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耗散腔光力系统的纠缠与振子非高斯非经典态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0-10-09 13:42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量子信息处理的基本资源。当前,腔光力学是量子光学的前沿研究领域,腔光力学研究对象是辐射场与微机械振子耦合体系。利用腔光力系统不仅可以研究宏观物体的量子特性,而且可以实现基于宏观体系的量子信息处理。此外,利用光力耦合可以实现利用光场对机械振子的量子调控或者利用振子实现对光场的量子操控。本文主要研究耗散型腔光力系统的光场与振子的纠缠特性,并利用减光子操作实现振子的非高斯非经典量子态。首先,我们研究了耗散腔光力系统的光场与机械振子间的纠缠特性。耗散腔光力系统中腔场的耗散系数随振子位置的改变,从而形成振子与腔场间的光力耦合。利用系统的哈密顿量,我们推导出耗散腔光力系统的所满足的线性朗之万方程,并由系统的运动方程求出体系的关联矩阵,来讨论耗散型腔光力系统腔内光场与机械振子耦合的纠缠特性。我们发现:耗散型腔光力系统在蓝失谐和坏腔的条件下,腔内光场与振子之间可以产生强的纠缠,它不同于色散型腔光力系统的性质,后者只在红失谐且好腔情况下才会产生相对较弱的腔场与振子间的纠缠。这是因为在蓝失谐条件下,对于耗散型腔光力系统,即使光力耦合强度GK在很大时也能满足稳定性条件,从而可以产生较大的腔场与振子间的纠缠,而色散型腔光力系统光力耦合强度Gω很小时系统才满足稳定条件,其产生的纠缠也相对较弱。其次,我们还讨论了在耗散型腔光力系统中光腔输出场与机械振子间的量子纠缠。通过滤波函数选取具有一定线宽和中心频率的特定输出场,讨论其与振子间的纠缠。通过与腔内场相比较发现此时在蓝失谐和红失谐区域,即使光力耦合强度Gκ比较小的情况下都可以产生较明显的输出场与振子间的纠缠;在腔内只有在蓝失谐下,且光力耦合强度Gκ很大时,才产生较大的纠缠。最后,本文还研究了在耗散型腔光力系统中通过对输出光场作减光子操作从而获得机械振子的非高斯非经典的量子态。利用振子条件态的Wigner函数来讨论其量子态的非经典性,我们发现在一定的参数下,Wigner函数有负值出现,说明所得到的振子量子态呈现非高斯非经典性。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413.1;O431.2
【部分图文】:

纯色,振子,光腔,失谐


图2.1光腔与机械振子的纯色散(纯耗散)耦合产生的关联纠缠,在取不同的耦合系数时失谐△变化情况,分别对应图(a)和(b)。其中耗散的情况下的色散的情况下=0.001%,其他参数取值相同为:'=0.001%,^邋=0逡逑本章节根据腔光力系统的纠缠公式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和作图,研究腔光场与机械振子间的纯耗散耦合导致的关联纠缠,并与相对应的纯色散耦合导11逡逑

变化情况图,纯色,耦合系数,光腔


MASTl:R'S'lill:S|S逡逑的关联纠缠进行对比。图2.1展示了给定光力耦合系数GJGJ在不同的取值下,逡逑腔内光场与机械振子的纯耗散(纯色散)耦合导致的关联纠缠随失谐A变化情况。逡逑图(a)从左往右看可以发现:纯耗散(6^=0)耦合导致的关联纠缠随着失谐的减小,逡逑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A?-?m/2)达到最大值。从下往上容易观察到:逡逑随着纯耗散光力耦合系数的NB增大,纠缠也随之提高,同时出现纠缠的区域在逡逑减小。在(^=1=10%时,纠缠达到最大值,然而继续增加的值,稳定的纠逡逑缠就不存在了。这主要是由于稳定性条件所决定的。图2.1(b)中展示了光腔与机逡逑械振子间纯色散((^=0)耦合导致的纠缠也是随着色散光力耦合系数的增大而提逡逑1.0-1——■——I——'——!——■——I——■——I——■——逡逑;\逦GK=°-lfflm邋'逡逑0.8-逦:逦-逦GK=1.0(0m邋-逡逑?|逦\逦\逦GK=5-°?m逦■逡逑0.6-逦\逦G^lO.Om^邋.逡逑^邋'邋1邋\邋\逦'逡逑CO逡逑0.4-逦-逡逑?邋\逦_逡逑逦逦逡逑00逦-1邋丨.7 ̄ ̄_;:二 ̄| ̄—?逦■丨逦t逦逦逦?—_=逡逑0逦20逦40逦60逦80逦100逡逑(a)耗散逡逑I逦i逦1逦I逦1逦I逦■逦I逦1逡逑06逦Gra=0.00001cam逡逑—Gra=0.0001a)m逡逑Ga=0.0005c0m逦■逡逑0.4邋-逦—G^O-001^邋[_逡逑0.2邋-逦-逡逑■逡逑

