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4:08

  本文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是一种新型电压源换流器拓扑结构。相比于传统的2电平或3电平拓扑,基于MMC的高压直流输电(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系统因其开关损耗小、易于扩展、不依赖器件串联技术等优势,已成为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 VSC-HVDC)工程的建设趋势。 MMC-HVDC系统控制保护策略的研究直接关系到MMC-HVDC输电系统的可靠性能及安全性能,具有明显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重点研究了MMC-HVDC系统的稳态控制、故障控制、保护策略及其相关技术。 (1)MMC-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 为了研究MMC-HVDC系统的控制保护策略,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和交流系统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MMC-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MMC的运行工作原理,推导了理想条件下适用于暂态分析的MMC的开关函数数学模型和适用于稳态分析的低频动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瞬时对称分量理论和同步旋转坐标关系,建立了交流系统电网电压不平衡时MMC的低频动态数学模型。并对这两种情况下MMC交、直流两侧的有功平衡关系进行了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功率平衡关系的分析是设计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的基础。 (2)MMC-HVDC系统控制保护体系框架 控制保护系统是MMC-HVDC系统的核心之一,为了自上而下开展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设计,构建了MMC-HVDC系统控制保护体系框架。首先阐述了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主要功能,指出采用冗余配置和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其次在搭建了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建立了四层结构的MMC-HVDC控制保护体系框架,即直流系统控制层、极控制保护层、阀控层、子模块控制保护单元,并进一步明晰了各控制层的控制功能及各层相互关系,为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奠定了基础。 (3)(?)MMC-HVDC系统阀控层控制策略研究 从MMC-HVDC系统的控制体系结构出发,重点研究了MMC-HVDC系统阀控层的MMC内部环流抑制、MMC调制及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为了抑制MMC内部环流,在MMC内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倍频负序旋转坐标变换和欧拉近似公式,设计了基于离散模型的环流抑制控制器(Circulating Current Suppressing Controller, CCSC),消除了桥臂电流的环流分量,减少了桥臂电流的畸变程度和电容电压的波动幅度。针对MMC的调制策略,重点介绍了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earest Level Modulation,NLM)策略和载波移相调制(Carrier Phase Shifted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CPS-SPWM)策略的原理及实现。为了均衡MMC各个子模块的电容电压,对传统排序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排序前引入不同的保持系数,改善了子模块频繁投切的状况,有效地降低了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和开关损耗。最后在PSCAD/EMTDC环境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4)MMC-HVDC系统极控层控制策略研究 极控层是MMC-HVDC系统的核心控制层,重点研究了理想情况下MMC-HVDC系统极控制层的控制策略。针对串级PI调节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参数调节困难、稳定工作区域小等缺点,将PWM整流控制领域中的无源控制理论应用于MMC-HVDC的控制器设计。基于MMC的无源性和欧拉-拉格朗日(Euler-Lagrange,EL)数学模型,通过阻尼注入方法,提出了由状态期望稳定平衡点、状态及状态误差设计无源控制规律的新方法,设计了内环电流无源控制器,实现了MMC-HVDC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基于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控制中的离散控制,建立了旋转坐标系下MMC离散数学模型,设计了内环电流离散控制器。为了补偿离散控制的延时,设计了基于Smith预估器的内环电流离散控制器,改善了系统的暂态性能。最后对向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系统的整流侧和逆变侧控制器进行了设计,并在PSCAD/EMTDC环境下对上述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稳态控制性能,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5)交流系统故障时MMC-HVDC控制保护策略研究 MMC-HVDC交流系统故障时的控制保护策略是MMC-HVDC安全、经济运行的保障。将MMC-HVDC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从理想情况过渡到交流系统发生故障的运行工况下,研究了交流系统故障时MMC-HVDC系统的控制保护策略。首先分析了MMC-HVDC系统交流系统故障时的故障特征,以抑制负序电流为目标,设计了基于MMC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的正负序无源控制器,抑制了不对称故障引起的负序电流,仿真表明无源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限流能力。其次分析了MMC-HVDC系统两侧交流系统分别发生故障时对MMC直流电压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保护对策。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含直流电压控制环节的外环有功功率控制器和保护策略能够实现直流电压的控制和限流,提高了MMC-HVDC系统的持续运行能力及安全性。最后针对向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系统交流系统故障时的故障特性,提出了故障时的正负序无源控制策略及保护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环境下对所提出控制保护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电容电压平衡 环流抑制 欧拉-拉格朗日数学模型 无源控制 离散控制 控制保护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72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7
  • 第1章 绪论17-33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7-18
  • 1.2 电压源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概况18-20
  • 1.3 MMC-HVDC输电系统的运行原理20-23
  • 1.3.1 MMC-HVDC系统的结构20-21
  • 1.3.2 MMC-HVDC的基本工作原理21-23
  • 1.4 MMC-HVDC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23-26
  • 1.4.1 MMC-HVDC的技术特点23-24
  • 1.4.2 MMC-HVDC的应用前景24-26
  • 1.5 MMC-HVDC的研究现状及展望26-30
  • 1.5.1 MMC-HVDC的拓扑结构26-27
