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回转窑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科技大学》 2010年
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热流场分析
廖志明
【摘要】:活性石灰回转窑是炼钢所需高质量活性石灰的主要生产设备,其主要机构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能够充分利用回转窑尾气余热和石灰余温,提高回转窑的生产效率和实现节能减排。因此对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内部热流场的研究,对回转窑设备的设计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回转窑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建立了不同石灰石颗粒排列方式以及不同颗粒直径时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剖面的二维平面有限元模型。模型中采用离散颗粒模型模拟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内部石灰石颗粒和高温气体之间的气固两相流状态,并根据传热学理论,采用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推导计算不同条件下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内部石灰石颗粒与高温气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FLOTRAN模块,对竖式预热器和冷却器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到其温度场、压力场、流速场及不同位置石灰石颗粒的升温曲线,并对这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改变石灰石颗粒排列方式和颗粒直径,对竖式预热器的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较小。影响石灰石颗粒升温的主要参数是对流换热系数,而改变石灰石颗粒排列方式和颗粒直径这两种条件时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幅度不大;石灰石颗粒顺排比石灰石颗粒叉排时对流换热系数略微高一些,石灰石颗粒直径越小,颗粒间间隙越大,对流换热系数越高。 根据得到的数据结果对竖式预热器的结构进行改变,分别采取仅增加高温区域面积、仅减少低温区域面积和同时增加高温区域并减少低温区域面积三种情况重新建立模型并计算其热流场,结果表明通过对竖式预热器结构的改变可以有效的提高竖式预热器的加热效率。梁式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好于竖式冷却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梁式冷却器的进风量能够有效的增加低温活性石灰的数量,但会使进入回转窑内参与燃烧的气体温度降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F3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玲利;智西湖;王观民;乔斌;;基于FLUENT的活性石灰煅烧预热器烟气流场模拟分析与结构优化[J];矿山机械;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佳音;褐煤提质用高压对辊成型机关键件优化[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新,袁修干;固定床及流化床中橡胶颗粒气固传热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Analysis of Measures and Effect on Reducing Olefin Content in Gasoline[J];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05年02期
3 孙志礼,闫明,李国权;竖壁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模型的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胡国新,李艳红,程惠尔;循环流化床中的气固两相传热模型[J];动力工程;2001年03期
5 田刚,刘海军,李晓东;波纹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的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4期
6 雷先明;肖友刚;;物料与窑壁间歇接触对回转窑传热过程的强化效应[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8期
7 钱中,程惠尔;基于ANSYS的高炉铸钢冷却壁传热分析[J];钢铁钒钛;2005年01期
8 肖国俊;丁学俊;陈汉平;程尚清;;回转窑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化工机械;2007年01期
9 孔行健;孙国刚;魏伟胜;马志明;;气固流化床加料区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S2期
10 王维,李佑楚;颗粒流体两相流模型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艳阳;微型汽车离合器温度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晓龙,万妮丽;大型锻件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鞍钢技术;2004年06期
2 王兰;陈佩寒;李敏霞;;日光温室微气候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3 葛朝晖;余永刚;曹连忠;梁西瑶;袁威;;用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6期
4 马璐;刘静;;高功率LED热管理方法研究最新进展[J];半导体光电;2010年01期
5 毛华永;王大鹏;王大海;朱贺;逄学艳;郝胜兵;;提高车用液体燃油加热器热效率的试验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4期
6 姬建荣;苏健军;刘艳萍;严家佳;王国庆;;非理想炸药爆炸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火炸药学报;2010年04期
7 毕小平;赵以贤;刘西侠;王普凯;许翔;;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模型[J];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8 骆清国;冯建涛;刘国夫;桂勇;;柴油机冷却系统瞬态响应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4期
9 崔明贤,杨秀华;铝合金电暖器传热性能的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汪苏,陈佳,李建明;复杂陶瓷件烧结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春妮;郝斌;贾春霞;;太阳能热水系统贮热水箱温度分层实验结果及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帆;欧阳新萍;李海珍;张同荣;;Turbo-B类池沸腾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格玮;杨伟;陈焕倬;;满液式蒸发器用强化蒸发管的换热实验研究[A];第十届海峡两岸冷冻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佩佩;申焱华;;盘式制动器热-结构耦合分析[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焦雯;黄海明;;导热系数对热传导的影响[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薇;阎昌琪;谷海峰;;非能动余热排出回路启动特性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8 边琳;李少鹏;葛锐;杨欢;;EXFEL低温恒温器静态热负荷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9 朱庆霞;周建;黄振华;应秀娟;;稳态平板法测导热系数的补充实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10年
