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信息工程论文 >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0:5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已经逐步的走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以蜂窝语音通信为代表的传统通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通信需求。融合通信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数据业务为基础,通过整合富媒体消息、语音、视频、地理位置、社交网络等多种技术,将人与人的互动沟通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融合通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的构建灵活可扩展的融合通信架构;如何在尽力而为的IP网络,提供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融合通信服务;如何在融合通信系统整合社交属性等都是丞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新一代IP通信技术为背景,围绕融合通信系统体系结构,服务质量保证,低功耗轻量级协议,社交属性等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融合通信系统平台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实现。本文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适合融合通信业务的系统架构,解决了融合通信业务内容的多样性、业务特点的复杂性和业务需求的可扩展性问题,满足融合通信系统结构的整体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2)提出了一种基于SIP+P2P的多业务流分离传输模式,解决了业务多样性的传输QoS问题。(3)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感知的Relay查找机制,解决了Relay在线查找与决策问题。(4)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消息服务集群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消息并发推送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融合通信系统模型,提升融合通信平台整体社交业务能力,从而实现了完整的融合通信系统平台。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929.5
【部分图文】:

体系结构图,通信服务器,体系结构,通信平台


第 1 章 引言二是通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不断发展演进要求融合通信平台必须具备业务的能力。三是融合通信平台在实际应用中要和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对接融合进而提率,因此融合通信平台必须具备能力开放的特点 ,满足系统融合和集此外,融合通信平台在满足标准协议可扩充、业务可扩展,能力可开放做好功能和性能的平衡、可扩展性与可靠性的平衡[4]。传统 IP-PBX 和软交换的所采用的体系结构已经很难适应,是融合通信最重要的难题。

体系结构图,体系结构


图 1-2 H.332 体系结构图Figure 1-2 H.332 Architecture Diagram议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协议簇,由很,在 VoIP 的各个领域都有应用,针对不同的需求条件可以个协议来解决问题。H.323 协议的管理模式采用统一的管理作,但容易出现瓶颈,所以目前主要应用在分组交换网络电话的 VoIP 业务和视频。同时 H.323 协议由于兼容了电话运营商可以直接引入 H.323 协议来进行扩展多媒体业务,体需求来判断使用 H.323 或者 SIP 协议,这两种协议作为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ssion Initiation Protocal) 会话初始化协议是一个由 IETF(I Task Force)定义用于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即时音视频通信的议是一个适合多种媒体内容并实现多用户通信的协议,协议 IP 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 SIP 协议可以显著减少

示意图,示意图,用户代理,代理服务器


QUEST 来构建会话,SIP 代理服务器用来处理接收到的 REQUEST 消息并对消行响应处理,将消息转发给被叫方的用户代理,当被叫方的用户代理在不同下,代理服务器则将接收到的消息发给其它的代理服务器处理。SIP 注册服务于存储用户代理的位置关系映射,使用 SIP 协议通信,需要用户代理主动向 注册服务器发起注册,告知注册服务器 IP 地址相关信息,这样当发起呼叫时,服务器可以从 SIP 注册服务器获取到被叫的位置信息。SIP 重定向服务器用于测到不是目的地址时将 SIP 会话的邀请信息重定向到外部域的代理服务器地SIP 协议通信围绕着会话的创建和销毁来进行。SIP 主要作为应用层控制信令的协议,可以创建、修改和结束一个端到端双方多方的会话。不但能控制多方用户参与的多媒体会话的建立和终结,并能动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会话带宽要求、传输的媒体类型、音视频媒体的编类型,以及对组播和单播的支持等。SIP 协议是 IMS 中的基本协议,应用于 Mw.Ut.ISC.Mi.Mg.Mj.Mk.Mr 等众多接整个 IMS 网络的会话控制功能都是由 SIP 协议完成,具体使用情况如下图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侠;;基于动态自适应负载均衡的服务器集群优化策略[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年12期

2 肖清华;;国内融合通信的发展建议分析[J];移动通信;2015年15期

3 郭英;龙显军;王朝晖;;4G时代的融合通信[J];移动通信;2015年15期

4 冀保峰;宋康;王毅;黄永明;杨绿溪;;联合网络编码和中继选择的协作传输方案及其性能分析[J];通信学报;2015年03期

5 徐江红;赵婉芳;赵静雅;;使用路由汇总减小路由表条目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03期

6 陈旖;张美平;许力;;WSN应用层协议MQTT-SN与CoAP的剖析与改进[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年02期

7 姜妮;张宇;赵志军;;基于MQTT物联网消息推送系统[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4年06期

8 蒋鹏;袁嵩;;基于MQTT协议的综合消息推送[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年11期

9 饶洁;;基于内容的移动社交网络审计分析引擎[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10期

10 庄伟胤;唐余亮;;基于SIP的B2BUA服务器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春枝;对等网络中节点合作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郑四海;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QoS路由协议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金劲;群集智能算法在网络策略中的研究及其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江帆;移动通信系统中协作中继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田慧蓉;P2P网络信任模型及激励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超;基于SIP/SIMPLE协议的即时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秦奋;移动环境下RESTful WebService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利萍;基于Nginx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技术的研究与改进[D];山东大学;2015年

4 李浩杰;基于分布式搜索引擎的社交网络消息推送设计[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朴莲姬;基于Kerberos和LDAP协议的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万钰然;一个企业级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关颖奇;IMS网元互通和系统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任跃安;IMS控制下的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师绍秋;面向云计算的RESTful信息资源池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兰国亮;CM-IMS融合通信服务器Presence/IM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2839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39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