  • 1.5.2 MMC-HVDC数学建模与仿真27
  • 1.5.3 MMC-HVDC调制和启动控制策略27-28
  • 1.5.4 MMC的环流抑制和子模块均压控制28-29
  • 1.5.5 MMC-HVDC控制与保护29-30
  • 1.5.6 MMC-HVDC的研究展望30
  • 1.6 课题研究内容30-33
  • 第2章 MMC-HVDC系统的数学模型33-49
  • 2.1 引言33
  • 2.2 交流系统电网电压平衡时MMC-HVDC的数学模型33-44
  • 2.2.1 MMC运行特性分析33-37
  • 2.2.2 MMC开关函数模型37-38
  • 2.2.3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MMC的数学模型38-41
  • 2.2.4 dq旋转坐标系下MMC的数学模型41-42
  • 2.2.5 MMC-HVDC的功率分析和稳态运行范围42-44
  • 2.3 交流系统电网电压不平衡时MMC-HVDC的数学模型44-48
  • 2.3.1 不对称三相量的瞬时对称分量表达式44-45
  • 2.3.2 dq旋转坐标系下MMC的数学模型45-48
  • 2.4 本章小结48-49
  • 第3章 MMC-HVDC系统控制保护体系框架49-65
  • 3.1 引言49-50
  • 3.2 MMC-HVDC系统结构50
  • 3.3 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50-52
  • 3.3.1 设计原则50-51
  • 3.3.2 控制保护系统的基本要求51-52
  • 3.4 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的主要功能52-53
  • 3.5 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的总体结构53-57
  • 3.6 MMC-HVDC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7-63
  • 3.6.1 直流系统控制层58-59
  • 3.6.2 极控制保护层59-61
  • 3.6.3 阀组控制层61-63
  • 3.6.4 功率子模块控制保护单元63
  • 3.7 本章小结63-65
  • 第4章 MMC-HVDC系统阀控制层控制策略研究65-80
  • 4.1 引言65
  • 4.2 MMC-HVDC系统的环流控制65-71
  • 4.2.1 MMC的环流分析65-66
  • 4.2.2 MMC环流抑制原理66-68
  • 4.2.3 MMC环流抑制控制器设计68-69
  • 4.2.4 仿真验证和分析69-71
  • 4.3 MMC-HVDC系统的调制策略71-75
  • 4.3.1 MMC的调制方式71-72
  • 4.3.2 最近电平逼近调制原理72-73
  • 4.3.3 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原理73-75
  • 4.4 MMC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75-79
  • 4.4.1 电容电压平衡控制原理分析75
  • 4.4.2 电容电压平衡控制方法75-77
  • 4.4.3 仿真验证与分析77-79
  • 4.5 本章小结79-80
  • 第5章 MMC-HVDC系统极控制层控制策略研究80-106
  • 5.1 引言80-81
  • 5.2 交流系统平衡时MMC-HVDC系统基本控制策略81-84
  • 5.2.1 MMC-HVDC系统的基本控制形式81
  • 5.2.2 MMC-HVDC系统直接电流控制策略81-84
  • 5.3 MMC-HVDC系统的无源控制策略84-93
  • 5.3.1 MMC的Euler-Lagrange数学模型84-85
  • 5.3.2 MMC的无源性85
  • 5.3.3 无源控制器设计85-87
  • 5.3.4 外环控制器设计87-88
  • 5.3.5 仿真验证与分析88-93
  • 5.4 MMC-HVDC系统的离散控制策略93-99
  • 5.4.1 MMC的离散数学模型93-94
  • 5.4.2 离散控制器设计94-95
  • 5.4.3 Smith预估器补偿控制95-96
  • 5.4.4 外环控制器96
  • 5.4.5 仿真验证与分析96-99
  • 5.5 向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系统控制策略99-104
  • 5.5.1 整流站控制器设计100-101
  • 5.5.2 逆变站控制器设计101-102
  • 5.5.3 仿真验证与分析102-104
  • 5.6 本章小结104-106
  • 第6章 交流系统故障时MMC-HVDC控制保护策略研究106-125
  • 6.1 引言106-107
  • 6.2 交流系统不对称故障对MMC-HVDC系统的影响107-108
  • 6.3 抑制交流系统负序电流的MMC-HVDC控制保护策略108-118
  • 6.3.1 交流系统不对称故障时MMC的EL数学模型109-110
  • 6.3.2 正负序无源控制器设计110-112
  • 6.3.3 外环控制器设计112-113
  • 6.3.4 交流系统故障时控制保护策略113-114
  • 6.3.5 仿真验证与分析114-118
  • 6.4 向无源网络供电的MMC-HVDC控制保护策略118-123
  • 6.4.1 MMC交流侧故障时的控制策略119-121
  • 6.4.2 MMC交流侧故障时的保护策略121
  • 6.4.3 仿真验证与分析121-123
  • 6.5 本章小结123-125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25-127
  • 7.1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125-126
  •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126-127
  • 参考文献127-13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139-14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140-141
  • 致谢141-142
  • 作者简介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业辉,陈建业,关胜利;基于DSP、工控机和网络的SVC分布式控制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9期

2 滕松;宋新立;李广凯;叶小晖;刘涛;仲悟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综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年08期

3 陈海荣;徐政;;向无源网络供电的VSC-HVDC系统的控制器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23期

4 王久和;黄立培;杨秀媛;;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无源性功率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1期

5 丁冠军;汤广福;丁明;贺之渊;;新型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模块的拓扑机制与调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36期

6 王姗姗;周孝信;汤广福;贺之渊;滕乐天;包海龙;;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HVDC直流双极短路子模块过电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管敏渊;徐政;;MMC型VSC-HVDC系统电容电压的优化平衡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8 赵昕;赵成勇;李广凯;饶宏;黎小林;;采用载波移相技术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容电压平衡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1期

9 杨晓峰;郑琼林;;基于MMC环流模型的通用环流抑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8期

10 胡静;赵成勇;赵国亮;周飞;王晶;蔡新红;;换流站通用集成控制保护平台体系结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2期


  本文关键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32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