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

基于MOS结构中电子积累效应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场局域和调控

发布时间:2020-10-12 05:10
   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作为一种沿着正/负介电常数材料界面传输的特殊电磁模式,往往被用于实现亚波长量级的电磁场限制和操控。然而传统金属SPP面临着两个问题:SPP波动态调控的不易实现,传输损耗与光场局域之间的矛盾。这两者仍然制约着SPP器件的实际应用,在中红外和太赫兹波段,由于金属有着很大的介电常数虚部,传统金属SPP器件无法在相对合理的传输损耗下实现亚波长量级的模场限制。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在半导体中通过形成载流子积累层,可以实现半导体内介电常数从负到正梯度分布,并产生一个介电常数为零的界面。这一结构在约2-20微米的中红外波段不仅可以实现亚波长量级的模场限制,而且可以利用MOS结构对载流子的控制实现对光场的控制。本文分别从电子学和电磁场分析的角度对Ag/HfO_2/N-GaAs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泊松方程对Ag/HfO_2/N-GaAs结构的一维MOS平板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了积累工作模式下的电子浓度的分布,并根据Drude-Lorentz模型得到了复介电常数的分布,分析了外加电压、氧化物厚度、掺杂浓度对载流子分布和介电常数分布的影响。(2)对积累工作模式下的一维MOS平板结构进行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支持两个模式,分析了这两个模式的形成机理和模场分布特点,研究了这两个模式的色散曲线、传播长度、模式尺寸,以及外加电压、氧化物层厚度和半导体掺杂浓度对模式特性的调控作用。(3)分别设计了半导体脊形和金属条形二维MOS结构并进行了模式分析,解释了二维MOS结构中出现的多侧模现象及其电压依赖性,研究了模式的色散曲线、传播长度和模式尺寸,并与无外加电压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82.5
【部分图文】:

SPP波,电磁场分布,介质界面,金属


界面 SPP 波的电磁场分布示意图,(a) TM 模式的 SPP 振荡; (b)方向呈指数衰减, 和 分别为表面 SPP 在介质和金属中的式的特性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得到。在图 1-1 中,S的交界面(z=0) 附近,沿 x 方向传播,由于 SPP 波为 TM它的电磁分量可以分别表示为:的金属区域,有域,有

色散曲线,半导体,狭缝,波导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梯状的色散曲线,并且可以通过掺杂浓度和变化结构厚度进行进一步的设计。Blaze等人设计了一种通过对半导体进行线性掺杂结构[9],理论分析表明在线性掺杂区(过渡层)可存在两种不同的 SPP 模式,分别是群速度为正的长波模式和群速度为负的短波模式,文中还特别分析了线性掺杂导致的介电常数过零对模场的增强作用。

金属结构,周期性


图 1-2 (a)半导体 SPP 狭缝波导[4](b)半导体 SPP 脊形波导[5]3 周期性结构的 SPP虽然很难对金属材料的特性(介电常数)进行调控,但是对于周期性的金属结调整结构参数(如周期,占空比),其等效介电常数将有所不同,因此通过的设计可以在达到调控 SPP 模式的效果[3,10-13,26-27]。这也可以理解为:在周期,SPP 会产生谐振,从而被限制在周期性结构中,因此可以实现光场局域的强。一般来说,周期性金属结构中,刻槽的深度、周期、形状都会改变等效,如刻槽越深,等效介电常数越小,对 SPP 模场的限制作用越好,同时模式也越低[26-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强;刘晓为;王蔚;张宇峰;王喜莲;;高性能MOS结构高频CV特性测试仪的研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31期

2 张建新;刘俊星;李洪武;;金属-二氧化硅-半导体(MOS)结构的电子辐照效应[J];红外技术;2008年04期

3 霍宗亮,毛凌锋,谭长华,许铭真;直接隧穿应力下超薄栅氧化层中的多缺陷产生行为(英文)[J];半导体学报;2003年02期

4 马忠权,靳涛,郭旗;MOS结构中的辐照损伤态[J];核技术;1992年04期

5 陈斌,徐重阳,王长安,周雪梅,赵伯芳,张少强,曾祥斌,邹雪城;MOS隧道结的光发射[J];半导体光电;1999年03期

6 张良,陆鸣,王民,许效红;新型MOS氧化层TiO_2薄膜[J];压电与声光;2003年06期

7 张秀森 ,陈汉杰,高军杰,欧海疆;由脉冲MOS结构的Ⅰ-C瞬态确定体产生寿命和表面产生速度[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8 陈伟华;杜磊;庄奕琪;包军林;何亮;张天福;张雪;;MOS结构电离辐射效应模型研究[J];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9 张进城,郝跃,朱志炜;MOS结构中薄栅氧化层高场退火效应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1年08期

10 陈永珍;在标准参数测试系统上开发CV分析功能—用于MOS器件参数失效分析[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海;氧化锌基电泵浦激光器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义峰;基于MOS结构中电子积累效应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场局域和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宋林财;采用双栅MOS结构的抗总剂量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张弘;超薄SiO_xN_y膜的制备与结构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廖伟;6H-SiC MOS结构界面物理性质和辐照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37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37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e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