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低气压射频容性氩气放电中电子加热机理的流体模拟

发布时间:2020-08-25 14:22
【摘要】:容性耦合射频放电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等离子体清洗和薄膜沉积等。目前,等离子体是微电子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刻蚀与沉积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等离子体的特性和等离子体的工作参数。等离子体特征是由外部参数决定的,如驱动功率、压强、位形以及工作气体特性等。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都展现了丰富的非线性物理化学现象,给深入了解放电中的物理机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数值模拟研究可以在等离子体源的设计上提供帮助,使其可以更有效、更经济地应用于工业中。本文主要针对实际中真实位形的容性耦合射频放电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旨在开发一维流体模型,研究容性耦合射频放电参数对等离子体特性,特别是电子加热机理的影响。在本文的第1章中,我们首先简要的回顾了低气压容性耦合射频氩气放电研究的背景、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面临的问题。在第2章里,基于漂移扩散近似,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具有对称几何位形的氩气中低气压容性射频放电的一维流体模型。这一模型并且。对如何选择和确定参数做了总结,也对模拟的数值方法给出了介绍。在第3章中,基于氩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的一维流体模拟结果,重点研究了驱动频率变化对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如密度、电子加热和低压电子温度等。模拟结果如下:通过改变驱动频率分别为3.39、6.78、13.56和27.12MHz,比较了周期平均的电场、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和电势。讨论了驱动频率分布为3.39、6.78、13.56和27.12MHz时周期平均的电子压强冷却、欧姆加热和电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电子密度和达到收敛所需的模拟时间随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不同时刻对电子的净吸收功率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分成欧姆加热、传导热通量以及由于非弹性碰撞引起的能量耗散等过程。在早期,由于欧姆加热,净吸收功率在鞘层边缘处呈现局部最大值。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净吸收功率在中心处达到峰值。这是因为,一旦电子密度达到足够高的值,对流和能量耗散起着显著的作用。在第4章中,重点研究了中性气体压强对低气压容性耦合射频氩气放电中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电场加速了鞘层中的电子,从而导致了更多的欧姆加热。而强电场则可以是由于气体压力增大时在体等离子体区中的弱电子对流引起的。因此,在鞘层和体等离子体区之间的边界中,存在着耗散的峰值。并且净功率吸收的峰值在体等离子体区域中增长。在第5章中,随着增加驱动频率,得到了鞘层内强调制的电场。因此,电子在鞘层中被加速到高能状态,并在体等离子体区中产生电离,这最终导致电子密度的增加和鞘层宽度的减小。最后,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结果和未来工作展望给在了第6章。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根宏之;水中条纹模式振动板的驱动方法[J];声学与电子工程;1989年02期

2 唐克明;驱动频率等于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吗?[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年03期

3 孙智勇;赵志明;董刚;季勇;郑鹉;王艾玲;姜宏伟;;NiFeSiMnMo/Cu/NiFeSiMnMo多层膜的磁导率和巨磁阻抗比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08年06期

4 吴永俊;;液晶光阀特殊光电特性中的陡度随频率变化的分析[J];电子质量;2007年07期

5 尹新国;杨远贵;公丕锋;朱孟正;张峰;廖立;;倒置摆的运动研究[J];大学物理;2010年11期

6 黄琛;黄晓炀;;LCD屏闪烁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机电元件;2012年04期

7 韩熠;毛明健;李廷华;陈李;吴俊;朱东来;徐溢;;压电微泵的特性测试与分析[J];电子器件;2019年01期

8 汤黎明;吴敏;刘铁兵;赵海洋;姜险峰;;超声手术装置驱动频率检测系统的研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8期

9 贾红辉;尹红伟;邵铮铮;常胜利;;低压汞灯辐射禁锢效应的实验研究[J];大学物理实验;2008年03期

10 钟映春;;在液体中运动的新型微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伟;京瓷成功开发世界印刷速度最快的喷墨头[N];中国包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Tagra Samir;低气压射频容性氩气放电中电子加热机理的流体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佳;低气压双频容性耦合电负性等离子体物理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薄惠丰;光电晶体中压电力显微成像与畴区动力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孙涛;一类非线性经济周期模型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伟;微波光产生及滤波的若干光调控机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垠;惯性驱动工频压电马达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谭立勇;基于FPGA的直径测量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海杰;射频、甚高频磁控溅射沉积硅薄膜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富翔;介质阻挡放电均匀性及模式转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邹莹莹;外力驱动下复杂网络同步特性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杨凯;磷酸中声致发光现象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陈子光;压电变压器的结构建模与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辉;非接触式结冰探测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林星陵;纵扭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的设计制作与实验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10 姜言森;彩色LCD背光系统设计[D];汕头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3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03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