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吸附体系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7:40
电子谱是研究分子结构和物质化学组成的重要手段,自从1966年Jaklevic和Lambe在实验过程中对通过“金属-氧化物-金属”组成的系统施加偏压时首次观测到非弹性电子隧穿谱(IETS),它就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非弹性电子隧穿谱基于其极高的灵敏度以及不受选择性定则限制的特点已经成为表面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是揭示表面吸附系统的吸附构型和电子结构等特性有力的工具。本文构建了CO@Ag(100)以及CO@Cu(100)这两种吸附体系,以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简称DFT)为基础,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别对CO@Ag(100)体系以及CO@Cu(100)体系中完美吸附模式和表面存在缺陷时的吸附模式进行了IETS计算,研究了吸附过程中非弹性电子隧穿对吸附物质CO分子振动模式的激发作用,揭示了非弹性电子隧穿的本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对不同金属吸附CO分子的体系进行IETS计算,并且对Cu(100)吸附CO分子的完美表面和点缺陷表面对比。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研究表面吸附体系的谱学特征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第一章节简易叙述了文章工作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的单个C2H2和C2D2分子的IETS[19]
Hihath 等人业通过 IETS 的方法对 1,3-二巯基丙烷们得到了分子结伸缩对应着其中每一个单分子的导图 1-3 C2H2 和 C2D2 恒流像[19]
下面简要介绍 IETS 的具体测量方式。在实验中,我们对“金属-绝缘层-金属”体系施加一个偏压,随着偏压不断增大,直到可以激发有机分子振动时,那么电子损失能量,分子受到激发产生振动模式。电子的隧穿通从一个变成两个,即:图 3-1 非弹性电子隧穿示意图[43]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任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9965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的单个C2H2和C2D2分子的IETS[19]
Hihath 等人业通过 IETS 的方法对 1,3-二巯基丙烷们得到了分子结伸缩对应着其中每一个单分子的导图 1-3 C2H2 和 C2D2 恒流像[19]
下面简要介绍 IETS 的具体测量方式。在实验中,我们对“金属-绝缘层-金属”体系施加一个偏压,随着偏压不断增大,直到可以激发有机分子振动时,那么电子损失能量,分子受到激发产生振动模式。电子的隧穿通从一个变成两个,即:图 3-1 非弹性电子隧穿示意图[43]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任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9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ulilw/320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