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宽带RCS减缩的电磁超表面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O441;E92
【部分图文】:
(b)一单元旋转组成的 AMC 结构[3]图1.1 不同结构的人工磁导体表面但是,由于 AMC 结构本身的同相反射带宽有限,这便限制了 RCS 减缩带宽。为了拓展带宽,文献[2]采用同一单元不同尺寸排布的方法,孙厚军等人设计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十字架结构,对其进行棋盘式分布,在 12GHz-24GHz(相对带宽达到 67%)实现了 5dB 以上的 RCS 减缩。文献[3]采用了同一单元不同朝向分布的方法,高军等人便利用开口环的不同朝向进行周期分布,在 7.15GHz-10.05GHz(相对带宽为 17%)范围内使得 RCS 减小了 10dB。文献[4]采用了两种不同单元分布的方法
(b)四频段结构型吸波体[12]图1.2 不同形式吸波结构单元为了实现吸波材料的低剖面、宽频带或多频带等特性,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献[10]提出了基于频率选择表面和电阻元件加载的吸波结构,分别设计了频带覆盖2.2GHz-9.4GHz 和 4.5GHz-17GHz 的吸波材料。文献[12]提出了一种结构型吸波表面,将单元旋转排布组成吸波表面,在 5.76GHz、6.64GHz、10.8GHz 以及 12.8GHz 四个频段实现了 90%以上的吸波率(AbsorbingRate,AR)。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现有吸波材料仍然存在频带不够宽,吸波率不高的问题。1.2.3 频率选择表面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SelectedSurface
(b)鱼骨形极化转换单元[17]图1.3 不同结构的极化转换单元2010 年,Keum Cheol Hwang 等人提出一种弯折线型的极化转换结构,在 14.7GHz-18.0GHz(相对带宽为 20%)的频带内实现了 90%以上的极化转换[15]。崔铁军教授等人通过一对 V 型结构的极化转换单元,在 77%的相对带宽内实现了 90%以上的极化转换率[16]。刘英教授课题组将仿生学应用在单元的结构设计中,得到了一种类似鱼骨形的极化转换单元,在 104%的相对带宽内实现了 50%以上的极化转换率[17]。另外,该课题组还设计了一种在介质基板上加两个金属通孔的结构,得到了一种高效的极化转换表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明杰;周忠元;李鹏;胡鹏;;基于光/电转换的球形偶极子天线系统研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8年12期
2 汪善栋;李民权;潘旭;周永光;沈纯纯;李玄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天线设计[J];通信技术;2017年02期
3 王文锋;闻映红;孟东林;;1~2GHz可计算偶极子天线的研制[J];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05期
4 赫明璐;薛严冰;宋智;;一种新的RFID标签偶极子天线设计方法[J];遥测遥控;2013年06期
5 李黎;李睿;居美艳;;超宽频带小尺寸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设计分析[J];电子技术;2011年10期
6 石新军;;电偶极子天线电磁场辐射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7 金元松;任晓飞;冀海鸣;何绍林;;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全空间可变相位中心[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8 邓鹏;柳超;张志刚;;集合线对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的影响[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周伟华;印制偶极子天线单元的仿真设计[J];现代电子;2000年03期
10 姚恺,贾忠伟;地面偶极子天线辐射功率的测定[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艳苹;基于圆柱载体的共形偶极子天线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冯波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频宽带天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王浩;宽带定向天线及阵列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安文星;新型宽带电磁偶极子微带天线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罗宇;多偶极子天线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易敏;无线电手持设备的射频辐射机理及绿色设计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刘琦;基于无源射频识别系统的天线设计[D];浙江大学;2016年
8 吴江牛;小型超宽带天线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张泳;人工磁导体在电磁辐射及散射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关喜;移动通信天线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楠;宽带圆极化毫米波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蔡怡;可重构磁电偶极子天线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刘莉薇;基于印刷偶极子天线和锥削缝隙天线的宽带宽波束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哲;微带天线和交叉偶极子天线的宽带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5 王帅;用于宽带RCS减缩的电磁超表面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衡艺能;宽带圆极化偶极子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冯超强;定向宽带圆极化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程永霞;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9 张泽胜;紧凑型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杨一娟;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小型化天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4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287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