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的语境化走向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25 22:58
  奎因是美国数学哲学家、科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在数学哲学方面,他由逻辑主义转向了经验主义。他的数学哲学对现代数学经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20世纪中期以后,数学哲学家们的关注点开始由数学基础问题转向了对于数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内在论观点和外在论观点,由此出现了贝纳赛拉夫的数学真理困境,虽然二者都有其分析的内在合理性,但始终处于激烈的论争之中,并没有找到一条相互融合的通道。另一方面,语境分析方法是当代分析哲学中兴起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哲学的研究重点由句法学转向语义学,又由语义学转向语用学,在这个背景下,由弗雷格提出的这一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更加彰显出来。因此,站在语境分析的视角对当代科学哲学尤其是数学哲学进行分析、研究,恰恰适应了这一趋势。本文的目的在于,将语境分析方法引入对奎因的数学哲学思想的研究当中,以语境作为基底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把握以及分析和研究,从而为奎因的数学哲学思想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进而对当代整个数学哲学思想的研究给出方法论的启迪。本文研究奎因的主要数学哲学思想、奎因数学哲学的语境化走向及意...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本文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本文解决的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的源渊
    2.1 数学反实在论
    2.2 逻辑经验主义
    2.3 逻辑分析方法
第三章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奎因对经验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
        3.1.1 奎因对两个教条批判的特点
        3.1.2 奎因对两个教条批判的内容
        3.1.3 奎因对两个教条批判的缺陷
    3.2 基于数学的本体论承诺
        3.2.1 本体论承诺的识别
        3.2.2 本体论承诺的认可
        3.2.3 本体论承诺的可避免性
    3.3 不可或缺性论证
        3.3.1 不可或缺性论证提出的背景
        3.3.2 不可或缺性论证的理论基础
        3.3.3 不可或缺性论证的基本形式
第四章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的语境化走向
    4.1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中的整体性
    4.2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中的边界确定性
    4.3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中的再语境化
第五章 奎因数学哲学思想语境化走向的意义
    5.1 为解决数学真理的困境这一难题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5.2 为数学与科学提供统一的实在标准
    5.3 为数学提供更合理的认识论解释
    5.4 为理解当代数学发展的统一性、整体性和相关性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5.5 为数学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评奎因对还原论教条的反驳[J]. 王晗.  企业家天地. 2013(07)
[2]卡尔纳普与莫里斯[J]. 张良林.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2(02)
[3]数学真理困境的不可或缺性论证出路[J]. 刘杰,郭贵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08)
[4]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解读[J]. 邸凯辉,刘叶涛.  求索. 2008(05)
[5]数学实在论的奎因—普特南不可或缺性论证及其影响[J]. 江峰.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10)
[6]奎因的数学哲学[J]. 汤彬如.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7]分析哲学中的“分析”概念[J]. 江怡.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8]当代数学哲学的语境选择及其意义[J]. 郭贵春,康仕慧.  哲学研究. 2006(03)
[9]数学的语境解释及其意义[J]. 康仕慧.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10]意义与分析性:争论与评价[J]. 马亮.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论数学真理困境及其实在论出路[D]. 刘杰.山西大学 2009
[2]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 张力锋.北京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数学说明的哲学分析[D]. 吕立超.山西大学 2014
[2]蒯因本体论思想探析[D]. 王世东.西南大学 2010
[3]试论奎因的意义理论[D]. 崔国军.苏州大学 2009
[4]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 刘卫花.西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8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518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