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模铸沿空留巷隔离墙的材料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科技大学》 2012年
封闭模铸沿空留巷隔离墙的材料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
张丽娜
【摘要】:早撑、早强、大刚度、严密封的巷旁充填材料是沿空留巷成功的关键,而现有充填材料大多能够实现高强度和严密封的要求,共同的缺陷是无法实现及时性,不能满足高效矿井生产需要。针对上述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封闭模铸砌体沿空留巷隔离墙技术,其采用预制混凝土砌体作为高强内核使墙体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采用注浆充填技术保证墙体既有严密的封闭性又能够及时贴顶支护。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新型沿空留巷隔离墙的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巷旁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首先对沿空留巷围岩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叠加层板”原理进行了巷旁支护阻力的计算,从而确定出巷旁充填体需具有较高早期强度的要求;为达到上述要求,并结合封闭模铸砌体隔离墙的施工工艺,研制出一种双组份注浆充填材料,其由甲、乙两种干料加水搅拌后等量混合而成,甲料以硅酸盐水泥为基材,乙料以硫铝酸盐水泥为基材,两种基材加配粉煤灰、膨润土、河砂以及外加剂组成化学性能高度互补的两种干料,,其甲、乙单料可保持长时间的流动性,混合后快速凝固;利用实验室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配比下双组份充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对双组份充填材料的配比进行了优化,浆液结石体28d抗压强度可达24.8MPa,然后对封闭注浆砌体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验证了双组份充填材料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结果表明注浆后砌体相比注浆前具有更高的后期强度。 通过MIDAS/GTS软件对双组份材料巷旁充填和高水材料巷旁充填的支护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双组份材料表现出比高水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后对新型封闭模铸砌体隔离墙的巷旁支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隔离墙技术因其早撑早强的特性能够适应巷道顶板变形规律,支护效果显著,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D3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其秀;大掺量粉煤灰复合水泥物理性能与混凝土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2 易宏伟,柏建彪,侯朝炯;高水灰渣速凝充填材料的研制及应用[J];煤炭工程师;1996年06期
3 李云鹏,王芝银;岩体裂隙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4期
4 王元光,黄文新;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广东建材;2002年11期
5 芦令超,常钧,叶正茂,程新,刘韩星,袁润章;硫铝酸盐与硅酸盐矿物合成高性能水泥[J];硅酸盐学报;2005年01期
6 苏清政,郝海;巷旁充填体可缩性对沿空留巷顶板运动的适应性分析[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7 何荣军;周华强;郑保才;;煤矸石膏体巷旁充填材料的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8 梁乃兴,陈忠明;注浆用水泥浆体性能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0年03期
9 朱川曲;缪协兴;刘泽;;Mechanical analysis on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with road-in pack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2008年01期
10 苏清政,郝海金;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阻力计算模型[J];煤矿开采;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晋平;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2 郑玉辉;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博;沿空留巷矸石巷旁充填体支护性能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初首;道路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与抗折强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2 伍勇华;李国新;申富强;南峰;;无机盐早强剂对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3 杨守磊;伍勇华;李国新;;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4 徐照荣;;影响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雷;王春林;孙道胜;张高展;王爱国;;巷旁支护充填混凝土流变性能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张德万;肖峻峰;卢平;;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孙莉;杭分散剂在水下浇注混凝土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2005年05期
8 赵飏,吕国华,孙爱新,樊新民;瓜尔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9 易传辉;陈晓鸣;史军义;周成理;;影响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李小俊;陈颖;贾宇;王立安;;生防菌菌株A的摇瓶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冀丰;史建卫;钱乙余;李晋;;对0201组装中焊膏印刷工艺参数影响的研究[A];2008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雷;王栋民;蔺喜强;韩方晖;刘海亮;;促凝剂与缓凝剂对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斐;张东升;张晓春;;基于变形量控制的充填体力学参数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光华;龚丽;张进疆;陈海峰;;香蕉片微波真空加工试验研究[A];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文华;李继林;;煤矿条带开采中关键层减沉效果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6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王立朝;马正龙;胡瑞林;张鸿儒;;沿空窄煤柱锚网带支护的巷道稳定性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8 陈法新;;针孔准直器优化与均匀设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9 芦令超;沈业青;刘福田;常钧;程新;;SO_3、BaO及CaF_2对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煅烧和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10 