耗散腔光力系统的纠缠与振子非高斯非经典态的制备


腔光力系统的纠维随tk,G},rra变化情冼0其中Y}pi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Farina;A.Russo;F.Scannapieco;崔子岩;;非高斯杂波中雷达目标信号检测:理论和应用[J];现代雷达;1987年02期

2 高志勇;在非高斯弱相关噪声中弱信号的最佳检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3 高志勇;在非高斯马尔可夫噪声中的Robust检测[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4 程红伟;陶俊勇;蒋瑜;陈循;;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非高斯随机振动幅值概率密度函数[J];振动与冲击;2014年05期

5 刘新;田玉基;;围护结构非高斯风压时程的峰值因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6 孙芳锦;张爱社;;基于谱修正方法的非高斯风场模拟[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7 史建鑫;吕令毅;;棱柱形高层建筑幕墙在非高斯脉动风作用下的响应[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05期

8 程乾生;一维和多维非高斯线性随机过程的最小熵反褶积[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0年06期

9 王硕;王萍;郭迎;王兴华;;通过差分非高斯操作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3期

10 迈克·伍德;施端;;非高斯扩散片[J];演艺科技;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志明;冯德军;;混响窄带非高斯模型参数估计[A];中国声学学会2001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1]论文集[C];2001年

2 叶继红;侯信真;;大跨屋盖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9年

3 全涌;顾明;陈斌;;一种非高斯风压系数极值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郝朝东;田玉基;;非高斯风压时程的峰值因子[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陈贵清;王志斌;;一种改进了的非高斯矩法在管道受随机激励下的流固耦合振动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汪大海;程浩;李志豪;;大型广告牌面板的非高斯风压特性及风致易损性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C)[C];2017年

7 王平波;蔡志明;;有色非高斯数据的混合高斯自回归模型建模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钱俭;;湍流的高斯和非高斯自相似律[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9 柯世堂;赵林;张军锋;葛耀君;;冷却塔表面脉动风压的非高斯特性及风压极值[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廖琦;林勇;金熹高;;树枝状聚电解质的非高斯态:理论与模拟[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刚;基于最大非高斯估计的独立分量分析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王帅;非高斯压缩态及其非经典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岳碧波;非线性/非高斯地震反演若干问题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屈毅;非高斯随机分布系统控制与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晓;非高斯随机动力系统的平均逃逸时和逃逸概率的数值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徐学翔;非高斯量子态及其非经典性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曾岩;非高斯随机激励下非线性系统的随机平均法[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孟祥国;非高斯光场的非经典性及其退相干[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程红伟;非高斯随机载荷作用下结构疲劳寿命及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任密蜂;非高斯系统的控制及滤波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雅兰;非高斯批次过程控制及性能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李劲秋;计及非高斯误差和多重数据的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成婷;有机朗肯循环系统非高斯随机控制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冉;非高斯热态的非经典性质及其解析演化与退相干[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5 黄桂凤;耗散腔光力系统的纠缠与振子非高斯非经典态的制备[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蒙若芸;低层建筑非平稳非高斯风压场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马兴亮;桥梁风荷载的非高斯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竹青;非高斯混响背景下的信号检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吴春鹏;非平稳非高斯风荷载的数值模拟[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10 徐莹;非高斯态量子导向性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3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33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