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交换的某单位通信网优化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软交换的某单位通信网优化设计与实现
【摘要】:当前,随着用户对于网络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网络融合化、服务多元化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软交换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技术具有支持多类型网络接入、支持多媒体服务、增值业务触发灵活、建设改造成本小等优势,已成为现阶段网络技术发展演进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某单位通信网络建设现状,针对其多种网络长期并存,各网络用户无法实现互联互通,无法满足所有网络用户的多媒体服务需求等问题,引入软交换技术对原有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构建能够融合多种网络,实现各网络用户互联互通,充分分享网络资源,语音、视频及其他多媒体业务数据传输拥有QoS保障,网络管理灵活可控,网络运行安全可靠的优化网络。本研究基于软交换技术对该单位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设计,主要完成三项工作:1.根据该单位当前通信网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网络优化设计的主要需求和设计目标。基于对软交换技术的分析、研究,以实际需求为牵引,分析论证了采用软交换技术对该单位通信网络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2.基于软交换技术,提出该单位通信网络优化设计总体架构,从网络组织、设备选型、协议应用、编码方案、业务量规划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的具体解决方案,并进一步研究了优化后网络的QoS保障、网络管理、安全防护的设计与实现。3.在该单位通信网络节点建立优化网络的实验验证模型,应用IxChariott测试系统对优化后的网络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对网络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MOS值等性能指标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讨论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给出网络优化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并提出下一步网络优化的方向。本研究从某单位通信网络改造的现实需求入手,引入软交换技术提出了网络优化设计的解决方案。对该单位通信网络的优化设计工作,对于研究基于软交换技术改变传统网络的组网模式、提升多元化的网络承载能力、丰富网络应用服务,进而全面提升网络应用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 优化 设计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5.0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软交换技术概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基本概念11-12
- 1.2.2 体系结构12-13
- 1.2.3 主要功能13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15-18
- 第二章 某单位网络优化需求与技术论证18-28
- 2.1 某单位通信网络建设现状18-19
- 2.2 某单位通信网络现状分析19-23
- 2.2.1 PSTN的局限性分析20-21
- 2.2.2 当前网络主要问题分析21-23
- 2.3 网络优化需求和设计目标23
- 2.4 引入软交换技术的可行性分析23-25
- 2.4.1 各种解决方案分析23-24
- 2.4.2 可行性分析24-25
- 2.5 网络优化设计的原则25-26
- 2.6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网络优化的总体架构设计28-42
- 3.1 总体设计28-32
- 3.1.1 软交换组网设计28-30
- 3.1.2 软交换网络功能设计30-32
- 3.2 网络优化设计中的设备选型32-35
- 3.2.1 软交换机32-34
- 3.2.2 其他网元设备34-35
- 3.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优化设计解决方案35-37
- 3.4 网络优化设计中主要应用协议37-38
- 3.5 网络优化设计中编码方案38-39
- 3.6 网络优化设计中网络业务量规划39-40
- 3.7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QoS保障、网络管理及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42-60
- 4.1 通信网络QoS保障设计42-46
- 4.1.1 语音通信业务42-44
- 4.1.2 多媒体业务44-46
- 4.2 网络管理优化方案46-50
- 4.2.1 网管系统接入方案46-47
- 4.2.2 网管系统结构及功能47-48
- 4.2.3 网管系统接口协议设计48-49
- 4.2.4 网络管理实现方案49-50
- 4.3 网络安全优化体系50-58
- 4.3.1 网络安全体系规划50-53
- 4.3.2 安全区域的安全体系设计53-55
- 4.3.3 信任区域的安全体系设计55-56
- 4.3.4 非信任区安全体系设计56-58
- 4.4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优化设计的可行性验证及分析60-66
- 5.1 测试评估基准60
- 5.2 测试评估工具60-61
- 5.3 验证方案61-63
- 5.4 实验测试结果及数据分析63-64
- 5.4.1 实验测试结果及数据评价63-64
- 5.4.2 实验数据分析64
- 5.5 实验验证结论64-65
- 5.6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6-68
-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66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72
- 个人简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少伯;软交换技术[J];天津通信技术;2001年04期
2 周建新;软交换技术浅析[J];铁道通信信号;2002年08期
3 赵慧玲;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现况[J];通信世界;2002年10期
4 赵慧玲,叶华;软交换相关技术的研究[J];电信网技术;2002年02期
5 赵慧玲;863软交换项目的部署[J];电信技术;2003年08期
6 赵慧玲;863软交换项目的部署[J];通信世界;2003年19期
7 包东智,蔡晓贤;软交换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3期
8 邓永红;软交换技术综述[J];有线电视技术;2005年08期
9 曾平宁;从业务和使用的角度看如何发展软交换[J];通信世界;2005年20期
10 赵京玺;;软交换的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J];电信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建;刘福军;;软交换在郑煤集团的应用[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梁静;;软交换技术在电信通信领域的应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四海;;软交换接入技术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刘全平;张科;;浅析软交换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金涛;;软交换通信技术及其网络安全浅谈[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桂玲;;软交换组网安全策略探讨[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丁塔;;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和难点[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叶华;;软交换组网技术领域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朱晓民;廖建新;陆钢;马旭涛;徐童;王晖;;软交换中协议关系研究[A];2003年通信软件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徐伟;;软交换,提升固网竞争力的“引擎”[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双瑾;软交换在中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冷云;软交换市场火起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顾京红;软交换发展空间巨大[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UT斯达康公司 杨景;软交换技术支撑下一代通信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北京邮电大学 刘宁宁;软交换需要新运营支撑体系[N];计算机世界;2004年
6 Frost & Sullivan公司中国部主管 王昕;全球软交换市场预测[N];通信产业报;2001年
7 崔强;软交换单刀赴会 下一代任重道远[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软交换助固网实现新应用[N];人民邮电;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晶;软交换重构运营环境[N];中国电子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顾洪文;软交换:走出“神话”[N];计算机世界;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娜;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咏梅;软交换在电话网中的应用及向IMS的演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李兆宇;关于菏泽联通软交换关口局新建入网项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浩;基于Asterisk校园IP-PBX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5年
4 滕伟;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规划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徐俊;基于SIP协议的PBX软交换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陈黄兴;多媒体电力调度指挥应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茜;基于软交换的某单位通信网优化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
8 张元海;乐山电信软交换网络组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贾雪丹;软交换技术的研究及其在长春联通网络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闫振廷;软交换技术在固网通信中的部署[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53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