单茹芳;;水泥基修补砂浆的研究[A];首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陈超;铁路通用货车重车重心合理限制高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文志;开采沉陷预计参数与角量参数综合分析的相似理论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闻心怡;铁电存储器关键工艺与器件建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廖映烨;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正交设计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欧祖军;部分因析设计的最优折叠反转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春根;高速加工工具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应用基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张海光;面向质量的差压式真空注型工艺及系统研究与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桑培淼;注水强化松软煤壁稳定性的规律及工艺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轶;浅埋深弱粘结薄基岩采面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阻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唐杰兵;平煤十一矿软岩破坏巷道修复治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尚群;赵庄矿3#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静涛;煤矿开采岩层与地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魏明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曹恒将;考虑动载的巷道顶板离层及控制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国磊;山地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与结构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江华;邓朝飞;;粉煤灰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活性激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陈礼仪;王胜;;粉煤灰灌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佚名;;德国煤矿的安全生产[J];现代班组;2010年01期
4 代国忠;徐志;;早强型水泥浆液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在锚固工程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陈建生,董海洲;二维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同位素示踪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6 杨太华,袁勇;不规则岩体裂隙结构面水力学模型的选择[J];工程勘察;1996年01期
7 王元光,黄文新;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广东建材;2002年11期
8 李艳君,刘晓存;石灰石对阿利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1994年04期
9 常钧,刘福田,芦令超,滕冰,张洪铎,程新;利用含钡废渣烧制硫铝酸盐水泥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1999年03期
10 林栋材;“GIN”灌浆法在百色水利枢纽帷幕灌浆试验中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新;芦令超;王来国;常钧;刘福田;陈亚明;叶正茂;;高胶凝性阿利特-硫铝酸钙钡矿相体系的初步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晋平;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国旗;;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实测结果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4期
2 权学金;李广余;葛逸群;马建华;陈勇;;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与应用[J];煤炭科技;2006年01期
3 任德惠;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及技术措施[J];煤炭工程;1987年02期
4 刘建新;勾攀峰;张义顺;王洪志;;沿空留巷矿压显现规律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1992年11期
5 彭小亚;卢小燕;李子文;;沿空留巷高水灰渣速凝材料充填技术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9年02期
6 刘朝侠;沿空留巷技术在薄及中厚煤层中的实践[J];中州煤炭;2000年03期
7 赵巍;毕国旗;;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分析[J];矿山测量;2005年04期
8 周宏伟,刘听成,丁日熙;我国无煤柱护巷技术的应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3年Z1期
9 李兴伟;陈刚;;沿空留巷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科技;2007年03期
10 权景伟;柏建彪;种道雪;王襄禹;;沿空留巷锚杆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云;;凤凰山矿154307工作面沿空留巷充填体参数及工艺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2 李群;刘树宏;李辰龙;李欣;;困难条件下锚网索支护沿空留巷Y形通风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唐建新;邓月华;涂兴东;胡海;;锚网索联合支护沿空留巷顶板离层分析[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4 李学彬;曲广龙;黄万鹏;张国炎;陆侃;王军;;高支承压力区沿空留巷充填体强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智勇;徐锟;;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薛俊华;;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7 叶建军;;沿空留巷穿层钻孔技术实践[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郑富洋;;探讨解决沿空留巷注浆施工的几个突出问题[A];第四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9年
9 胡春岭;王伟;林雪礼;;17层煤巷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2003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煤矿先进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晋平;;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平方;[N];中国矿业报;2011年
2 张庆良 贾世方;[N];科技日报;2008年
3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 朱国平;[N];山西科技报;2010年
4 牛昌军 李萌 王东勤 邢克强 谷富泽 王会强;[N];中国煤炭报;2009年
5 姜媛;[N];中国矿业报;2011年
6 陈化田 记者 吴岳福;[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8 通讯员 任润山 薛喜忠 记者 许卫兵;[N];河北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赵海 记者罗雄鹰;[N];中国煤炭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耿梦济 通讯员 孙学海;[N];中国煤炭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迎富;二次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2 阚甲广;典型顶板条件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文志杰;无煤柱沿空留巷控制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周保精;充填体—围岩协调变形机制与沿空留巷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娜;封闭模铸沿空留巷隔离墙的材料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靳俊恒;沿空留巷弧形板结构分析及围岩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智强;双突矿井中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付勇;缓倾斜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合理支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亓佳利;薄煤层坚硬石灰岩顶板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永鹏;不同围岩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尹博;沿空留巷矸石巷旁充填体支护性能实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崔晚;本煤层沿空留巷递进保护区域防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明珠;凤凰山矿沿空留巷Y型通风方式下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魏学松;卧龙湖矿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裂隙岩体注浆浆液与注浆控制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3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