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项目课程课例开发研究——以五年制高职《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课例开发为例
摘 要:
摘 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形成现代化教育教学框架,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课例开发为例,探讨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课例学习项目及内容,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采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等途径,来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关键词:
关键词:信息化 五年制高职院校 课例开发
1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提出
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探索新型的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从而适应当前经济、技术环境下的教育需求,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
职业教育信息化中除了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外,重点指出要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和职业学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其途径、方法、内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趋向却是一致的,即把革新传统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
2 课例开发背景
自2009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制《江苏省职业学校专业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指南》,引导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课例研发以来,教师开始进行课例开发,但还不够系统。开发研究适合高职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课例有重要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以五年制高职《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课程为例,课程中含有较多基础内容,又颇具应用价值。但本课程的教学大都存在诸如概念抽象、学生数学基础差,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难教难学等问题。
3 信息化背景下项目课程课例开发要点
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流程如图1所示。但课例研究本身并不随着这些关键环节的逐一完成而终结,而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每个课例的研发环节完成时,需要对课例进行评估和反思,经过不断地循环完善,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图1 项目课程课例研发流程
在课例开发的各环节融入信息技术,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网络资源,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综合考虑与专业相关的岗位需求、突出高新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课例学习项目、目标任务及内容;采用信息化的教学软件,创设信息化的教学情境,形成新的信息化仿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采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3.1 利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经过职业教育多年的发展和课程资源的积累,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也初具规模。在确定具体的课例项目时,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课程资源和各类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结构调整等调研资料,按照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目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自主开发、网上搜索、购买等多种渠道搜集仿真软件、辅教课件、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供教学和学生课内外学习使用。
根据职业能力需求和学情分析,整合、优化课程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工业生产实际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实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据此将本课程确定为七个项目,并为每个项目开发课例,进行实践研究。通过项目贯穿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技能。项目课例的开发遵循学生知识与技能形成规律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3.2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课例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个课例编写制作了配套的教案、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视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通过软件仿真、广播系统将复杂的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利用视频、图片将工程实例搬上屏幕,学生通过看、听、做、展示等多种途径,充分感知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另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教师间和师生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本课程的信息化程度。
3.3 采用信息化教学软件,创设仿真教学情境,形成信息化仿真教学模式
《规划》中提出要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要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的信息化仿真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把两化融合理念、技术、技能融合到课程之中,使学生具备企业两化融合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以适应企业两化融合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最后实际系统的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辅助教学,随时对不同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演示对比,做到与理论教学同步。课例中使用信息化仿真手段前后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图2为课例中使用信息化仿真手段前后对比举例。
表1 课程中各项目使用信息技术及前后对比情况
项目名称<o:p>
信息化素材及方法<o:p>
使用信息化技术前<o:p>
使用信息化技术后<o:p>
分析方法<o:p>
特点<o:p>
分析方法<o:p>
特点<o:p>
项目一认识自动控制系统<o:p>
视频、图片、PPT、<o:p>
电子教案<o:p>
理论讲解<o:p>
数学推导<o:p>
抽象、数学要求高、难理解<o:p>
配合视频、图片<o:p>
代入感强结合实际便于理解<o:p>
项目二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o:p>
项目三基于MATLAB软件的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o:p>
图片、PPT、电子教案、软件仿真<o:p>
时域分析频域分析<o:p>
推导计算复杂,不易理解
软件仿真<o:p>
直观形象<o:p>
操作性强<o:p>
项目四自动控制系统校正<o:p>
项目五 晶闸管直流不可逆调速系统<o:p>
视频、图片、PPT、电子教案、软件仿真<o:p>
理论讲解<o:p>
有条件的配合少量实验
纯理论不易理解,实训条件、学时要求高
软件仿真<o:p>
(辅助教学)<o:p>
解决实训条件限制,灵活方便
项目六晶闸管直流可逆调速系统<o:p>
项目七典型交流调速系统<o:p>
本文编号:14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