10 李宜筠;赵晓东;刘继鹏;;某雷达固态发射机热分析及仿真[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钦锋;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汪洋;微尺度环境下预混火焰稳燃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傅松;缸盖冷却水套内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柴本银;振荡流热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及其在干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立栋;回转干馏炉内油页岩颗粒混合运动特性实验与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王宁玲;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节能诊断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萍;非定常风场中的风沙流演化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徐高春;面向环保的高速全自动冷镦机优化研究与系统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李金旺;环路热管多孔结构的毛细抽吸性能及其制备与优化[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战锋;塞流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物料流场的CFD模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华;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丁铜伟;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亮;化学回热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曹和平;增压锅炉过热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吕安新;薄膜热物性的测试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彬彬;冻土带可燃冰成因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刘文会;1025t/h锅炉冷态启动汽包寿命有限元计算[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曹少辉;贵州高墩大跨PC连续刚构桥的温度场分析与温度效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安丽;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忠坤;朱书全;;褐煤无粘结剂热压成型特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汪寿建;;褐煤干燥成型工艺技术综述[J];化肥设计;2009年05期
3 于亚伦;破碎产物粒度特性计算[J];化工矿山技术;1990年04期
4 张政,谢灼利;流体-固体两相流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01年01期
5 董冰;刘涛;;基于褐煤提质的技术分析与产能实现[J];河南科学;2010年10期
6 王维,李佑楚;颗粒流体两相流模型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0年02期
7 杨金水,倪晋仁;褐煤的微生物洁净化技术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5年03期
8 张辉;张永震;;颗粒力学仿真软件EDEM简要介绍[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12期
9 张立华;李善德;刘君;;基于ANSYS的辊套热结构耦合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11期
10 张松,艾兴,刘战强;基于有限元的高速旋转主轴过盈配合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春晖;存在填隙流体颗粒离散元法理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欣;高压辊磨机工作机理研究及磨辊强度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杨彩凤;轴系零件结构参数化设计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实;阶梯轴的有限元分析及其优化专用软件的开发[D];湖南大学;2008年
4 黄梦妮;RD_2型车轴过盈配合损伤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宗斌,吴懋林;高炉冷却壁温度场分布与热流强度的关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滕晓青,顾永宁;单壳双底货船舱段结构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J];船舶力学;2003年02期
3 赫冀成,郑连存;垂直射流沿恒温热平面的热量传输和速度分布[J];东北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4 吴祥兴,胡伦骥,杜汉斌,胡席远;ANSYS在激光焊接温度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电焊机;2002年09期
5 王晓新,郭有仪,,束鹏程,龚大清,李子智;固定床移动床使热模型及低温传热分析[J];低温与超导;1996年04期
6 谢关烜;丰向军;;摩擦工作表面温度的有限元分析[J];锻压机械;1989年02期
7 杜建华,丁华东,傅苏黎,韩文政;摩擦片打滑过程中的热传导模型[J];粉末冶金技术;2003年01期
8 金宝昌;;高炉冷却壁传热研究[J];钢铁;1997年07期
9 程素森,马祥,杨天钧;冷却水水垢对冷却壁冷却能力影响的传热学分析[J];钢铁;2002年07期
10 邱夏陶,韩小良;回转窑传热数学模型及其优化[J];钢铁;199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漆小波;循环流化床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绍航;篦式冷却机的换热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俊;;竖式预热器钢结构框架的分析与设计[J];矿山机械;2010年22期
2 徐彬;乔斌;;煅烧活性石灰用竖式预热器砌筑施工技术[J];天津冶金;2011年01期
3 廖志明;李济顺;刘永刚;鲁俊;弓洁;;回转窑竖式预热器的热流场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7期
4 李寿德;陈烈芳;宋淑敏;;我国人造轻骨料及轻骨料混凝土的现状与发展概况[J];砖瓦;2006年02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回转窑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0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