、f_0(1500)和f_0(1710)的混合与衰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金迪;U(3)×U(3)线性σ模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8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78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