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共形FDTD算法的有形波束与复杂粒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441;O43
【图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角面元的求交计算来生成 FDTD 模型网格。最后给 RCS 计算算例,以说明程序的正确性。本文所使用l 方程的离散 离散网格中电场与磁场节点空间分布如图 2.1 所示方向面内由四个磁场分量环绕其周围,磁场亦然,间分布自然符合安培环路定理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员从传统的 FDTD 方法出发,发展出了许多种改进近时间和空间的导数,不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离散心差分逼近,空间导数使用四阶中心差分逼近,称为
第二章 FDTD 关键技术19图2.2 算法时间步进示意图对空间的离散其实就是对旋度算子 R 中微分的离散,通常采用一阶导数的中心差分来近似。位于空间位置坐标 ζ=x,y,z,空间尺寸为 ζ,场量 F 的二阶中心差分为:F F ( / 2) F( /2) (2-16)四阶中心差分为:227 ( / 2) ( / 2) 1 ( 3 / 2) ( 3)24/4F F F F F 2 (2-17)可以看到一阶偏导的二阶中心差分近似计算只需要用到场点周围的两个场值,而四阶中心差分需要四个场值。高阶的差分给网格带来了改善的数值色散和各向异性的特性,但是在处理连接边界和跨越介质表面时带来一定的处理困难。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空间差分超过四阶,程序的编写上会很繁琐。通过以上讨论,将时间差分与空间差分结合起来可以得到 FDTD(2,4)方法的迭代计算公式。对于电场有:1
第二章 FDTD 关键技术往往希望使用大的空间步长来节约内存占用以及计算时间,这又加剧了阶梯近似误差带来的影响。在不减小网格尺寸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共形网格技术。传统的 FDTD 共形网格无法直接在高阶方法中使用,因此,本节对高阶FDTD 算法中的介质共形技术作简单介绍,并讨论了共形网格建立的问题。介质分界面迭代方程介质分界面的共形技术,其实就是找到合适的等效介质参数,包括介电系数,磁导系数,电导率和磁导率,去代替分界面所在网格节点的介质参数。虽然 FDTD 计算迭代公式为直接对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的离散,但是对积分形式的方程也是满足的,即满足安培环路定理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图2.8(a) 给出了处于空间位置(i+0.5,j, k)的 Ex分量垂直平面内的网格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昊;王胜;谢国大;王丽华;吴先良;黄志祥;;基于FDTD算法的新型亚网格技术[J];电子学报;2017年12期
2 尹波;郝宏刚;张红升;;FDTD算法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年06期
3 井甜甜;赵建平;张月;杨君;徐娟;;基于FDTD算法的微带滤波天线的设计[J];通信技术;2019年04期
4 徐航;周群;曹晓燕;涂国强;;基于改进传输线模型和FDTD算法的西南丘陵地区感应雷过电压计算方法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7年05期
5 周扬;胡圣波;;一种加速优化的空变电磁环境FDTD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9年10期
6 孙龙;吴博;冯大政;王石语;邢孟道;;基于FDTD算法研究超短脉冲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J];发光学报;2019年05期
7 许林青;赵建平;张仕顺;杨君;徐娟;;基于FDTD算法的周期结构分析[J];通信技术;2019年04期
8 周晓军,喻志远,林为干;保角变换FDTD算法的数值稳定性与数值色散[J];电子科学学刊;2000年04期
9 曾辉;卓辉;稂慧芳;欧超;孙锐;肖浩博;庞海峰;曾光;周能;;基于FDTD算法在PBG-PCFS中色散对TE波与TM波能量转移特性分析[J];激光杂志;2015年03期
10 吴评,刘少斌,邹国平;Epstein分布非磁化等离子体隐身的FDTD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毕增军;刘尚合;徐晓英;盛文;;一种修正的窄缝电磁耦合FDTD算法[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哲锋;基于高阶共形FDTD算法的有形波束与复杂粒子的相互作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光峰;基于Drude模型的左手材料FDTD算法的分析和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2 徐珂;基于FDTD算法的时变等离子体及分层媒质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张志扬;基于面中心立方体(FCC)网格的FDTD算法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4 段瀚林;并行FDTD算法实现及在海面电波损耗仿真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5 陈茂坤;基于农业信息传输介质—光子晶体光纤的FDTD算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刘拥军;纳米孔隙聚合物薄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7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9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