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探针技术及等离子体鞘层结构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53
【图文】:
Fig.邋1.3邋Diagram邋of邋double邋probe邋diagnostic逡逑为了测量没有接地电极的等离子体,1950年,Johnson和Malter提出了双探针诊断逡逑技术[27]。如图1.3所示,双探针由两个Langmuir■单探针组成,在测量等离子体时,通过逡逑外加电源使两个探针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R探针回路中对应的电流为/。当两个两逡逑个探针之间的电势差F较大时,探针2基本上收集离子饱和电流,探针1则收集净电子逡逑电流。由于双探针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整个系统流向等离子体的净电逡逑-4-逡逑
探针诊断方法,并成功获得了类金刚石(DLC)薄膜沉积环境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离逡逑子密度。逡逑图1.6展示了谐波探针诊断示意图。如图所示,与Langmuir单探针相比,谐波探针逡逑电路系统给探针施加的是正弦交流信号,并在电路中添加一个100垆的隔直电容[32]。逡逑基于探针周围鞘层的非线性特性,流经探针的电流信号会产生谐波成分。利用快速逡逑-7-逡逑
Insulator逡逑Plasma逡逑图1.5三探针诊断示意图逡逑Fig.邋1.5邋Diagram邋of邋triple邋probe邋diagnostic逡逑2)三探针优缺点逡逑三探针系统既能减小电子收集电流对等离子体的干扰,又能直接测得电子温度、电逡逑子密度等参数[25,3(),31]。此外,由于三探针诊断技术不需要对探针进行偏置电压扫描即可逡逑实时、快速地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电T密度等参数[25,,31】。因此,三探针诊断技逡逑术在实现等离子体的高时间分辨测量方面,特别是对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测量具有十逡逑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利用三探针同样无法获得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逡逑(4)谐波探针逡逑1)工作原理逡逑在利用传统Langmuir单探针测量绝缘薄膜沉积[62_65]或者刻蚀[66-7()]过程中的等离子逡逑体时,探针往往会因为表面被镀膜导致探针绝缘,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该过程逡逑中的探针污染问题[71,72],谐波探针应运而生。谐波探针最早由R.邋V.邋Nieuwenhove等人[73]逡逑提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萍;周新维;沈鸿娟;覃海娟;曹安宁;殷燕;;霍尔推进器等离子体鞘层特性的Particle-in-Cell模拟[J];高电压技术;2013年07期
2 李雪春;王欢;丁振峰;程嘉;;Effect of Duty Cycl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Modulated 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12期
3 吴静;刘国;姚列明;段旭如;;等离子体鞘层附近尘埃颗粒特性的数值模拟[J];物理学报;2012年07期
4 郑尧邦;马锦秀;李毅人;李卫;;等离子体扩散流中金属平板上下游的鞘层结构[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2年01期
5 庞见华;陆文琪;辛煜;王行行;贺佳;徐军;;Plasma Diagnosis for Microwave ECR Plasma Enhanced Sputtering Deposition of DLC Films[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02期
6 王道泳;马锦秀;李毅人;张文贵;;等离子体中热阴极鞘层的结构[J];物理学报;2009年12期
7 高素芳;徐大诚;;一种基于等效采样技术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年02期
8 刘芳;黄海涛;黄绍松;赵志东;;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5期
9 吴莹;白顺波;王俊彦;陈建平;倪晓武;;利用微波诊断等离子体的方法[J];光电子技术;2007年01期
10 刘晓东;郑晓泉;张要强;曲文波;;低温等离子体的诊断方法[J];绝缘材料;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熊紫兰;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其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李斌;等离子体微波特性及微波诊断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潘新潮;直流热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熔融固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段萍;等离子体鞘层及尘埃在鞘层中的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伟;多晶氮化铝薄膜制备及其择优取向生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白玉静;诊断绝缘薄膜沉积环境等离子体的谐波探针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娇;碳化硅基抗高温氧化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孙彦;永磁板中磁化等离子体鞘层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曾梦丹;等离子体—电化学耦合处理难降解废水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文兰;时间分辨等离子体探针诊断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贺佳;ABS塑料镀铝表面高功率脉冲射频磁控溅射沉积SiO_2薄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杜海;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及其在飞行器上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曹君敏;富硅碳化硅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孙凤;Ti-Si-N材料薄膜组分扩展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8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79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