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三轴蠕变非线性数学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冻土三轴蠕变非线性数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采用MTS-810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对人工配制的冻黏土试件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获得了冻黏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曲线.结果表明:冻土的蠕变变形具有较强的温度敏感性,温度越高,这种温度敏感性越强;相同温度下,荷载越大,变形越大.运用相关理论,推导了冻黏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三轴蠕变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的数据拟合功能得到了模型方程参数的数值,模型参数与温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冻土三轴蠕变非线性数学模型的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精度较高,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精确体现冻土的蠕变规律,能够为实际冻土工程的变形发展预测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土建工程系;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冻黏土 蠕变 温度敏感性 非线性数学模型 参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131)资助
【分类号】:TU445
【正文快照】: 0引言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壤,是由土矿物颗粒、孔隙水、未冻水和气组成的结构复杂的多相颗粒体系.受其中特有的冰胶结作用的制约,使冻土的力学行为比普通土壤复杂得多[1-2].因此,正确合理地研究冻土的变形特性,尤其是冻土的流变性质,对于准确预报冻土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星亮,汪稔,胡明鉴;三轴剪切条件下冻结粉质粘土变形特性的细观机理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张向东,张树光,李永靖,霍宝荣;冻土三轴流变特性试验研究与冻结壁厚度的确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3 赵淑萍,何平,朱元林,常小晓;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特征[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4 李栋伟;汪仁和;胡璞;;冻粘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关系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5 陈湘生;我国人工冻结粘土蠕变数学模型及应用[J];煤炭学报;1995年04期
6 赵淑萍;何平;朱元林;常小晓;;冻结粉土的动静蠕变特征比较[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广运,张全胜,李伟;人工冻结粘土单轴压缩蠕变特性归一化分析[J];地下空间;2005年02期
2 赵淑萍,朱元林,何平,杨成松;冻土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3 刘建坤,刘奉喜,房建宏;青海热水煤矿多年冻土区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检测与模拟[J];冰川冻土;2004年02期
4 李栋伟;汪仁和;林斌;;粘弹塑本构模型及用于冻土数值计算的柔度矩阵[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5 李栋伟;汪仁和;胡璞;;冻粘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关系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6 李栋伟,汪仁和,胡璞,张照太;人工冻土粘弹性本构关系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4期
7 汪仁和;李栋伟;;深井冻结壁粘弹塑性力学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徐伟,黄建华 ,钟建驰;深基坑冻结排桩围护结构体系变形分析和应用[J];建筑技术;2003年11期
9 荣传新;王秀喜;程桦;蔡海兵;;冻结壁稳定性分析的黏弹塑性模型[J];力学与实践;2005年06期
10 汪仁和;李栋伟;王秀喜;;改进的西原模型及其在冻结壁上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淑萍;马巍;何平;杨成松;邴慧;常小晓;;不同振幅的振动荷载作用下冻结粉土的蠕变特征[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孙强;胡秀宏;冶小平;;岩石蠕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建华;;大型锚碇冻结围护基坑工程数值分析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树光;辽西地区风积土的强度、冻融特性及其分形性质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2 孙星亮;冻结粉质粘土细观变形机理及其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3 范庆忠;岩石蠕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悦东;冻土非线性断裂破坏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闫小波;软岩各向异性渗透特征及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原思成;青藏铁路冻土区典型地段路基变形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先龙;深基坑中圆形冻土墙与内衬相互作用的探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2 付国成;桥梁基础工程冻土墙设计的流变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颜伟;岩石蠕变的FEM和PCA模拟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李栋伟;高应力下冻土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照太;深土冻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勇;冻土融化压缩特性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7 田江永;强度理论在冻土本构模型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玉娟;人工土冻结法在天津地铁工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6年
9 焦生;深表土层冻结壁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建宇;包兰线路基填土冻结作用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煜,吴紫汪,朱元林,马巍;应用蠕变理论对冻土在增应力过程中蠕变规律的几何分析[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2 赵淑萍,何平,朱元林,常小晓;冻结砂土在动荷载下的蠕变特征[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3 刘增利,李洪升,朱元林,蒲毅彬,李红艳;冻土初始与附加细观损伤的CT识别模型[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4 李栋伟;汪仁和;林斌;;粘弹塑本构模型及用于冻土数值计算的柔度矩阵[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5 汪仁和,王秀喜,崔灏;冻土试验微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J];实验力学;2005年02期
6 彭瑞东;刘红彬;王建强;鞠杨;;岩石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岩矿测试;2007年01期
7 张树光,张向东,易富;单轴压缩条件下冻土的动态损伤和分形演化规律[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8 马芹永;人工冻土单轴抗拉、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1996年03期
9 童长江;我国冻土融化压缩性研究[J];冰川冻土;1988年03期
10 蔡中民,朱元林,张长庆;冻土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以及材料参数的确定[J];冰川冻土;199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理曼;基于能量耗散的土的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峰;谭国焕;杨峻;李启光;;静压桩残余应力的长期观测性状[J];岩土力学;2011年08期
2 柯瀚;王耀商;陈云敏;詹良通;徐晓兵;;分层堆填条件下填埋场沉降计算及实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3 胡亚元;江涛;;次固结系数对准超固结土固结特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6期
4 王继荣;陈建永;王春雷;;固结和蠕变耦合作用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J];山西建筑;2011年22期
5 陈建永;王继荣;姚国兰;;软土深基坑变形性状的时间效应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云明;吴德伦;;岩质边坡蠕变模型及其蠕变机理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丰年;范华林;浦奎源;;岩石蠕变损伤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3 王海清;毛显中;;关于塑料土工格栅蠕变问题的几点认识[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朱光皓;项桦太;;高分子蠕变型自粘卷材研制概述[A];中国防水工程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谢强;张永兴;张建华;;生活垃圾的PTH蠕变模型[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6 付祥卫;黄增宏;;汽水管道低周疲劳和蠕变条件下使用寿命的分析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袁静;益德清;龚晓南;;粘土的蠕变—松弛耦合试验的方法初探[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松;;平面应变条件下岩石的流变特性及其应用[A];首届全国岩土工程博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岩土材料流变及其工程应用》一书“前言”的有关部分(摘引)[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用800kN多功能三轴仪测量脆性岩石的扩容,蠕变及松弛(英文)[A];陈宗基论文选[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蔡忠仁;我首创高压二氧化碳灭火装置[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 王桦 覃俊;土木工程结构使用加固纤维[N];中国纺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栋伟;深部冻结黏土蠕变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2 于洪丹;Boom Clay渗流—应力耦合长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3 谢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沉降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万玲;岩石类材料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5 陈锋;盐岩力学特性及其在储气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6 陈沅江;岩石流变的本构模型及其智能辨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何开胜;结构性粘土的微观变形机理和弹粘塑损伤模型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1年
8 卢海峰;巴东组软岩边坡岩体工程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王宇;软岩瞬时及流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发亭;土工格栅长期蠕变行为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2 卢宁宁;岩石非定常参数流变数值计算程序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颜伟;岩石蠕变的FEM和PCA模拟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波;软土的蠕变—固结特性及软土地基固结有限元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5 夏钧;R410A条件下四通换向阀PTFE密封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焦春茂;岩体非定常流变模型的有限元计算及位移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何峰;岩石结构的蠕变稳定性理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朱鸿鹄;软土固结—蠕变耦合效应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9 刘栋;深部围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余鹏程;吹填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冻土三轴蠕变非线性数学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9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